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龙山人《资中记忆》散文集
资中100年前的流行英语
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些不同于家乡方言的词汇,一直闹不明白它们的来源,只是跟着学会使用。一直到大学时候,才差不多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词汇居然都来自英语。比如:
形容一个人很脏很邋遢,就说:好楼啊。其实这是英语 low,档次低的意思。
再如,形容高兴激情,就说你们昨天去哪里嗨去了?这是英语 high,奔放的意思。直到现在,也在我们的流行语言之中。
看到女孩子化妆,就说,她在打摩登。而 modorn 也是英语,就是时髦、现代感的意思。
资中骂人的词有一个是: 舍物,而任何省份的方言都没有这个词汇,那么,来源是什么呢?是 thieves,英语里小偷、贼娃子的意思。
这些词汇在资中已经流行了近100年,而资中位于相对沿海较为偏僻的四川,且并不在大城市附近,为什么有这些词汇呢?现在,文史专家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
原来,美国卫理公会在1882年起,来到四川传教,1889年在资中建立传教站,是最早的4个城市之一(其他为成都、遂宁、重庆)。除了教堂,教会先后在资中城里创办了华美小学、进德小学、进德女中、华美男中、启蒙小学、育才学校、圣功幼稚园,并开始创办诊所和医院。
正是这些美国人的到来,以及超过半个世纪与当地人的交流,才把这些词汇融入资中的文化和日常生活。而美国人给资中还留下了一个庞大的西洋建筑群——宏仁医院。资中学者、文史专家宋国英对此有过详细考证。
真没有想到,小时候那些熟悉的建筑,竟然有如此悠久的历史,那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却来自遥远的大洋彼岸。
1981大洪水
四川盆地由于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受益了2000多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只有突如其来的剧烈天气,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1981年,超过72小时的强降雨,导致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那次大洪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
记得当时连续3天3夜,都是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几乎没有歇息片刻。大街水深2尺,犹如一条激流小河,很快路面就冲来很多鱼,这是上面鱼塘被灌满了导致的。差不多快结束的那天,消息说沱江水面与岸边平齐了。好多人去大桥看水,水面涨了15米,江心宽阔的中坝已经消失。水中冲下来不少物件,还有家畜,大胆的人们就去捞取。随着水面淹没有名的临河餐厅,往日聚餐吃饭的房子慢慢倾倒,滑入水中消失了。新修的运动场,主席台只剩下2米的屋顶,一中后门城墙15米高的台阶,也只剩下6、7级。地势低洼的板板楼,率先逐渐被浸泡在水中,水不断往城北漫延。越过文庙武庙,就到了我们家所在的状元街。大家都离开住宅,去亲戚朋友家借宿。我们离开的时候,水已经齐腰了。很多人家的桌子泡在水里,坛子也在水里漂浮。水从河边漫延到家里,仅仅4个小时。
过了1天,洪水逐渐消退,家家都忙着冲洗地面,用扫把将污水推往退却的方向,防止污水造成传染疾病。好在城里房子都很结实,几乎没有垮塌的。那几天没有蔬菜,是居委会发的豆腐票,财哥还带着我到河边的豆腐坊领取了3斤豆腐回来。大水过后,满街齐腰的泥色水线,在20年后都还可以提醒人们想起当年的情景。
后来,有一部电影《特级警报333》,讲的就是这次大洪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