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张氏帅府去餐馆午餐。餐后老同学因事告辞了,我们则去位于沈阳路171号的沈阳故宫。女儿请来了导游一一一位个子不高、身体单薄的姑娘。她没拿雨伞,领着我们参观宫内的主要建筑和景观,头发和衣服被雨水打湿了,一边讲解一边咳着嗽,显然是感冒已久。她的身体状态令人心疼,她的敬业精神值得称赞,她的解说使我们对沈阳故宫有了初步的了解。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帝王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都沈阳,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大政殿和十王亭。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皇太极续建了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把女真改称为满洲,1636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名。清朝迁都北京后,其为“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更名为沈阳故宫。康熙、乾隆执政期间,再次改扩建, 规模更为宏大,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
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是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3个部分。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其前面两侧排列亭子10座,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统称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中路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分前后3个院落。前院有大清门、崇政殿、飞龙阁、翔凤阁。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文武群臣候朝之处。崇政殿是故宫的正殿,是清初朝会之所。殿前东置日晷,西设嘉量(注)。中院有师善斋、协中斋、凤凰楼。凤凰楼是休息和宴会之所。后院是以清宁宫为主的五宫建筑,除清宁宫外还有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麟趾宫。中院和后院两侧各有一跨院,称东宫、西宫。东宫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西宫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西路为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782一1783)增建,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是清朝皇帝读书看戏的场所。其中文溯阁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东侧有一碑亭,内立乾隆亲撰的《御制文溯阁记》(正面)和《宋孝宗论》(背面)。碑文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除了以上的主要建筑,还有不少的附属建筑,恕不一一列举。
沈阳故宫的建筑、装饰别具特色,既富有汉族风格,又蕴含满、蒙元素;既古朴而又典雅;既大气而又庄严;色彩既有素净也有艳丽;结构既有简单也有复杂。为显示皇帝之宫,以琉璃瓦为基调的屋面金光耀眼。为表明皇帝乃真龙天子,宫内的龙雕无处不有。为彰显皇帝的至高无上,威风凛凛的狮座随处可见。
沈阳故宫曾经是清朝统治者的象征,是皇帝、群臣的施政之处,是皇宫贵族们的享乐之地。规模如此庞大、技艺如此高超的宫殿建筑,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巨大的!成千上万的工匠被躯使日以继夜的建造,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仅砖瓦一项就折银六十八万两,约合当时四十五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故宫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浸透了工匠们的血汗;每一座宫殿楼阁,都是劳动者的艰辛付出和智慧的结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故宫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院。“博物院”不仅以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著称,更以丰富的馆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有明清宫廷文物、清朝廷皇家珍藏的送贮、海外使者的馈赠、中西文化交流的工艺品等。这些文物弥足珍贵,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遗憾的是我们未能步入艺术殿堂。2004年7月1日,作为明清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至名归。
参观完沈阳故宫,我们和导游“拜拜了”,对她的解说十分满意,祝她早日恢复健康。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回望故宫灿烂辉煌,宛若明珠闪亮。心中惟愿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世代相传,千古流芳!在返回宾馆的途中,最扯眼球的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古建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一条条热闹繁华的大街,一幅幅美仑美奂的夜景……一天的所见所闻,沈阳给我的印象是难忘的:古老美丽,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注:日晷: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器。嘉量:中国古代标准计量器。宫殿前设置嘉量,表明度量衡定,天下一统。
|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1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