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22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2赛迪百强区》,双流从去年的32位上升至第29位。
高位求进的双流行动
32和29,之间的差仅仅是3
如果放在简单的数学计算中,这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算术题。但是,如果将这道数学题,放在全国城市追求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比拼赛中,那这道题就是难上加难。
910个市辖区角逐,比拼的是多维度的内容,如同一场冠军争霸赛,名次越往前,难度越大,困难越多,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古陶 摄
但是,双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在这场角逐中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7月27日,有了新答案。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22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2赛迪百强区》。成都双流从2021年的第32位跃升至29位。
从32到29,不是数据变小,而是实力更强。对双流而言,这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份定力、更是一个使命。
因为,双流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在稳步发展中壮大规模,以高质量发展铺筑圆梦,用绿色低碳引领未来,让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不断实现启航。
丁平 摄
气质源于坚守
“60亿元!收飞机!收旧飞机!大飞机!”7月26日,“先锋成都”的一则新闻标题,被网友点赞:先锋成都整活一流。
故事是空中客车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如期开工。这个项目历时3年,经历了双流、空客团队无数次在云端,不分昼夜的研讨和谈判,最终一锤定音落户双流。
这不是偶然,背后是坚守。航空是双流的底色和内涵。从双桂寺机场到成都双流机场,再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三次更名、三次扩建,双流初心不变。
2020年以来的疫情,让航空业面临未有之挑战。客流骤减、运输很难,航空经济难上加难。临空而起的双流,是否继续初心不变?
双流答案决然。
主动融入“一市两场”,充分用好空域、时刻释放契机壮大货运“集疏运”功能;持续加密国际货运航线,不断畅通成都与全球各地之间的国际货运“空中走廊”,全力打造航空货运枢纽。
一时间,客改货、全货机……为空港双流描绘了新色彩。从递四方开通成都至伦敦货运航线到太美航空在双流首飞西南地区首个至南美洲货运航班,多条国际货运新航线带来了双流经济的新增长点。
2021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011.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共起降航班30.09万架次,全年货邮吞吐量达到62.8万吨。仅2022年上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地区)全货机及客改货航线航班架次同比增长66%,货物运输量9.8万吨,占国际(地区)货运量的84.5%,增幅达75.5%,可谓后劲十足、充满期待。
刘伟 摄
创新增强动能
2021年9月27日,双流综保区外,几声火车鸣笛划破这里的平静。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正式投运,始发首趟至老挝万象的国际班列。
这是双流助力成都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再下的一步先手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明确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作为航空枢纽地,双流用“铁老大”强力加持,无疑让“双圈”中的成都如虎添翼。
运行至今,空铁国际联运港已连接老挝、越南、俄罗斯等境外9个国家、12个城市;累计开行国际班列100余列,运载货量3916标箱,货值近7亿元。预计到2025年,国际班列开行需求量将达1700列。
数据飘红的背后,是双流构建“航空+”多式联运体系,走出的创新步伐。作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四川省五个重点铁路多式联运示范节点之一。空铁国际联运港,正朝着国际多式联运数字贸易港、西部陆空国际联运枢纽阔步迈进。
创新永无止境,发展才能如涓涓细流。
2021年,成都善思微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用于X射线成像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呈现出了超强功能,让双流产品实现了对相关领域长期依赖进口芯片和探测器核心部件的替代。
源于创新,该公司2021年就突破了1000万元产值大关,2022年有望突破3000万元。而在善思微所在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天府园),已引育相关创新企业170余家,累计形成的知识产权达2000余项,累计实现产值超30亿元以上。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9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9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同比增长40%。2021年,双流区高校院所和企业24个项目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等奖4个、2等奖10个、3等奖10个),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31位……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06个,累计促进341项科技成果在双落地转化。
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吹拂下的双流,目前正展现出一派“新新”向荣。
双碳引领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绿色低碳汇聚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2021年12月27日,突然接到冬奥会组委会通知,要在冬奥村和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核心区域使用碲化镉发电玻璃作为绿色低碳路标。当时既感到自豪骄傲,又倍感压力!”距离北京冬奥会已半年,但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干部职工们至今心潮澎湃。
让冰墩墩、雪容融用上绿色能源,这是双流企业及双流的荣耀。
聚焦实现“双碳”目标。双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双下降”
除了中建材打破国际垄断,为全球建造“墙上发电厂”。川开电气也从源头锁定能耗和碳排约束,让传统企业走上了绿色节能高质量发展之路。通威太阳能也勇担使命,推动光伏产业“建圈强链”,为双流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契机。
这是落实国家、省、市“双碳”工作要求,双流交出的一高分卷。
未来,双流将持续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动生产生活低碳化,持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结构,切实打造水清、天蓝、土净、无废的低碳双流。
肖建 摄
据了解,《2022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2赛迪百强区》遵循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五大基本原则开展研究和评选。2022年百强区延续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的“双门槛”,采用23个指标建构的城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动态权重、数据建模等方法对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910个市辖区进行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最终形成2022赛迪百强区。
2021年,双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战略机遇,持续巩固“稳”的基础,坚定“进”的信心,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2021年,全域双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7.57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46亿元、增长2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有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