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近现代教育中学生地位的变化及当下教育对学生的看法
https://m.renrendoc.com/p-64809278.html
1 、比较传统和近现代教育中学生地位的变化
答: 传统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传统的集中性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 过分强调统一集中 ,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积极性、 主动性 ,而且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 。
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 人们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 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不重视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 ,仅仅把学生当 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 ,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 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重教师而不重学生, 重管教而不重自觉, 重统一而不重多样, 在课程结构设置上 重共 性 轻个性 ,重模仿记忆轻理解创造。
而且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忽视学生的独特性 和个体差异性, 学生的兴趣 、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及教材 教法上强求一律, 无 视或忽视学生个性特点 。不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体地区 、学校的的特殊性, 以统一的要求 、统一的标准、 统一的教育内容、 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 。
这样导致学生是无特长、 无特色、 无思 想, 即无个性的个体 。重传授而不重探索 ,重知识轻能力 ,重成绩轻素质, 重知识轻品德等等 。
近现代教育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介入教学过程, 使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 水平,自定学习进度, 并可以超越时空限制, 进行个别学习活动, 即实现教与学的 个别化。
另一方面,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以学生独立的 、自主的活动来部分地代替完全统一的班集体教 学活动 ,给学生以更多的适应个性的学习活动机会。
如进行问题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等各种 教育方式,发掘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枯燥乏味的机械式学习变为灵活多样的 个 性化 学习。
2 、思考现代教育对学生的看法
答: 学生是人, 是赋予生命意义的人。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 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 是个完整的人。 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 而是有着丰富个 性的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是指人的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内在资源 ,也是教育努力的重要 目标。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 我们应该立足现实, 真正尊重学生, 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个 性, 从而培养出独立个性的新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 人。 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 应进一步探索学生主体活动问题。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思想, 但是 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能叫做“”学生为中心”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 是合作关系, 相互是平等的友好的尊重的。
然而 ,先知和后知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学生要积极主动 学习, 批判地继承和探索, 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地盲目乱干, 也不能如原始初创那样摸索一万年。 必须有 先知的老师来提供向导服务, 以减少或避免后知在学习过程不必要的延误和损失。
所以说,“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向导 ”,是现代教育指导思想。 向导教学法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 行性, 合理阐释了主体教育实验中师生的正确关系。 虽然学阀仍然不愿意改弦更张接受新教育理念, 这一 教育理念的提出却必然成为21世纪一切教育方法改革的灵魂。 师生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教育学指导思想的深 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