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谣”危害猛于虎 更应绳之以法和除之 才能重塑党政形象和公信力 长期多年以来,一些遇事善于说谎、急于否认的党政公检法等各部门,急于辟谣,肆意容忍罔顾事实的“官谣”更加透支了党政公检法等等的公信力。 民众对“民谣”深恶痛绝,但对“官谣”更加深恶痛绝。“民谣”的背后是个人的不正当利益作崇,抑或是恶作剧,通过口口相传,或是网络散播,误导社会舆论,干扰公众视听与判断。而“官谣”的存在,一方面掩盖了事实真相,容易给公众造成误导;另一方面,涉嫌包庇当事人。谣言被揭穿之后,更是既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又损害了公众的感情。“官谣”之害甚于“民谣”千万倍。但是,在后果承担上,两种谣言制造者的责任却是截然不同。凡是“民谣”制造者,实行的是有责必究,轻则拘留,重则判刑;而“官谣”制造者,却鲜有向受害当事人和公众道歉的,更没有被追究问责的。也就是说,时下制造“官谣”,完全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 “官谣”的表现形式很多:有的刻意为机关单位或者特定的个人“遮丑”。如罗昌平实名举报刘铁男,国家能源局回应称“纯属污蔑造谣”;四川蓬安前县委书记袁菱被实名举报后,蓬安县官方回应称“纯属污蔑造谣”;蓬安连续三任县委书记被查处后,蓬安县官方又回应称“纯属个人行为,不能以偏概全”------有的政府信息公开中或者网帖回复中,故意发布错误信息,掩盖事实真相。如数据造假,好大喜功,恰如一句民言:“从村骗到乡,一直骗到党中央。”如单位存在严重“三公腐败”,却做假账,以其他项目冲抵顶账,对外宣传三公零消费;单位明明在搞“萝卜招待”,却言之凿凿称“程序合法”------还有一些官员懒政惰政,面对问题动辄推诿扯皮,或是诿过卸责,动辄编造个谎言塘塞公众,诡辩“不知情”、“查查再说(却无下文)”、“不归我管”等等。 党委政府官员与普通人是一样的,假如你撒谎一次、两次,就会产生“狼来了”效应,以后很难获得他人的信任,即便你说真话,别人都会“习惯性”认为你在说谎。多年来,因为一些地方的党政官员习惯性制造“官谣”,结果陷入到了“塔西佗陷阱”------当党政部门和官员失去公信力时,无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多年来,一些地方党政的宣传与事件的澄清,却因为屡屡陷入为了圆第一个谎言就必须继续撒谎,哪怕为此撒一万个谎都在所不惜的被动地步。因此,只能无止境的撒谎下去,足见,根除“民谣”,必须重治“官谣”。必须把“官谣”的制造与传播者绳之以法,并根除“官谣”的土壤,整治“民谣”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重塑党政形象和公信力,必须根除“官谣”的制造与传播的土壤,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能收到应有的实效。否则,因为谎言就是谎言,与事实真相总有万般差距,说一句谎话,就要说更多的谎话来让自己说过的谎话成立。谎话说得太多了,最后连自己都忘记了自己为同一问题到底就说了些什么,终究成了纸包不住火。
建议妥否,仅供参考。 建议人:陆大春 15390292672 2022年9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