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之下,满眼都是成都地铁站关闭部分自动售票机,车站关闭灯箱广告调低照明亮度,企业鼓励员工前往咖啡店办公,广安女子因高温停电用绳子将外卖拉上25楼,达州每天停电六七小时深夜十一点民众还在桥上纳凉,高温天遇停电一养殖场的鸡大面积死亡,写字楼办公室已经不能开空调了,有些地方红绿灯都停了,这些让人悲伤的消息。
享受着40多年改开成果的现代居民,对于这种断电的日子还真是没有太多经历,于我而言,停电的记忆还是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里,越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停电总是会赶着饭点不期而至,人们都会端着饭碗在村口边吃边纳凉,那种酸爽的日子,原本早已就不该属于今天的人们。
其实,直至今日,我们的电力保障仍未彻底实现“游刃有余”,“迎峰度夏”这种具有挑战性描述每年夏天都会在云南、四川、湖南、广东、浙江、江苏等南方诸省上演,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去年东北“拉闸限电”,城市红绿灯不亮导致道路拥堵,电梯停电迫使孕妇爬楼20多层,停电区域内泵站停止供水,商铺点蜡烛营业,一家三口因为烧煤取暖的排气扇不能工作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医院限电,而这种灾难性的场面却被我们的一些吹鼓手描述为“限电是下一盘大棋”。
资料图
将百姓因为断电遭遇的生活苦难吹嘘到“一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战、一场与美国对赌的金融战、大国经济博弈里看不见的刀光剑影”高度,诚如央视网在批驳大棋论的文章中所言,在东北多地电力供应缺口已增至严重级别、因电网面临崩溃风险而对居民限电的背景下,把限电视作“大国博弈”棋局里的落子,说成“对外输出通胀”的策略,无异于迂回抹黑。
这遮蔽了电煤供给短缺的基本事实,营造了“为了限产而限电”的既视感和“用电紧张纯属人为设限”的错位认知,不啻为用反智论调去刺激社会情绪。
万幸的是,这一轮的川渝限电,早已倒台的“大棋论”终于没有重现江湖,挑拨本就因停电而焦虑到难以忍耐的民众情绪,算是一次进步。
就像是此前的东北限电,根源在于动力煤供应,并由此唤醒了我们对占比高达7成的火电隐忧认知之后,这一轮的川渝限电,又再次唤醒了我们对水电的过分痴迷。
资料图
就像央视报道指出的那样,在高温干旱影响下,水电大省四川全省水电日发电能力下降51.1%,这是供电紧张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