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青深一度》报道,在今年暑期中,至少已有涉及18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发布了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的文件。一场夏季防溺水“战役”在全国打响,老师们成为了“主力军”。
在这场行动中,各地老师奔波家访,组织安全“打卡”,甚至巡视河道。许多工作都有“量”的要求,比如收看安全课程的人数、转发科普内容的次数。有些地区还推出了问责制,如果有学生溺水,会直接影响老师的评优评先。
据人民网发布的《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全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另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对近五年来网络公开资料统计,青少年溺水的场所乡村占51%,城镇占43%。每年夏天,溺水事件频发,据各地消防部门不完全统计,7月至今已连发10多起儿童溺水事故,29名孩子遇难、失联。
防溺水宣传在更早之前,就出现在了各地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中,2004年教育部就因当年连续发生溺亡事故,发布过加强中小学生游泳安全教育的紧急通知。不过,频率和严厉程度都不如今年,不少老师表示,防止学生溺水这项工作的“分量”越来越重。
相关报道引发舆论关注。有网友表示,正值暑假高温时期,是溺水事故易发、多发的时段,学校有必要加强防溺宣传。但更多网友质疑,家庭教育的缺位让责任转移到学校身上,“这都什么主意?这是老师的孩子,还是家长的孩子?”“暑假家长都看不住孩子,还指望老师管孩子安全吗,再说巡河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搜索发现,有关“教师暑期巡河防溺”的话题在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综合网络舆论来看,该不该、能不能和行不行,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舆论认为,学生防溺水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除了学校加强宣传外,家长也应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日常安全教育和监护责任。同时,有必要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