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宋王台
一鞭残照上烟萝 驱背诗人自啸歌 黄叶疏林秋色好 海天还属宋王台
鼎湖龙去时犹存 三字摩崖映鲤门 一曲水仙杯酒酹 白杨风刮国殇魂
离离禾黍故宫秋 羞见降幡出石头 终古难消亡国恨 怒涛呜咽向东流
渔樵闲坐话南朝 鸦点长堤柳拂桥 绘出苍凉天水碧 白头词客亦魂消
清代词人苏选楼 题宋王台秋唱图 词旨悱恻宋王台 遗迹沧桑全道出
名胜古迹宋王台 坐落香港九龙城 巨石镌刻宋王台 庄重大气耀眼明
史载宋王台已有 七百多年之历史 临安失守南宋末 大臣陆张携幼帝
曾在九龙小山上 躲避元军来追击 后人为纪念此事 石刻三字宋王台
当时宋王台位于 圣山高约数百米 此山东临九龙湾 农田环绕南北西
清宣统年间扩修 刻字巨石四周围 建起石栏来护卫 新建牌楼山门外
一声望帝啼荒殿 百战河山见落晖 一副对联楼门嵌 苍凉豪迈映青天
就在一九四二年 日鬼机场大扩建 将宋王台迁今址 当年王迹再不见
只能面对此巨石 发古幽情作感叹
3 侯王庙
香港境内侯王庙 大大小小好几座 以九龙城侯王道 侯王庙最具规模
建筑时间亦最早 具体时间无法说 道光二年罗世常 撰写重修碑记言
至宋迄今数百年 可见该庙年甚远 最初只是茅草屋 后用砖石来重建
清代又数次重修 渐成规模至今天 该庙结构为三进 侯王雕像供正殿
客堂前面小庭园 花木扶疏很美观 花香扑鼻沁心脾 小亭玉立正殿前
亭内伫立小石狮 石凳婷婷列旁边 两只古鼎放中间 传奇故事后世传
传宋昰帝十余岁 他驻驿官富场时 一晚忽闻凄厉声 受惊致病日重急
村民自称杨伯公 来到行宫治好病 事后查知杨公伯 已逝多年来显灵
于是破土建庙宇 特将扬侯王供奉 据侯王庙左碑记 杨侯王是太后弟
昰帝舅父杨亮节 生前封侯封王死 故而称为杨侯王 该庙因此香火旺
另有一说南宋末 元军攻入临安时 昰帝仓惶去逃走 随侍左右杨亮节
朝夕不离在身边 忠心耿耿作卫士 昰帝继位临安时 曾经册封杨淑妃
亮节国舅便掌权 后元攻陷福州时 亮节继续护昰帝 南逃到了官富场
身劳过度杨亮节 不幸患病入膏肓 元军继续向南进 杨亮节知病难扛
劝走淑妃与昰帝 自己病死于此地 冒着风险当地人 悄悄将他埋葬起
后人在其下葬处 又将侯王庙建立 侯王庙前早年有 镌刻鵝鶴二巨石
鹅字石上写鹅字 其字高达大二米 是张寿仁一笔写 光绪十三年刻石
鹅字两旁有对联 古石书鹅摹逸少 名山驾鹤仰侯王 寇占香港建机场
鹅字石惨遭毁坏 现在方亭建庙旁 就是鹅字石遗址 受此鹅字石影响
早年香港多酒家 凡卖烧鹅都模仿 此体鹅字作招牌 鸖字石与它相当
字的大小也相似 也有对联在字旁 通古仙岩旧鹤岭 侯王显赫镇龙疆
后来侯王庙扩建 屋墙挤到岩边旁 遮住鸖字石刻字 令人些许有失望
4 宋城
香港九龙荔枝角 宏伟宋城赫然立 一九七九年建成 五千五百平方米
仿北宋都城汴京 古城风貌美无比 蓝本清明上河图 浩大布局融一体
宋城入口大城门 巍然雄伟有气势 两个身穿宋战袍 士兵把守门口立
画栋雕梁大城楼 展出古代各兵器 小河贯通城南北 河上古桥两岸接
绿柳垂杨拂两岸 各种店铺两旁列 富丽堂皇丰乐楼 高高二楼耸天立
供应各式好酒菜 宋代食饍仿照齐 走过大街见牌坊 牌坊之后那就是
大富之家王员外 古代婚礼拜堂地 陈设十分之华丽 结婚伉俪极欢喜
大街尽头有一座 二郎神庙巍然立 庙前庙内招待员 都穿古装把神祭
宋城还有蜡像院 陈列中国历史的 著名人物蜡造像 轩辕黄帝为起始
直到孙中山先生 中有纣王与妲己 卧薪尝胆有勾践 还有吴王和西施
唐明皇和杨贵妃 也有岳飞与宋帝 蜡像各个栩如生 形象逼真鬼神泣
古色古香此宋城 动静结合为一体 东方色彩极浓郁 游人入城尽着迷
5 望夫石
香港沙田望夫山 海拔八三六英尺 十数米高大岩石 周长达到几十米
远处观看此巨石 一面似妇人抱子 另面似妇人背子 故称此石望夫石
传说很久前此地 有对善良老夫妻 养育一儿又一女 男耕女织有福气
一天丈夫随本族 兄弟谋生去海外 杳无音信从此后 哺养儿女苦妻子
日夜等待丈夫归 很久不见他影子 妻子天天抱儿子 背着女儿山头立
盼望海外归船来 谁知道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仍不见 归航丈夫在哪里
一天妻子又登山 抱子背女望海际 忽然雷电交加至 飞沙走石暴雨起
仿佛天崩地又裂 翌日雨过天晴时 人们发现山顶上 遥望夫归的妻子
抱负着一双儿女 化成石像山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