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18|评论: 3

[川剧活动] 【川剧人生】正在消失的四川曲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曲艺品种有:扬琴,竹琴,相书,方言相声,金钱板,荷叶,谐剧,盘子,评书,花鼓等。至于莲花闹(北方地区叫快板,数来宝)连箫因解放前都是讨口子要饭唱的,从而上不了四川曲艺的台面。
    说起四川方言相书,相声,离不得民国时期,川人皆知的大师曾炳昆。他一生创作并演出了多个精彩绝伦的作品。相书类似口技,一个人在布笼子里表演,先学各种鸟鸣或者家禽类的叫声,以吸引观众安静下来,然后模仿男女老少的声音,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出来。
    曾炳昆说相书我没听过,只听过他的徒弟表演他创作的节目“双灵牌”,故事梗慨是:“耍头儿两口子骗人为生,两口子打赌,今天各自出去找钱,找到钱回来吃现成,找不到的回来煮饭炒菜打酒侍候对方。耍头儿走的南街,遇到王大爷,叮头三宗,说自己婆娘得急症死了,王大爷赠他大洋一元。而耍头婆娘上北街,遇到王大娘,说自己的男人死了,又蒙王大娘赏大洋一元。耍头儿两口子回家一逗情况,遭求,骗倒一家人了,人家肯定要来找哦,于是,心生一计,,做了一个灵牌,一面写:新故亡人耍头儿之灵位;另一面写:新故亡人耍头娘子之灵位;然后把门虚掩着,铺个板板,人来了就躺在上面。结果,王大爷老两口都来了,打开门一看,两人齐展展躺在板板上,桌上一个灵牌。王大爷一阵感慨,免不了要数落一番,用叶子烟杆边敲耍头的脑壳,一边说“耍头啊耍头儿,只因你不务正业,好吃懒做,才落得今天如此之下场……”正说着,王大娘一惊:“老头儿,我看到你敲耍头脑壳的时候,耍头眼晴一眨一眨的喃?”王大爷说:“糟了!上当了!又遭他们两口子骗了!”拍!拍!打了耍头两耳光:“起来!还钱!你狗日的又骗人!”骗局穿帮。耍头只好坐了起来:“你光晓得骂我骗人,你咋不说你的那个烟杆斗斗好烫人喃!”剧终,演员钻出布笼,鞠躬,谢幕。
    过去听老辈子讲:曾炳昆抽大烟,经常在烟塌上构思相声段子,七十二行都挖苦完了,一次两次人家理解,卖艺嘛,老是挖苦就不对了,人家是有行会的,恐怕要讲理性,砸场子了。莫得办法,只有挖苦自己了,于是他创作了一个单口相声段子叫“借黄历”,故事梗概如下:曾炳昆教育自己的婆娘,你看人家隔壁子刘大嫂,又会处事,又会说话,我去他们家问:大哥在不在哦?刘大嫂说,他出去了哈,曾先生,你有啥事吗?曾炳昆说:想借你们家的《三国演义》看一下。刘大嫂说:有,有,我去给你拿。人家把书拿来说:曾先生,这是上本,你先看上本,看完再来借下本。曾炳昆说,我看见刘大嫂在绣花就赞她几句说,大嫂,你这个花绣的好哦!刘大嫂说,见笑了,这是晚上没有灯,摸到做出来的,枝枝叶叶都分不清楚。
婆娘不服气说:这个我也说得出来的嘛。正在这时外面有人喊:曾大哥在不在家哦?曾炳昆就躲在门背后,看老婆要杂个应付。婆娘就出去说:呵,原来是赵先生,你找老曾有啥子事?老赵说:我想借你们家黄历翻一下,婆娘说:有,有,我去给你拿。心想:要借了上本,才借下本,但这个黄历就一本的嘛,于是,当机立断,把黄历刷一声扯成两半,给老赵递半本过去:赵先生,你看了上本来换下本嘛。老赵接过书一看:老天爷啊,这 都到八月十五了,你把上半年的给我,还要喊我看过上半本才来换下半本?这时候,曾家的娃娃正好跑过来,老赵还客气的说:这个娃娃好乖哦!婆娘说:“不怕你见笑,这是晚上没得灯摸倒做出来的,枝枝叶叶都分不清楚的。”曾炳昆一听气得从门背后跳出来,甩了婆娘两耳光……大骂“瓜婆娘!″他婆娘还不服气:你喊我这样说的得嘛,是枝技叶叶都分不清楚得嘛"
这个段子俗是俗一点,但踏削自己没得人找麻烦。
    曾大师故去多年,第三代曾派相书传人鲁国华都70多岁了,曾大师儿子曾小昆前几年92岁走路都柱拐棍了。现在不知如何,十年前很想找个相书传人,他看中了某民营川剧团一个生,旦兼顾的女演员,曾小昆看她表演很到位。托人去说想收她为徒传授曾派相书艺术。谁知人家婉拒了,原因很简单一一挣不倒钱!还不如变脸,火锅店变一盘只要10多分钟就挣50元,一下午跑五个店就是250。
    民国时期,成都有“三子"。唱杨琴的德娃子(李德才),唱竹琴的贾瞎子(贾树三),卖花生瓜子的司胖子。堪称三绝!
    一个在省曲艺团工作的老师曾对我说:他刚到团里上班,一日,在大厅里听李德才唱"活捉三郎"(阎惜姣冤魂活捉情夫张文远在行路中一大段哀婉顽绝的唱腔)。仅仅一个叫板:“三郎!"凄凉哀怨!大热天,令他顿生一身凉意,功力!绝对的功力!
    四川杨琴为川人公认的高雅艺术。誉之为"坐地传情"五,六人各持一件乐器,扬琴,高胡,板鼓,琵琶,三弦。分唱生旦净末丒,演出忠孝节烈,惩恶杨善的故事。
    抗战时期官居副委员长又是北方人的馮玉祥就痴迷四川杨琴。经常去西御亍呤啸楼茶馆听李德才演唱。成都中等收入人家老太太过生日。请剧团唱堂会?一则费用太高,二则家里地方太小。于是请杨琴班子正合适。午饭酒足饭饱,主客品茗散座,听几折杨琴。既饱耳福,又花费不多,成都人精灵,会享受可见一斑。
    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都 锦江区曲艺团扬琴与上海评弹组团到欧州各国巡演。杨琴女演员个个身材高挑,巴山蜀水湿润气候养育的川妹子不仅美丽而且水色好,身著旗袍,风姿绰约。虽然唱词外国人听不懂,但腔调很好听。上海评弹吴侬软语,低呤浅唱,雅致悠长,加上琵琶,三弦弹得“大珠小珠落玉盘″。川,沪曲艺演出在欧州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但时光荏苒,乐极生悲。九十年代戏曲下坡。锦江曲艺团属集体性质,要自负盈亏,团员又倒老不少的。时任团长的康先洪只有带领人马自谋生路,先是在宏济路一个小茶馆演出。为降低成本,下午曲艺,晚上租给玩友唱川戏围鼓以分摊房租。惨淡经营数年,又迁移悦来茶園。到了二十一世纪,演员陆续退休进社保了。但这批人传承精神不减,又在大慈社区坚持每周三演出曲艺,刘时燕,徐述杨琴名家以及川剧名家黄世涛也加盟演出。
    但人要老是自然规律。不时有故去者,康团长等一拨人也七十开外了。本来也是爱好者松散性组合,有退休金保得衣食无忧,只是为了传承曲艺的执着走在一起。2020年疫情一来,这个唯一正宗曲艺演出场地暂停。现在东门市井演出,以后如何,两个字"难说"。
    其它曲艺形式:有些绝迹了,如车灯,盘子,荷叶,花鼓等。
有些变味了,曾看过某曲艺院演出扬琴,清音,台上一大堆乐器,一群女生齐唱,还有一群女生伴舞,那里还有扬琴坐地传情或清音浅吟低唱的韵味。整个一场女生小合唱加民乐合奏。
    李伯清收徒不少!但没有一个敢表演他的"散打评书"。原因很简单就两条:其一,李伯清有长期成都下层市民的生活经历。其二,李伯清有传统评书的功底。徒弟们缺了以上两条。只有拍方言电视剧,拍广告,当主持人,演小品……当然做这些收益也好。可惜的是散打评书再传承,难了。还未述及的四川曲艺的状况就不再赘述了。反正不容乐观。与其花人力物力财力去评巴蜀笑星和投资乱改经典(如根据经典话剧,电影《抓壮丁》改编王保长歪传就属于胡编乱造,现在又钻出来个三嫂子火锅电视广告反复播看得人烦燥不安,焦虑症发作)还不如用不多的投入而把四川曲艺中频临绝迹的传统保留继承。要知道这四川曲艺有着曾经的辉煌!
    上世纪五十年代清音大师李月秋以“小放风筝,布谷鸟儿咕咕叫"两个唱段曾获得莫 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金钱板老艺术家邹忠新曾得到国家级曲艺终身成就奖。解放前王永梭谐剧就吸引了赵丹,谢添等艺术家的驻足观赏。在自己塑造银幕形象予以借鉴。
    所以,挽救四川曲艺、,振兴四川曲艺,让我巴蜀文化不至残缺,豈非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2022年8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8-1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8-18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8-18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