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美女胡蝶,是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存在。
她是中国第一位正式民选的“电影皇后”,2年3连冠,横跨了中国默片时代和有声片时代。
和她同时代的女星,虽都曾星光璀璨,却大多未能善终。
也许有人说,她们遇人不淑,经历坎坷,才使得结局惨淡。
但那些遭遇,对于胡蝶,并不鲜见。
只是她正确对待苦难,战胜了它,使之成为了自己的财富。
人这一生,苦难是一种修行,逆境是一种沉淀。
能百毒不侵的人,都曾经遍体鳞伤;
能笑看风云的人,都曾经千疮百孔;
每一个自强不息的人,都曾经无处可依。
一个人面对苦难的态度,决定了其人生的高度。
无法改变事实,就坦然接受
张小娴说:“终有一天,我们会接受人生所有的无常聚散。”
对于孩子来说,被迫与伙伴分离是痛苦的,那种苦难感受,与大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胡蝶小时候,要常常面对这种离伤。
她3岁时,父亲出任京奉铁路总稽查,家人开始在天津、北京、广州等地迁居,幼年的胡蝶,无可选择地跟着四下奔波。
旅途劳顿倒是小事,最让她难过的,就是要经常离开亲爱的小伙伴,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去。
初来乍到,胡蝶难免怯生生的。
环境是全新的,小朋友是陌生的,他们聚在她家门口,讲着她听不懂的方言,对她指指点点。
年幼的胡蝶,惶恐地躲在屋内。
她的心里,不安且孤独。
在大人的日常交谈中,她已明白,由于父亲的工作性质,离开熟悉的小伙伴,结识新朋友,对她来说将是常态。
胡蝶观望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迈出家门,并很快和那些孩子混熟。
她学会了当地的方言,还调皮地模仿卖东西的小贩大声叫卖,惟妙惟肖。
胡蝶接受并融入了全新的一切,她不仅得到了小伙伴的喜爱,也让家人感到欣慰。
就这样,每到一处,胡蝶就把笑声洒到一处,交到一处的朋友,也在时不时的告别中,变得坚强。
幼时的胡蝶,就已悟出一个道理:改变不了事实,那就接受它。
诗人惠特曼说过:“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等挫折。”
这世上,总有一些事,即使痛彻心扉也于事无补,钻牛角尖只会让自己更受伤。
接受事实,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这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里,有这样一句题词:
“事必如此,别无选择。”
既然无法改变事实,那便坦然接受,做好当下。
胡蝶成年后,对于所有遭遇,不管是舆论暴力,还是痛失真爱,她都按照这个理解来处理,也愈发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最绝望的时候,不要放弃希望
相较于事业的顺风顺水,胡蝶的感情,却颇为周折和磨难。
在拍剧情电影《秋扇怨》时,17岁的胡蝶第1次担任女主角,男主角是风流潇洒的林雪怀。
林雪怀对“梨涡美人”胡蝶戏里生情,戏外有意。
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没有经历过爱情的胡蝶,怦然心动了。
她全身心地投入到那场恋爱,爱得毫无保留,忘了自己。
她没有料到的是,林雪怀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在她孜孜不倦追求事业时,他却停步不前,并对她的日益走红,生出很多别扭。
胡蝶尽其所能拉他,希望他能有所长进,谁知他不仅一事无成,更是平添了很多臭毛病,整天泡在舞厅,醉生梦死,放浪形骸。
在胡蝶忍无可忍提出分手时,林雪怀更是暴露出了丑陋的嘴脸,凭着一纸婚约各种要挟,死缠烂打。
为此,胡蝶不得不和曾经的恋人对簿公堂,打了1年官司。
她先后8次出庭,精疲力竭,几近崩溃。
上海的小报记者,用各种香艳的文字,编排出胡蝶的诸多绯闻,将她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那场舆论漩涡中,胡蝶的形象和身心,都受到了严重损害。
那段时间,除了拍戏,她都把自己锁在家里,谁也不见。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让她如惊弓之鸟。
胡蝶一度觉得自己失去了爱的能力,甚至没了活下去的勇气。
有天夜里,她打开窗子,猛地向前一步,却突然被自己的轻生念头吓了一跳。
她何苦为了一些恶意中伤者,搭上自己的性命。
如果她死了,世人将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先自爱,才能被爱,观众喜欢她,她更应该珍惜自己,好好拍电影,那才是对他们,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回馈。
胡蝶思忖片刻,退后一步关上窗子,回到室内,立即着手联系剧组。
第二天开始,她振奋起精神,早出晚归,坚持到片场拍戏,比以往更敬业。
那些围绕着她的闲话,一天天地少了。
胡蝶潜心打磨塑造角色,观众对她的演技愈发认可,她也在一部又一部电影的拍摄中,迈向了影后的宝座。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胡蝶守住了最大的资产,自然就有了翻盘的底气。
她在被恶意诋毁声名狼藉,最绝望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希望,最终才有了事业上的辉煌成就。
风雨过后见彩虹,人的生命经过风雨洗礼,定会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胡蝶经此一劫,也更加成熟。
最艰难的时候,努力撑过去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胡蝶也在继续寻找,那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
后来,她遇上了茶叶商人潘有声,他的踏实沉稳,给了她想要的感觉。
潘有声是懂胡蝶的,他看得到胡蝶风光的表象下,渴望被爱的内心。他心疼她,也愿意成全她。
他给了胡蝶重新开始的勇气,与她说好相伴终生,他们曾经并肩携手,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
苦难来时总是猝不及防。
医院给出的一张检查报告单,使胡蝶犹如遭遇晴天霹雳。
潘有声被查出肝癌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
胡蝶心痛地看着潘有声被病痛折磨,眼睛里的光彩,一点点地失去。
她倾尽全力,与病魔争夺潘有声,想要用爱挽留他,但却无能为力。
最终,潘有声还是离她而去。
那一年,胡蝶才43岁。
世界上最爱她的那个人去了,胡蝶进入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她环顾四周,孤立无援,在演艺圈那个名利场,历来是能同甘不能共苦,如今遭此大难,别说依靠的肩膀,她连一句真心的安慰都要不到。
她的成功,再也无人分享,她的不堪,再也无处安放。
胡蝶失去了继续工作的动力,她停止拍片,长达10年之久。
10年间,胡蝶苦苦熬着,独自一个人,努力硬撑着。
潘有声在世时用过的物件,都在家中原样保存着,她总是自己动手,清洁打理。
胡蝶时常仔细擦拭潘有声的相框,看着相片中他微笑的样子,潸然泪下。
“我走后,你一定要好好的,有那么多喜欢你的观众,还在等着看你的新片呢!”
她清楚地记得潘有声临终前交待她的话。
她擦掉眼泪,认真翻看以往的每一张剧照,回想每一部电影的拍摄。
对至爱之人的怀念,以及对电影事业的痴念,渐渐治愈了胡蝶,她终于挺了过去,开始复出拍片。
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沉淀,胡蝶的演技愈发上乘,还获得了"亚洲影后"的殊荣。
后来,胡蝶退出影坛,移居海外,直到去世。
胡蝶甘愿默默度过余生,但观众们没有忘记她。
在她去世6年后,荣膺了中国电影世纪奖和女演员奖,这也是对她,最好的告慰。
她在人生至暗时刻,努力撑了过来,那些熬过来的日子,成就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三毛说过一句话:
苦难对我们,成了一种功课,一种教育,你好好地利用了这苦难,就是聪明。
人生在世,苦难重重。
面对苦难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面对苦难,有人直接躺平,有人患得患失,而能越过去,达到一定高度的,都是如胡蝶一样的清醒者。
她坦然面对各种苦难,最绝望的时候也不放弃希望,最艰难的时候努力撑过去,历经磨难绝处逢生,直到破茧成蝶。
胡蝶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人们怀念她的美貌和演技,也敬佩她的人品和能力。
她始终相信自己是一颗种子,即使生活把她深埋,只要不放弃,只要挺过去,终会等到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到那时,自会站在理想中的高度,笑对清风朗月。
愿我们都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从容对抗世间的苦难,迎接自己生命中的艳阳天。
作者 | 艾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