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我惊讶(或许不该惊讶)是很多人对丁香被夹拍手称快。我不太理解这些人是什么诡异心理。别的不说,丁香几年前曝光权健,促使后者被查处,因此免于受害或是免于继续受害的人有多少?说是成百上千不夸张吧?以种种莫须有攻击丁香的人,对社会又曾有多大贡献?
抛开那些乱扣帽子的,我还真没看到有谁在事实层面上指出丁香的哪些内容有错。一些人对丁香的盈利性质颇有微词,可是别人就必须为爱发电吗?盈利本身不是贬义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可。网上那么多靠制造假消息骗钱的,还有夸大其词带(假)货的,哪个是非盈利了?怎么提供正经内容输出反倒必须是分文不取?
无论对丁香的运作模式有什么看法,我觉得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丁香这样能持续输出高质量科学信息的平台在简中世界非常少,这才是中文互联网的遗憾。
我的个人公众号写了两年半多,期间也有幸为包括丁香在内的科普平台写过一些文章。而在这些过程中,愈发感受到丁香这类大型科普平台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些大型平台才能做到高质量内容的持续输出。
写一篇质量过关的科普文章并不容易。从选题,到信息查证,再到如何将内容有机组合,成文做到非专业人士也能读个明白,这既有一个不低的知识门槛(这两天黑丁香的大V们,不是我小瞧了你们,就你们那点知识水平,丁香上的文章你们还真写不出来),也是一个耗脑子耗时间的过程。
个人写科普,不太可能做到维持内容高质量的同时,保障持续输出。因为如果要保质量,每一个科普耗时都不少,个人精力时间总归有限,怎么可能做到持续?只有是平台性质,像丁香这样,不是一个人,而是群策群力地做,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做到高输出。
丁香这样能做到高质量内容持续输出的平台,也保证了实时性。这对科普辟谣非常关键。一些不实信息的传播极具“轰动性”,可能某一天,点开朋友圈或微博,大家都在转一篇营销号的文章。针对这些内容辟谣,时效性非常关键,晚几天再出辟谣文章,很可能就没那么多人会注意到。可是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不实信息可以信口开河,辟谣却要查证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