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193|评论: 24

三星堆考古所揭示“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略像北斗九星天象”为何至今不能被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略像北斗九星天象遗迹可勾连出对三星堆天文古国的考古新思考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历史\地理退休高级教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夏权民 2022.7.27

      本文原以《很有必要尽早“从三星堆天文古国的专题文物群”求解“天数在蜀”文化之根的天文考古》和《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鸟瞰图呈现“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一鸣惊人》两篇文章开篇,2021年4月先后发表于《广汉论坛》。2022年7月6日,又在《广汉论坛》上略作阐释补充。
      2022.7.23大暑火把节,是彝族在夏天的星回节(一年中彝族有冬、夏两个星回节,指大寒与大暑两时节)。回首开篇文章是为挖掘价值、有效利用,不让该北斗九星鸟瞰图天文资源再失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管中窥豹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呈“特定倒错星象”遗迹而与不同时节的北斗星图相关

image.png

图一: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呈北斗九星天象是三星堆人构巫术“倒错世界”崇拜北斗的重大天文遗迹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呈北斗九星天象是鱼凫巫师营构三星堆“倒错世界”的典型文化遗存
按照巫术在古蜀三星堆文化中、有可能曾营构出多种“倒错世界”的系统去作巫术解读,企图达到
人为改造自然、以“请‘北斗星神下凡’到鱼凫都城护民”等为预期目的。我们推测这就是四川广汉古地
在夏商周三代(重点在商晚期)建古蜀三星堆八个祭祀器物掩埋坑,大体呈现“将‘像北斗九星星图的奇
特天象’、建筑在‘地下八个祭祀器物掩埋坑鸟瞰图’中”——值公元2021年的三星堆大发掘,才现身。
无神论者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天体可以成为星神;民间传说的所谓“星神”、或请某个“星君下
凡、降临人间”而庇护百姓,都是不可能的。但因从研究三星堆的巫文化出发,需要相对进入到古蜀的巫
文化环境中、去了解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存在的某些历史因素;若在这个过程中不专题认识巫术对三星堆的
多期文化、指重点对鱼凫社会和杜宇王朝的生活与生产会产生某些重要影响,就可能严重脱离实际;所以,
适度地了解三星堆与杜宇王朝的巫术,去透视古蜀国巫师们的部分知识或仿真的作为,却是有必要的。
1、巫术营造“倒错世界”的遗存往往与天象有关
从本质上看,巫术是人类童年一种稚浅的文化行为与文化心智。巫术文化,是“倒错”的“实践”。
巫术信仰和巫术活动对三星堆文化或古蜀宗教与审美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们在表象方面存在
的意义,或是对一般社会实践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补偿”。“巫术这部‘文化机器’,是依靠一定神灵观
念为动力和润滑剂得以运转的。然而人们并非在神灵面前彻底跪下。毋宁说巫术的‘力量’与‘灵验’,是
人对自身的一种幼稚的神化;这正是巫术与宗教的区别”【摘自《“倒错”的世界——中国巫术文化》】。
鱼凫巫术,决定着三星堆文化的本质;这是基于鱼凫王朝巫师们,在王朝的中后期再创造发展古蜀太阳历时,寄寓一种“恭迎‘北斗星神下凡到鱼凫都城’显神迹的企望,能够大体考虑并予以巫术的实践所至。这些巫师们的文化心态,多半具有盲目自信的特点并相信:“倒错世界是可以由自己来改造的,迷信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借助神灵,可呼风唤,使河水倒流,山岳摇曳;这是一种精神世界‘自大’的表现。”
于是乎,鱼凫巫师在三星堆遗址核心区,设计出类似图一、“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呈北斗九星天象”,隐匿于地下而韬晦“谋发迹、盼延寿”之秋祭中;或以巫文化极浓的色彩,想表达秋分前后秋祭北斗的巫术场景。此场景中的北斗斗柄在自然环境中应指南,结果却偏北;明显将人间所见秋祭北斗指向偏南的真实星空(如图二),转变成巫术中(如图一藏于地下而鸟瞰)“‘秋祭北斗指向偏北’的倒错世界”。
“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呈北斗九星天象”这一词句,需要解释:首先、此词句虽并不错,但问题有三:①它缺少了正常情况下北斗七星之第六颗开阳星(图一中以“空格”纹饰表示);②在图一7号坑(K7)附近,增添了K5和K6两坑(即在北斗七星第三颗的天玑星旁、各增添了一颗辅星和一颗弼星);③从整体上咋看图一,只可能有少数人迷糊看到“像‘北斗’之一瞥”,却又不知该鸟瞰图是何时的北斗……
根据2022年6月考古发掘公开的研究结果和依据碳十四测年所能达到的精度,初步可以判断三星堆所发现的多个祭祀器物掩埋坑、形成的年代处于商代晚期。据央视新闻2022-06-13报道:除K5和K6两坑的年代稍晚之外,其余的祭祀器物掩埋坑的年代相近,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
由此可知:由三星堆巫师主导“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呈北斗九星天象”所营构的时间间隔,约有200多年;其间至少相隔十代人口的更新时间,即大致前后的总时段、近乎在整体上完成于商末周初。
现代世界,处于万物互联;信息的交流与储存,与三星堆时代早就不同日而语。在承认这样的前提下,回望“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呈北斗九星天象”的图一效果,我们需作某些穿透时空的理性解释:
①图一中缺失北斗七星第六颗的开阳星,有三个可能性:一是后继巫师接任在三星堆遗址核心区构建“北斗九星天象”中,出现了一种失误;是因时间间隔太久,遗失了对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呈北斗九星天象整体记忆中的一个点,造成对原开阳星坑位是否曾留有其坑的“未作为”、丢了个空白即缺失;二是因开阳星在风水说中可能为“灾星”,故出于避灾、主动回避了开阳星在北斗九星中应有的坑位;三是因鱼凫王朝被杜宇王朝取代,后继的巫师无法找到三星堆宗庙的遗物去埋藏,无法掘出该第九个坑,即不能完整留下“北斗九星天象”的鸟瞰图。②2021.4.24在《广汉论坛》上发表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鸟瞰图呈现“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一鸣惊人》(简称《一鸣惊人》),既先列举“传统天文图的北斗九星(第一种)”的图示,又列举光明日报2020年05月08日《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 揭开五千年前“河洛古国”神秘面纱》(简称《“河洛古国”神秘面纱》【系“第二种北斗九星”的图示】报道:“三重环壕组成的严密防御设施,在仰韶文化中晚阶段繁荣时期共存,连同融合北斗九星图案的重要建筑等遗迹,表明双槐树人在聚落布局中高度重视礼仪化设计思维,可能并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天地之中’宇宙观。双槐树遗址连附近青台遗址的‘北斗九星’大型遗迹及有关建筑,既是科学的天文遗迹,也明显具有特殊的人文含义。”③再针对《一鸣惊人》文章中的图一(系本文图一的原版、后有改进),说明在三星堆遗址出现“北斗九星天象”鸟瞰图、可能是第三种星图版本,有“未完工、不完整”的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图五:在五千年前《“河洛古国”神秘面纱》天文图的北斗九星,其“二隐”中的一颗辅星、位于第六颗开阳星左侧,另一颗弼星、位于玉衡星右侧。
     回首读图一:三星堆遗址出现“北斗九星天象”鸟瞰图这样的第三种版本,在K7玉衡星的左侧和右侧,有“二隐”中的辅星、弼星各一颗,既表现在K5和K6的位置上,又还与K7坑位出现略有异常的叠压关系。
     通过360百科,查验到:宋代道教天书《云笈七签》24巻“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还有辅星、弼星的存在,时称北斗九星。五代徐铉《步虚词》诗曰:“整服乘三素,旋纲蹑九星”。后来两颗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故今,持续有北斗七星之说。
     在风水地理是一家中,传说北斗九星与人身上的九窍对应;拜北斗的人们,求的是九窍通畅,即寿命延长——这一传说或民俗崇拜曾在粤、云、川、冀、苏、浙等省的民间,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在该风俗演绎中,三星堆遗址出现“北斗九星天象”鸟瞰图天文遗迹,就不是个例了。
     了解这样的天象或天文史,需用《四季星图》的转盘相辅助。使用时,先将上盘边缘表示当地昏线时刻的刻度,转到对应下盘的秋分;再看恒显圈中的当日北斗星象,即本文图一鸟瞰图状况所见到的天象。    
     提示:观察者须掌握与运用此类型仪器的关联性,才能指导其进入到天文思考的基本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图:①青铜大立人文物,由“人像+底座”两部分组成。图中底座的第一层,每面有四个象形于“7”的独立象数,分布在长方框表示连体“9”的象数两侧;若将一组非连体“7”的象数“”相加,可得“28”的“象数”。这可能与古蜀古夷创造第一种历法“13月太阳历·月经历法”每月日期为“28天”的基本数字由来,有予以对应的天数联系?
②该第一层底座图中,另有两个象形于“9”的象数连体,分布在第一层底座长方框中心左、右两侧;若将它们相加,可得“18”的“象数”,可能与古蜀古夷创造第二种历法即“18月太阳历”之18有关?
③接着,用“28”这样的“数”,减去“18”这样的“数”,差为“10”;这或与10月太阳历有关?
④将“28”这样的“数”,加“18”这样的“数”,和为“46”。因青铜大立人人像脚下底座第一层“小斗图腾”是四方的,即四面都有由“两个‘9’与四个‘7’”;其相加,得“46”这类“数字”。若再将此“46的‘数字符号’之象数”乘以表示四面之数字“4”,则“46 × 4 = 184”;这个“184”若用于日期的计量,它是古今人士均可在三星堆实际测量“从夏至(春分)-冬至(秋分)(含起点日当天而不含终点日当天)时长约184日”的近似值;这是由图七长方框象数所具有“数 理 ”意义的又一种体现?】
⑤青铜大立人的人像戴冠高度,是182厘米;我们可不谈“厘米”这个现代的长度(带入此长度单位、或会出现新的纠结),只谈182的数据;约是从冬至-夏至(或秋分-春分)的半年时间即182(天)……
⑥若此184天+182(天)=366天,恰恰就是地球一个闰年的整体长度——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巧合?虽让人惊诧而有待再认知,却给我们以新的启示:青铜大立人文物的“人像+底座”两部分,或可对应于北斗七星的“斗柄+斗魁”两部分;即“人像≈拟‘斗柄’”、“底座≈拟‘斗魁’”。
⑦因青铜大立人文物重在模拟三星堆人的秋祭,故以底座第一层图案进行了抽象的演绎,却很生动。
⑧视青铜大立人文物具有“年(秊——古老‘年’字的字形)的新形象”,其道理可将人像加底座合起来称为“人神一体·天数一体的年(秊)形象”;依据既在于此“两个半年数据相加恰为一年”,又呼应着以各拟为半年之一阴一阳的青铜神兽,更能以一双“年兽”模拟在青铜神坛的年轮上循环、周而复始……
⑨自然界能体现年轮的事物,早就自然地存在了很久。但是在很早以前的远古社会,古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历法。是昼夜交替与寒暑变化的自然现象,使人与生物形成了多样的生物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氏族群体中的能人(以巫师的小群体为代表),渐渐明白了不误农时农事的重要性;应以一种方式来记录时间与掌握寒来暑往的变化规律——北斗七星,就这样最早成为被古蜀古夷与古羌人共同掌握的天文时钟与天象规律:以北斗形态变化,星回于大寒、大暑这两大时节的变更,去顺应社会需求。就这样因为生活需要、渐渐扎根在氏族社会的少数精明者之中而抬升巫文化影响。再接着更产生了对北斗星神的顶礼膜拜并图腾化,生成本文图一“崇拜北斗的天文实例”经典成果……可惜三星堆这次考古大发掘,却未受重视。
“视死如生”,是古代中国帝王修建陵墓的理念。此理念的形成,始于比夏商周更早的尧舜时期或炎黄之际;其在三星堆人以三星(日中星太阳、昏中星北斗、夜半中星28宿)观察的数千年天文实践中,就已多层次表达出来——以北斗指向的周年变化规律、定一年寒暑:大寒时节、斗柄指北,大暑时节、斗柄指南,这是南方古夷先民原创太阳历的基础;此“定寒暑”的早期实践,或早于太阳历定型于夏商数千年。
2、三星堆青铜神坛下部一对青铜神兽具有多种功能、含义之一是专题体现“三种太阳历的合体图案”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八集中反映了古蜀三种太阳历:蓝色背景文字,反映13月历(其每月周期为28天,又称妇女月经历);绿色背景文字,反映18月历;紫色背景文字,反映10月历。红色背景文字,反映此青铜神兽是模拟“年”这样的独角兽(彝族人将其称“地牛”),是将三种太阳历或浓缩在“年·独角神兽”的麾下。【三星堆青铜神兽的该修复件,内存有多个瑕疵与另有“数字神兽”的功能,在此从略,移为另议。】

四、三星堆寓三种“中星”的天文意义并伴有三星徽记、三个天文地名和三种太阳历价值
针对三星堆遗址原有“三星村、中兴(星)乡、南兴(星)镇”这三个本土气质的天文地名,现状却处于几乎没人管其文化意蕴是否与天文相关的事实;但我们却疑在古蜀鱼凫王朝故地核心区的三星堆遗址,以“三星”冠名的本原,隐晦留存“天文观察三种‘中星(含:日中星、太阳,晨昏中星、北斗,夜半中星、12星次或28宿)’创历法”之实。而三星堆“三星徽记”,就在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龙身人手之中。
以“中兴”一词,声同义通其“中星”;以“南星”冠名,祭奠祖先循星斗崇拜,共创三种太阳历。
需要强调,创太阳历,依靠“南星(三星堆遗址有南兴镇地名)”知识最实用:以运用斗转星移之‘斗柄(北斗星)指南、天下皆夏’,辩季节变化”的秋祭特色最浓;按中国地名“约定俗成、名从主人”民俗,流传着此地天文历法的民间智慧,彰显着三种太阳历资源价值的历史辉煌、即古羌戎后裔的天文遗产。
     三星堆遗址通过近两年的再度大发掘,让我们发现这八个祭祀坑群或组合为北斗九星天象鸟瞰图的“倒错世界”。经本文对自己所著相关文论的前后衔接、勾连,梳理出在对应使用《四季星座》仪器中,可深化掌握到辨识北斗形态的周年变化规律——任何经三次应用能看到北斗天文时钟本质意义的人,与拿着该仪器却不能应用提高的人相比较,其理解《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略像北斗九星天象可勾连出对三星堆天文古国的考古新思考》与应用这里三个天文地名之价值,其效果必大不一样——期待并祝贺你的提高。

     请问:2021年4月三星堆考古所揭示“三星堆八个祭祀坑鸟瞰图略像北斗九星天象”为何至今不能被应用?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请问:将多学科知识运用于三星堆考古,以求解三星堆文化中众多的秘密,这无疑既是国人的殷切期盼,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途径。
     应用天文考古,或许能解开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之三星堆文化的一部分谜底——中国考古界、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们,对三星堆运用了系统性的天文专题考古吗?
    任重道远啊!!!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天文考古运用在三星堆探密中,也许能事半功倍;何不乐而为之?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用天文知识与技术手段,或许能颠覆过去在三星堆考古中遇到的许多陈规陋习?

发表于 2022-7-28 08: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星堆的“三星”是何物?三星堆考古人员有责任对其予以捋出个子丑寅卯,否则,一直稀里糊涂;再大的发现也囿于逻辑不清,不能以理服人。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三星堆遗址核心区的地表与地下祭祀物掩埋坑群轮廓相结合的总体图象,与该地下祭祀物掩埋坑群轮廓像,几乎是类似的北斗九星天象。由此捋出的这类双层证据,均是反映北斗群星的特殊天象——又一次将三星堆遗迹与天文或天文考古联系起来了——看来对三星堆的考古引入天文学科知识,可能将激发出颠覆性的新科技应用。这也许符合科技考古的需要,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如:三星堆著名的三堆黄土,疑不应当作曾称为“三星堆城墙”那么粗糙的解释,而极可能其本原文化意义,是作为三个祭台兼观星台【代表者:祭奠古蜀蚕丛、柏灌与鱼凫三大先祖;对应价值,既主要见证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龙身人手中心的“三星图腾”符号,又能看到三星堆博物馆还有很多头顶“三星冠”羽饰、尾巴“三星尾”羽饰的太阳鸟及“三星尾羽”的金箔凤凰,即证明这三堆黄土是为祭祖的三个祭台兼观星台,而非“三星堆城墙”(此“城墙”之说,不能自圆其说)】去使用。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