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四川省南充市公共资源交易网阆中分网发布的一则阆中市公办学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公司的食堂食材统一配送服务未来30年特许经营权的拍卖公告。该公告通过各大媒体发布后,引发了极大的网络争议,各大热心网友纷纷评论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随后,迫于舆论压力阆中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于7月16发布《关于终止食堂食材统一配送服务经营权拍卖的公告》终止拍卖。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发布于7月21日的一则《通江县公办学校食堂食品供应商采购项目公开招标采购公告》再一次将学校食堂食材统一配送的特许经营权问题展现出来。看似是一场公平公正的公开招标,实则不然,早有断言其中标单位必然是一家名为通江麦金嘉祐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
(通江麦金嘉祐中标信息)
不出所料,8月15日发布的中标结果公告已得到确认。成立于2022年5月12日的通江麦金嘉祐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先知先觉,迅速租聘场地开建 “中央厨房”项目,加班加点在暑期完工。一场采购项目的公开招投标“如期而至”,而该公司不动声色地“精准命中”,涉嫌变相取得特许经营权。
扯下“遮羞布” 招投标违法违规迹象明显
单从中标结果公告上看就有多处违法违规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四条明文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然而,查询自四川政府采购网的中标结果公告第七项公告期限显示:“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违规缩短公示期仅为1个工作日,为何如此急于求成?一不小心提不同意见的期限就过去了。
其招标代理公司为四川中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从该公司官网获悉,该公司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批准的从事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专业机构,其承接了多项招标代理业务,理应不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从该招标代理公司的公开信息得知,其对外间接持股的多家公司均位于巴中市辖区内,且均为种养殖及食品行业。至此我们看到招标代理公司所持股的多家公司和中标企业所在的地域及所从事的食品食材供应业务等高度相关,具有重大利益相关性,存在串通招投标嫌疑。
(中标公告信息内容)
该项目的招标文件中关于申请人的资格要求显示:“本项目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供应商应为中小微企业或监狱企业或残疾人福利性单位”。那么本次的中标方通江麦金嘉祐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究竟符合这一要求么?
(招标文件申请人资格要求)
随同中标结果公告一同发布出来的《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的证明材料中小企业声明函》中显示,中标公司承诺不属于大企业的分支机构,不存在控股股东为大企业的情形。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中标企业所作出的《中小企业声明函》,由此满足了资格要求,具备了顺利中标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该企业是由上海麦金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并由地方大型国企持股参与的企业,是否符合资格要求所述的中小企业?
(中标公司所作出的中小企业声明函)
可以看出招投标程序成了变相获得特许经营权的“遮羞布”,其特许垄断经营权被提前内定。
打响“争夺战” 孩子饭碗究竟端在谁手里?
学校食堂的经营并非无主之地,通过对通江县各校食堂的多方面了解得知,该县各公办学校食堂的长期现状为校方的投资人进行经营。简单的理解就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社会投资,投资人依据投资的额度各获得了时间长短不等的学校食堂经营权限。
投资人通过经营食堂获取投资回报,按理说这是一件地方政府解决了学校建设资金难题,同时投资人又做成了一笔生意的好事情。然而问题就出在国家对学校食堂管理的规范上,尤其是与《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中所规定的学校食堂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严重冲突。
从多名经营通江县中小学校食堂的投资人处了解到,学校收回食堂经营权在多年之前就已经提上日程,各投资人也明白国家对学校食堂的政策趋势,但是却迟迟未能收回成功。据多名知情人透露,曾经的回收资金都已经打到了投资人账户上,最后又收了回去,分析很有可能是地方财政紧张的无奈之举。
各种政策说到底就是往学校依据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的自主经营道路上走,而食堂经营权并非无主之地,双方围绕经营权好似打响一场“争夺战”。实则不然,归根结底我们要看看这场“争夺战”后,孩子的饭碗究竟端在了谁的手里?
通过前述的招投标信息可得知,目前食品食材的供应已经全部归到中标公司手中。其招标文件中的采购需求显示,食材资金预算:每生每餐预算标准:早餐:4元,午餐:8元,晚餐:6元。此预算标准即是学生的用餐费用,但招标的仅是食品供应商,而食品供应商却获得了所有的用餐费用。如果是这样,食品供应商和负责食堂全权经营又有什么区别呢?仅名字不同而已。
那么与前边的投资人经营又有什么区别?只是由多家变成了一家垄断而已。学校依据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的自主经营之路就成了一句空话,换汤不换药。去年河南封丘县学生餐配送引发的校长痛哭事件还历历在目,被一家公司垄断包干,同样的剧情何谈学校自主经营?
擦亮“照妖镜” 认清学生口粮不等于政绩
明白了孩子的饭碗究竟端在谁的手里,就明白了“争夺战”的最终结果。从中标企业及其背后控股股东上海麦金地集团,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的宣传信息来看,均离不开两个重要点。第一是动辄数亿元投入,带动产业发展十多亿元的“中央厨房”产业链招商项目。第二是未来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
例如,已经运营了近一年的平昌“中央厨房”项目,出现在各种平台的宣传资料均出现“总投资3.2亿元,计划三年内建成2至3万亩直采基地…”“促进三产融合…将实现年营业额约16.9亿元,带动1万农户增收致富,孵化创业团队10个,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等字样。
通江县的中标公司也出现了相似的宣传信息,从中可以看到耀眼的招商政绩以及近乎“完美”未来前景,似乎正是地方政府不断推进的动力所在。该中标公司背后的控股公司上海麦金地集团的官网资料显示,其所从事的业务为同一个“模式”“套路”,其各地的宣传内容说辞如出一辙。
地方政府得到的是耀眼的招商政绩,送出去的是辖区内食堂的特许经营权,重点是学生食堂。回到开篇所述的阆中市食堂招投标事件中,经营权被作价1.8亿元的起拍价进行拍卖,而通江县的食堂招投标加持上了耀眼的政绩以及不断推销的“未来预期”后,竟成了变相的“白给”特许经营权。对比起阆中市中途卡壳“难产”的“骚操作”,巴中市平昌、通江两地为何却作成了大开绿灯的“顺风局”呢?
没有关键人物不遗余力的一再推动地方政府提前变相授予的特许垄断经营权,试问这些号称“从种子到筷子 从田间到餐桌”,做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样利国利民大事的,满含“为民情怀”甚至“菩萨心肠”的企业,会为了这样“高贵”的事业如此“奉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