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度赞扬“让电于民”,其实“让电于民”是无奈之举
这段时间,屡见网络媒体包括电网企业社交媒体报道:在极端高温天气下,“三最”叠加(气温最高,江河来水最少,电力负荷最重),用电负荷猛增,四川出现电力供应告急。为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用电,政府号令,电网企业统一安排,对四川各地的一些生产企业,一些商业采取限电措施。文中表述,多有赞扬之词、美化之意。为保民生,这些生产企业、商业好像是发扬了风格,作出了贡献。报道宣传者(作者)洋洋乐观之态溢于网络文章中。看到文中表述,我倒未生乐观之心,反觉揪心!其实,限电措施----“让电于民”是一种无奈之举;在眼前,是没得办法的办法了!
“让电于民”,“民”的概念也不是那么明确的-------反正大家都这么说。从政治角度,“民”的概念是相对于国家政权体系来说的;生产企业、商业的广泛概念还属于“民”的范畴,因为生产企业是物资财富的直接生产者,商业是商品价值的实现者。从这角度来看,“让电于民”不大讲得通。为契合以人为本的思想,那些宣传者、某些部门把限电措施赞扬成“让电于民”,其实表述并不严谨。
若“民”仅指居民,从电网企业专业角度来说,居民用电相对的就是其他用电比如工业、商业等,“让电于民”倒无可厚非。
这里不去纠结“民”的概念了,来议论一下“让电于民”的相关问题了。
一、 为什么不要过度赞扬“让电于民”?
前面讲过,生产企业是物资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或者叫社会产品的生产者;商业是商品价值的实现者。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消费,并依赖消费和受消费的制约。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经济的健康正常发展,生产、流通是不能长时间停顿的。如长时停顿,意味着经济损失大了-----社会产品减少,从业者收入相应减少。
现代生产企业、商业对电力依存度非常高,其运转离不开电力这个能源。限电过久,对“民”是很不利的。在极端高温天气下,限制了一些工业商业用电,保障了居民的生活用电,但牺牲了很多。居民电费你居民还得必须支付;由于生产的停顿,除企业损失外,一些从业者收入也会减少很多。对“民”来说,有利有弊,所以说,不要过度赞扬“让电与民”。
二、 未来有何出路?
这段极端高温天气的日子里,电力紧缺形势非常之严峻。四川除工业、一些商业“让路”外,一些乡镇甚至县城的10KV配电线路实行轮停。一些乡镇气温达到了44度,有网络媒体报道,有的农户为避暑,钻进地窖、岩洞、古墓洞纳凉。看到那些视频,感到很揪心的。所以工业、部分商业“让路”实在是无奈之举。
酷暑或许在未来几天即将过去,许多网民提出了未来解决之道,我也要议一议这方面的问题。谈这方面的问题,看起来偏离了文中标题,但标题并非完全反映主题。
网民提出一是加快火电建设,二是内地核电项目上马,三是加快新能源建设等等。
关于火电建设,这与我国在2030年实现“双碳”目标是有冲突的。未来的能源结构,化石能源比重是要减少的,绿色能源比重要上升,火电建设是否上新项目,国家决策上应是很慎重的!
关于内地核电项目启动问题,我想国家是持谨慎态度的,反正“十四五”规划里面没有四川蓬安三坝核电项目------尽管当地历届政府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把核能造福人类,愿望是很美好的,在内地上核项目却有很多问题要考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首先,战争风险。世界和平是否永续,还是一个未知数,战争风险依然存在甚至高发,核电除一些国家的核电站发生泄漏外,还面临战争攻击的危险。当前,俄乌之战中的扎波罗热核电站不断受到炮击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处于嘉陵江中上游的三坝核电站建成运行,发生泄漏和受到战争攻击破坏,那将是什么后果。其下游,包括沿长江流域,所建城市数量之多,特别是沿江的几大城市如重庆、武汉、南京等难以幸免。所以,不要幻想内地核电启动,好好等等国家的规划吧!关于新能源问题,现在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新能源建设。未来电力需要更大,因为电动车将成为未来交通工具主流,电力
需求非常大,若电力建设滞后,即使不出现“三最”叠加,电力供应或许出现短期紧缺局面。网民提出的建议出发点是很好的,但他们更多的是从供给侧方面提出的问题,没有从需求侧去思考。
要有效规避电力供应危机,应从两方面着手,也就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考虑。供给侧方面问题就不再细谈了,主要谈需求侧的问题。
提个问题,为什么酷暑电力负荷最高?因为人们难以忍受40多度的高温,需开着空调纳凉。居民中用电负荷大、用电量大的电器是什么?那就是空调。即使家庭有电吹风、电饭煲等,有的单机负荷能达1.5KW,但持续时长短。空调就不一样了,不仅负荷大,且持续时间长。所以,在极端高温酷暑,全社会用电负荷会猛增。
抑制电力需求,靠节约用电宣传、计划用电安排可行不?当然,这些措施和办法是必须的。
其实,国家在推行建虚拟电厂倒也是一种好方法。我理解的虚拟电厂就是分散储能用电。空调路子可以走储能路子,只不过目前国家还没重视起来。格力声称已制造出储能空调,但市面上还没见到产品。推行储能空调,路子是走得通的。把储能空调推向市场,还需国家政策扶持。
在这方面,我作过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两个思路,一是研制储能空调,二是光伏电源进农家。为什么说光伏电源进农家,而没说城镇。因为,我原来探讨的储能空调,是研究农村适用储能空调问题,对城镇适用上没细细研究,我想也是通用的。两个思路,实际也是围绕空调来的,光伏电源进农家也是为空调提供电源。
如果在需求侧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起到电力削峰填谷作用,至少电力紧缺、电量短缺局面不会凸显。
以上话多说了一点,偏了一点,请网友见谅!
2022/8/28于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