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线,乌军则被认为占据了优势,俄军在赫尔松州的2万人基本已经陷入孤立,其补给线屡屡遭到打击,尤其是关键的安东诺夫大桥,即便是俄军绕路也不行,新卡霍夫卡大坝同样处于乌军“海马斯”火箭炮的打击范围之内。
早在基辅战役期间,就已经证明俄军的后勤补给线不能超过70公里,而如果绕路新卡霍夫卡大坝的话,整个路程长达150公里,这条路的路况极差,除了部分路段铺设了石子外,大部分路段都是土路,可以想象满载油料、弹药、零配件和其他物资的俄军补给车队在这种道路上的运输能力,这还没提到俄军补给车队自身的油料和零部件损耗等问题。
现在,由于俄乌双方都不再公布赫尔松地区的战报,外界很难了解当地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从一些透露出来的有限信息看,乌军似乎在赫尔松地区的攻势并不像俄军那样投入大量资源拼消耗,这种战术即便成功,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己方损失更大。乌军更像是通过破坏俄军补给线,来迫使俄军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物资支持而被迫后撤,撤回第聂伯河左岸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