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龙施雨
第二十一章 海南风光无限好
* 天涯多风情 海角存古道
介于热带亚热带 长夏无冬花常著 热带风光多旖旎 极富特色岛民俗
风景如画万泉河 东郊椰林碧连片 海外桃源东山岭 兴隆温泉春色艳
天涯海角撩人情 水暖沙平人喜欢 清静幽雅鹿回头 椰林别墅只等闲
胜地誉满海内外 海岛如今更胜前 历史文化很悠久 远古时代黎民先
伏波将军路博德 平定西南夷后患 设置珠崖儋耳郡 时值于元封元年
明代清官是海瑞 他的祖籍在海南 更有宋代苏东坡 亦曾被贬到海南
东坡书院苏公祠 还有其他古遗迹 琼台书院白马井 古崖州城五公祠
* 海南万里真吾乡
被贬放逐海南岛 蛮瘴僻远少人住 直至辞世前半年 朝廷才召回京处
东坡被贬到海南 旖旎风光他喜欢 风俗人情荡胸怀 旷达乐观赋诗篇
幽人拊枕坐叹息 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 白须红頬如君长
天其以我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他与黎民亲相处 感情深厚密无间 听说我本儋耳人 又云寄生西蜀州
半醒半醉问诸黎 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覓归路 家在牛栏西复西
苏轼北归去以后 儋州人民将苏轼 讲学会友寓居地 所讲方言与帽子
还有那个东坡帽 并修祠庙纪念他
海口市郊苏公祠 位于五公祠东边 门前楹联含深意 道出海南人心愿
中原文化用心传 荒岛从此换新颜 此后一百六二年 名登进士有海南
公祠大厅正壁上 均刻苏文忠公像 厅前高悬苏公祠 金字匾额闪金光
二十余件列厅间 其中海瑞抄录棒 唐诗书法之碑刻 笔力遒劲刻工强
东坡所凿浮粟泉 海南第一泉美称 泉名浮粟有来历 取视浮生真若寄
附近居民竟饮用 浑浊城河水做饭 便去观察找地形 指着地面肯定言
清澈甘甜浮粟泉 浑浊色异洗心泉 可惜后者明初没 现在仅存浮粟泉
修建时期又重题 两旁且有篆书联 上联曰泉水藻思 下联曰云散流襟
万里投荒择善行 内中涵义令人钦 题诗泂酌亭并引 碑刻现在祠内陈
其宽一点零三米 碑文宋徽宗亲笔
东坡书院在儋县 位于中和镇东郊 它是东坡讲学处 巍巍门额悬匾高
上联曰云物游观 下联曰风光笑傲 新亭耸翠书院内 殿宇堂皇映蓝天
地乃一州之胜境 东坡书院不虚传 院内建有载酒亭 载酒堂与奥堂龛
古式檐亭很玲珑 匾额横悬于檐间 鱼鸟亲人四字书 昭示和谐大自然
下联曰坡亭风月 玉堂金马比清华 亭两侧筑清水池 池内假山戏水花
载酒亭后载酒堂 元符元年于此建 儋县地方官张中 因与苏东坡密连
堂名出自杨雄传 载酒问字有故典 堂内过去供三像 苏轼与其子苏过
中堂有对较长联 共计三十二个字 上联曰宾至联欢 接曰追思展风流
可见当时拜东坡 文人墨客多得是 东坡也与当地人 结下深情与厚谊
堂内最引人注目 就是坡仙笠屐图 上面刻有苏东坡 戴着斗笠穿木屐
东坡在儋耳一日 访黎子云途遇雨 农家假笠屐着归 小儿争笑群犬吠
这幅壁画是后来 清光绪年重刻置 载酒堂后奥堂龛 东坡神位在此祀
庭院潇洒又肃穆 附近还有桄榔庵 东坡井等遗迹留 东坡父子在当年
并题桄榔庵銘记 今天庵堂早不见 只有桄榔树尚在 还有东坡井依然
(4)赠诗折菜钱 狗仔花诗案
十数父老担酒馔 至舟执手泣涕去 心潮激荡苏东坡 赠友黎子云题诗
五曰平生生死梦 六曰三者无劣优 七曰知君不再见 八曰俗去且少留
折菜钱事从未闻 此段佳话震诗坛 亲密无间儋州人 东坡风趣史无前
形似弯腰卷尾狗 人们俗称狗仔花 这种极罕见鲜花 很使东坡受启发
写有明月叫树上 黄狗卧花心之言 东坡认为很不对 自作聪明来改换
明月鸟与黄狗虫 奇异动物出海南 亲眼看到狗仔花 懊悔自己改诗言
远离内陆海南岛 地理位置极特殊 中国历史各朝代 失意贤良均放逐
(1)浩然五公祠
古建筑群很幽雅 词有主楼苏公祠 伏波祠与泂酌亭 以及琼园等亭台
李德裕其字文饶 他是中晚唐时期 一位著名政治家 两朝宰相在当时
死后子弟留崖州 后人化为黎人见 出巡崖州张之洞 寻访李后裔二人
不愿重返回中原 郭沫若称李后人 开拓海南先驱者 传说李在加纳村
弯下让他坐上去 一些大汉也来骑 他说我要走快起 大汉逍遥且不理
村外围了好几道 敌人砍了树长起 一天他骑千里马 到盐灶村去买盐
坏人偷像到崖州 夜里木像自回还 李纲福建邵武人 身系社稷之安危
力主抗金而被贬 高宗南渡被召回 作了宰相整军纪 重整山河振社稷
赵鼎山西闻喜人 力主抗金复中原 两度为相高宗时 但受奸臣秦桧陷
头句曰白首何归 又怅余生之无几 后句曰丹心未泯 又誓九死以不移
身骑箕尾归天上 气作山河壮本朝 身处逆境心爱国 宁死不屈胆气豪
贬往琼州后儋州 年逾八旬志不减 居室取名无倦斋 秦桧死后得平反
他是著名历史家 积极主战而被贬 流放广东到新会 正值绍兴十二年
抗议犯颜今独难 秦桧死后被召回 诗人杨诚斋吟诗 满怀深情大声叹
陈毅曾赋满江红 赞赏五公恃正气 尚刚直且有劲骨 王朝封建无优劣
两层红楼为正祠 上悬匾额写金字 五字海南第一楼 楼上大厅很阔气
首联曰只知有国 接着曰不知有身 又任凭千般折磨 最后曰益坚其志
二联曰唐嗟未造 接着曰宋恨偏安 最后九个字天地 几人才置诸海外
楼下大厅也有联 楹联共计四十字 上联曰于东坡外 接着曰有此五贤
接曰望云烟所聚 天涯万里见孤忠 楹联充分表达出 海南人民敬仰情
正厅两侧还建有 附属建筑学圃堂 五公精舍观稼堂 用作讲学又典藏
今日三亚市崖城 即是古代崖州城 南北朝起置崖州 由宋代始直至今
不少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都放逐此 如唐丞相李德裕 宋朝赵鼎与胡銓
鉴真和尚唐高僧 唐代天宝第七年 第五次东渡日本 正值东北风猛卷
并留一批佛经典 宋末元初之时期 黄道婆住水南村 跟着黎人学纺织
风景秀丽水南村 盛得堂就在村里 原为镇守之住宅 赵鼎南谪曾居此
(3)德泽白马井
东汉初年是马援 伏波将军带大兵 来到儋县西北边 海岸驻扎安下营
马蹄刨沙冒甘泉 就在此地筑起井 取名叫作白马井 此地离海滩不远
其水皆咸不可飮 唯一特殊白马井 对此宋人谭景光 写诗礼赞白马井
五曰德泽甘泉美 六曰人资惠利多 七曰灵踪传万古 八曰苍石有谁磨
实则白马即伏波 因为古无轻唇声 伏读如白波马近 伏波将军出大名
古庙三间建筑物 海岛规模最大的 天然渔港白马港 白马井之所在地
(4)海瑞墓 丘浚墓
海瑞琼州下田人 其字汝贤号刚峰 官至吏部右侍郎 刚直不阿官清正
故而世称海青天 深受平民爱崇敬 明万历十五年卒 海瑞当年卒南京
护送灵柩归故里 据载海瑞在南京 出殡之时商罢市 许多农人都辍耕
既送灵柩归故里 为何墓在滨涯村 那是当地有传说 灵柩来到滨涯村
万历十七年建墓 至今已过四百年 几经沧桑又浩劫 严重破坏又复原
海瑞墓基八角形 花纹图案不同面 基碑其高逾两米 庄严肃穆立墓前
砖砌甬道两旁列 石人马羊与石龟 椰树掩映海瑞墓 气氛肃穆又壮丽
一边守墓一边读 海瑞遗作用心记 此墓原为一陵园 祠堂牌坊华表全
现在滨涯村村民 一直饮用此甘泉 郊水头村丘浚墓 二千平米面积占
历任翰林院编修 祭酒礼部侍郎员 礼部户部人尚书 太子太保等重官
葬于家乡水头村 墓四周有围墙建 门口到陵墓中间 矗立一座石牌坊
石羊马龟石麒麟 白石华表装饰强 松树柏树和椰树 绿荫凉亭闪华光
石冷松翠椰影重 彰显肃穆庄严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