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764|评论: 8

[文朋诗友] 《故乡高桥镇(旧名神潭溪)》那人系列之——“烂道人”杨学兵(艰辛的童年)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2-8-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烂道人”杨学兵
(艰辛的童年)
“烂道人”五六岁时就是神潭溪的“名人”,两条街几乎没人不认识他。
之所以被叫做“烂道人”,是因为他家里穷,小时候身上总穿一件又脏又破的青布长衫,蓬乱的长头发经常被他爹用细麻绳胡乱在头顶挽个纂儿,看上去跟道士的发髻有几分相似,于是有人便给他起了“烂道人”这个诨名,叫得久了,街坊们也渐渐把他的名字淡忘了。
烂道人其实是有名字的,而且还是两个,一个是父亲给他起的廖灿家另一个是他十来岁时自己给自己起的杨学兵,只是这两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叫的人更少。在老家神潭溪街上,无论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有诨名,好多上了年纪的人也常常被人称呼诨名,这除了叫起来顺口外也有戏谑的成份,于是,“烂道人”这个称号就这样一直被人叫做。
1949年3月,在神潭溪街上雕刻印章修杆秤的廖兴寿总算有了一个儿子。第一眼看见依偎在老婆身边的婴儿时,年届四十的廖兴寿心里虽然欣喜,但更多的却是感慨。用手指抚摸了一下婴儿的脸,读过几年私塾的廖兴寿给儿子起了一个满怀期望的名字——廖灿家,希望儿子长大后,光宗耀祖灿烂家族。
父母早亡,孓然一身,要不是堂叔可怜将闲置的房子免费让他一直居住,这些年廖兴寿连个安生的地方也没有。依靠并未出师的印章雕刻和修杆秤手艺虽然能勉强度日,但学艺不精生意惨淡,收入所得最多只能满足他一个人的一日两餐。因为太穷,三十几岁了还没说上老婆,要不是那个姓杨的寡妇自己找上门来,廖兴寿也许就会孤独地终老一生。想到此,廖兴寿不由得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必须将儿子养大成人。
为了让妻子吃多些吃好些,有了儿子以后廖兴寿每月三十天除了逢十没场赶之外,周围所有场镇的当场天他必定风雨无阻,为了多挣几毛钱他甚至不惜背起行囊步行到七十里外的大河街道。那时候,雕刻一颗私人印章一毛钱,修一根杆秤最多也不过五毛钱,所以无论廖兴寿多么努力,每个月的收入最多也不过十四五元。因为月子期间老婆不能外出干活挣钱,想要脯乳期的老婆吃多吃好的愿望更多时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老婆也是个苦命人。二十来岁和人结婚后便随丈夫去了几百里地的下河里,在那里生了一个男孩后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孤儿寡母在异乡靠替人做些杂事饥一顿饱一顿的艰难度日。为了养活儿子,母亲只能透支自己的生命,几年下来整个人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实在活不下去了但又不能丢下儿子,这才不得已带上十来岁的儿子返回老家。不久以后,大儿子自谋生路,女人嫁给了廖兴寿。
身体本来就羸弱女人,怀上廖灿家后情况更糟,先天不足让这个小生命一生下来就显得特别瘦小,一脸皱皮双眼突出四肢细小哭声如丝。看着这个可怜的比田鼠大不了多少的小生命,母亲就一直揪心小家伙否能挺得过满月。自从生了廖灿家后,廖兴寿更加卖力刻章修秤努力挣钱改善妻子的生活,虽然增加的收入实在有限,但还是给妻子的一日三餐带来了些许改善。但相比之下,新生儿对母亲的索取却日渐增加,这无时无刻都在透支本来就病病艾艾的女人的生命。
万般呵护之下,儿子总算熬过了满月,这让母亲又难过又欣喜。难过的是,奶水不足,儿子在费劲吮吸后总是哭闹,一张小脸那么瘦小看着实在有些揪心;欣喜的是,一个月过去了,儿子不但比刚出生时长了不少,吮吸自己总是干瘪的奶头也明显有了力度,今后自己又可以背上儿子或在家或出去找点事做补贴家用,日子总算是有了一些盼头。
说是找事做,带上孩子也只能做些替人缝补浆洗的杂活或者在别人给的两块巴掌大的地里种些时令菜蔬。儿子一天天长大,本来就不足的奶水在儿子半岁以后就彻底没有了,本该在母亲怀抱享受母乳的廖灿家不得不靠煮得稀烂的红苕洋芋或者玉米糊糊续命。如此一来,后天的营养不良导致廖灿家发育迟缓,两岁多了才开始蹒跚走路,三岁了才能开口说“撞撞话”,——也就是基本靠猜才能明白意思的咿呀学语。
生活虽然艰难,但廖灿家总算在父母的夜以继日中渐渐长大。没钱给儿子买新衣服,母亲便将家里那些实在不能再穿的疤上重疤补上重补的破旧衣服找出来,洗净晾干用剪刀将好的拼凑起来,一针针一线线为儿子裁出一件长衫,缀成一条长裤,纳出一双布鞋。为了衣服能多穿几年,母亲故意将衣服做的大了些,套在体型瘦小的廖灿家身上活像一件不合身的“道袍”,加之衣服又是破旧布块拼接而成,于是,“烂道人”的诨名就这样在神潭溪的两条小街上不胫而走。
一晃就到了1958年,那一年烂道人九岁。为了儿子将来有出息,父亲决定无论多难都要送他读书。终于,已经被人叫了好几年烂道人的廖灿家欢天喜地背起母亲找来的旧衣服缝制的书包上学了。开学第一天,当老师问他姓名时,廖灿家站起来给老师一字一顿地大声说出来自己的名字:廖,灿,家。注视着和年龄不相称的瘦小体型,看着他说出自己名字时脸上表现出的自豪和激动,老师告诫全班同学,以后不准叫同学诨名也不准给同学取诨名。老师的话那里能管得住调皮的孩子和爱叫诨名的街坊。叫得多了就顺了口,渐渐地,神潭溪的两条小街只知烂道人而不知廖灿家了。
儿子读书了,妻子的身体虽然没有什么起色,但比之前稳定了不少,除了家务还能找些缝补浆洗的活儿来补贴家用,在廖兴寿看来,自己的刻章修秤手艺虽然不能发财但和妻子一起努力,一家三口衣食无忧还是能够做得到的。然而,想法虽然美好,可现实总是不尽人意,就在廖兴寿背起装满工具的“背蓝儿”行走各个场镇努力刻章修秤挣钱的时候,席卷全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不期而至了。
首先让廖兴寿感到恐惧的就是居民粮食定量的减少和市场上瓜果蔬菜的价格飞涨,紧接着就是自己的生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饿着肚子有谁还找你刻章修秤呢。家中没有余钱剩粮,为了保障儿子的成长不受太大影响,夫妻俩多管齐下努力要让儿子吃饱。街后人家送的两小块土地必须侍弄好,萝卜青菜总能填饱肚子;背起背篼拿起锄头到山上挖野菜找野果,只要勤快就饿不死人;实在没有办法了,夫妻俩都觉得即便自己饿死也要省下一口饭给儿子,让他能够多活一天是一天......
日子一天一天地就这样熬着。儿子是一家人的希望,没有好吃的,红苕洋芋萝卜青菜尽量做得精细些让孩子的小嘴吃起来不那么费劲,父亲的生意是一家人生活最大的支撑,不能让他吃得太少,自觉对家庭没有多少付出的母亲总是借口“吃饱了”“没胃口”而吃得更少更少。渐渐地,原本消瘦的母亲更瘦了,没有血色的脸颊更苍白了,腿脚在不经意间慢慢开始浮肿了。为了掩饰双腿的浮肿,默默忍耐的母亲从不向任何人提起,看着儿子每天每天高高兴兴地背起自己缝制的书包上学,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哪天自己走了他爹还能够带着儿子多熬些日子。
贫穷的家境让少年廖灿家更早懂事,虽然每时每刻都在经历饥饿的煎熬,虽然内心渴望像别的小伙伴那样能偶尔吃个鸡蛋几片腊肉,但他从未向母亲提及更没有哭闹,只是比同龄孩子矮了一大截瘦了一大圈的体型和身上穿的“道袍”让他感到自卑,——尽管他在母亲面前从来没有丝毫抱怨。在老师眼里,廖灿家是个听话不调皮的孩子。按时去学校,上课时安安静静,课间也和同学游戏玩耍,虽然成绩一直在倒数几名徘徊但却不调皮不惹事被同学称呼“烂道人”他也爽快应答。在父母眼里,儿子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放学后及时回家,虽然手脚笨拙但也能在母亲的吩咐下去街后梁边上的松林里刮些松毛儿——也就是松针回家当引火柴,拿起小锄头去野地里挖些野菜,如果父亲有空还手把手教他如何在木头上雕刻印章,虽然反应比较迟缓但也能学得有模有样。
时间到了最难熬的1960年,那一年街道建立了公共食堂。为了让所有街道居民都必须去食堂吃饭,原本可以在家煮些野菜树根充饥的机会也受到了严密监督和禁止,身患浮肿病的母亲,因为饥饿更甚而加剧了病情。不多久,母亲最终还是撒手人寰丢下儿子丈夫,带着浮肿得都溃烂流水的双手双脚和大肚子睁着双眼离开人世。有人说,母亲之所以死不瞑目,是她放不下自己的儿子啊!
母亲死了,已经十一岁的廖灿家觉得自己应该哭,可总也哭不出来。下葬那天,有年长亲戚告诫端灵牌子的廖灿家,在撒纸钱和给棺材掩土的时候一定要放声大哭,否则母亲在天之灵就不会保佑他。端着母亲的灵牌子走在棺材前面,虽然头戴一截短短的白孝布,可身上依然是一件百纳布“道袍”,只是这件是母亲在两年前给他亲手缝制的,用的依旧是家里的旧衣裤连缀而成。为了多穿几年,母亲依然将其缝制得大了些而看上去有些不合身,于是,看热闹的人群中不时有人低声叫他“烂道人”。听见有人叫“烂道人”,廖灿家感觉这时候自己是必须哭了,便张开嘴开始弄出些声音,无奈眼睛总也流不出眼泪,不连贯的哭声连自己听起来都觉得是在干嚎。
棺材开始缓缓下放了,跪在地上的廖灿家突然看见母亲好像从棺材里走了出来,朝着自己伸出双手想要抱他。可正当他站起身也要去拥抱母亲的时候,母亲却凭空在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廖灿家这才知道,从此他再用没有妈了,那一刻眼泪突然夺眶而出,哇的一声大哭把正在培土的人都惊了一跳,——这孩子,该哭不哭这会子坟都要垒好了才想起来哭,真是个“烂道人”啊,连哭都和别人不一样。别人的议论廖灿家没听见,他在想,妈不在了,妈是为了我才得的浮肿病,我不能忘了妈,妈姓杨,我就给自己起个姓杨的名字吧。于是,廖灿家有了另一个名字,杨学兵。
母亲走了,生活还得继续。本来想给儿子退学,但看着身体单薄的他,父亲实在下不了决心。权衡再三,还是觉得应该让他读完小学,就算不能被外面的工厂招工,跟着自己刻章修秤也必须识字啊。那以后,除了1、4、7神潭溪当场和逢十没场赶父亲在家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家里只有杨学兵一个人。父亲每日的收入不能满足俩人的生活,十二三岁的杨学兵也开始跟着街坊们在周末或节假日去背力挣钱了。
从下两背盐到神潭溪,一百斤五毛钱。杨学兵身体单薄,每次只能背二三十斤,虽然很吃力,但总能挣到一斤米钱。那时的平常百姓,最大的心愿就是每月所得能把自己二十五斤大米的定量供应买回家,毕竟“有米无柴煮出饭来”啊。十二三岁的杨学兵身体瘦弱背力很费劲,但和街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背老二”——背力的人对自己的自嘲——在一起说说笑笑,日子倒也过得并不寂寞。最艰难的1960年都熬过去了,往后的日子只要肯干,填饱肚子总算不是太大的奢望。
(未完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8-9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街小人物,读来亲切

发表于 2022-8-1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韦老师的文章陪我度过了很多闲暇时光,赞!
有机会描写一下神潭溪的王怀跃老先生吧。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14:4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ping88888 发表于 2022-8-10 14:11
韦老师的文章陪我度过了很多闲暇时光,赞!
有机会描写一下神潭溪的王怀跃老先生吧。

我写了一篇《算命先生王怀跃》,发在麻辣论坛的。谢谢网友一直关注!

发表于 2022-8-1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点赞

发表于 2022-8-1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平 发表于 2022-8-10 14:44
我写了一篇《算命先生王怀跃》,发在麻辣论坛的。谢谢网友一直关注!

搜阅了你所有的作品,没有找到这篇文章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2-8-11 09:2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ping88888 发表于 2022-8-11 09:08
搜阅了你所有的作品,没有找到这篇文章

分享巴中里有。题目《算命先生王怀跃》,你搜一下。
发表于 2022-8-1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年代,或者就是受罪,万恶的社会。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