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19|评论: 0

[散文随笔] 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的故事 禺草号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的故事

在民国以前,武汉江北的治所在汉阳府城,从汉阳的朝宗门进入显正街,有汉阳府衙,汉阳.jpeg
汉阳老城墙和汉江两岸
俗话说:“安分守成,不如下流。”说的是种田人,改行做生意,必将失败;读书人迎合官场参与事务,品格自然低下。目前西北某大学副教授贾浅浅的一首“尿尿体”《雪天》,惊掉世人的下巴,在网络间搅得风声水起昼夜不安,还被某些无底线之人奉为鼻祖圭臬……不由使我想起儿时的那段经历。
记得那是接授启蒙刚入学的一九五八年,不知哪位同学如厕时大声吟诵这样一首诗(诗名给忘了,肯定比贾浅浅的《雪天》直白)。其诗:“手持一张票,脚踏两只跳。前面下大雨,后头放响炮 。”很快这诗就在同学中传开了,老师知道后,很生气把我们几个冒尖者(所谓冒尖者,只不过刚巧被老师撞到)传唤到“办公室”。刚成立的新成里小学,校舍总共二间半,二个班各占一间,只有那半间偏唰办公。记得袁老师铁青着脸,其样子好可怕! 我想,那几位挨批者一定和我一样,记忆犹新还伴随终生。只见袁老师大声训斥道:“你们几个怎么把这些污垢带进学校,这大雅之堂岂能胡诌。看清楚,这里是学校!是接受教育,传授孔孟之道的课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那些流氓混混污秽,那些龌龊东西,是绝对不可带进来的!记住没?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些社会垃圾,是在玷污和争夺你们的灵魂,你们这样做,是在亵渎传统的中华文化……什么票不票的,黄表纸上没字,用字如厕是要瞎眼睛的,懂唦!”重要的话说三遍:“污秽汉字,是会瞎眼睛的……”
现回想起来,各家里堂屋中堂(正中间)上悬挂“天地君亲师”的祭拜条幅,并非好看的装饰品,其教育的寓意,早已深入人心,沁入骨髓心脾,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意义所在,这是千百年来尊师重教的真谛及体现。

天地.webp.jpg
“天地君亲师”的中堂
记得和妹妹在三太(家父的婶娘,讳胡名明冰)家搭伙的某一天,好像是在读五年级,一天下午放学回家,见三太正在做大扫除,她将大柜中的东西逐一搬出清理,柜中露出为数不多的线装书,其中《怀苏堂集》格外陈旧,泛黄的宣纸间镶嵌着白宣纸,这种“金镶玉”的装订十分抢眼。见后,我立马想伸手去抓,就在我的手快触摸到书的一刻,只听三太说道:“慢点,去,把手洗干净再来!”等我从厨房洗好手回到柜前,书依旧放在那,如是忍不住问:“三太,么书这甘贵,还非得洗干净手......”三太说:“这是好容易保存下来的书,是你老爷爷所珍藏的古籍。当年凶神恶煞的“贫协团”,以收缴土改成果名义,如秋风扫落叶刮到我家什么都拿,我作为雇农才敢虎口夺食,这是我拼足命从他们手中抢下来的,这是对老爷爷的一点念想。《怀苏堂集》是你的鼻祖的岳父,是你艮园老老老外公(讳胡名润)所赋的诗。去年三爷爷(讳啓璞)将其中《赋得闲居少邻并》拿出来让你为帖,进行临摹写大字,你竟忘了?边说,三太吟诵道:
江流汩汩草萋萋,地阔天长景不齐。
尽可朝蓑渔楚泽,还能晚饭煮青泥。
扶桑总辔江天渺,昆阆扬音岛屿迷。
转信吾生同瓮瓿,茫茫何处出醯鸡。
三太用她固有的汉腔,阴阳(平仄)顿挫吟唱完诗继续说道:“读圣贤之书不可草率,以往是要沐浴更衣焚香敬拜的。那年你问我,老师为何因一首打油诗发那大的脾气,我就跟你说过,仓颉造字不易,习文断字是件高雅之事,哪有高雅之人搞得脏脏兮兮的,你说对不?有字的纸更不可如厕擦屁股,否则会瞎眼睛的!”嘿!竟和几年前袁老师说的一个样。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大家彼此生活都很拮据,三太她们这代人每月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买黄表纸,就是对文化,对汉字的敬畏和尊重。要知道,在那饥不果腹的日子里,一对可口的汽水粑粑才五分钱;一个“五保户”(没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政府每月才给生活费五元。三太特意花钱买回更多的黄表纸如厕用,就是怕我们伢子嘎不懂事,糊里糊涂冒犯圣人,因小失大而瞎了眼睛,所以,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注意。


DSCF0086.JPG
三爷爷张啓璞和曾侄孙
据光绪二十年三修《张氏家谱》中,所抄录同治六年(版)《汉阳县志·烈女传》记载: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中,烈女、贞女、孝节不少,历代均有。《汉阳县志·烈女传》还用一定篇幅进行了记载:“张坦咨妻董氏、张天明妻何氏、张任蕃妻徐氏、张任运妻胡氏、张任鋐妻高氏、张承升妻陈氏、张承訓妻涂氏、张先商妻李氏、张宝先妻周氏、张榘蕙妻高氏、张鸿妻罗氏、张行珧妻朱氏、张行晖妻涂氏等。”
其中对本房(五支三房)十一世祖,南亭公(讳任运)之妻胡氏这样记载道:“张胡氏,江夏翰林胡润之孙女,年十九归张任运甫三载而寡。子承晋时在襁褓,氏虽阀阅,田卢仅供衣食。承晋数岁,皆氏教读,十龄乃延名师课训。每手録先正嘉言懿行,谆谆诲诫,以故承晋食饩胶庠,为名诸生;孙先振授亦有声黉序。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建坊。明年氏乃卒。”


DSCF0025.JPG
叔叔张端甫(世楷)三太(胡明冰)和作者
下面用白话文诠释《汉阳县志·烈女传》中关于本房远祖母的记载:张胡氏,江夏人翰林胡艮园(讳胡名润①)的孙女。十九岁那年嫁给汉阳柏泉丰乐里的张南亭(讳张名任运十一世祖),过门仅三年夫卒守寡。儿子子昭(讳承晋)还在襁褓中。胡氏虽身处阀阅②,即:有对国家社稷功勋的大户人家。手上的田亩房舍仅供衣食所用,生活比较拮据。子昭从小皆由胡氏亲自教他读书习字,直到十岁那年才请名师授课训导。先生所教授的书本,均由胡氏逐一抄录装订成册;对那些必修有益、讲述高尚行为的文章,还要逐篇讲解直至子昭搞通弄懂为止。母亲的谆谆诲诫,才使子昭养成勤奋读书,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因此获取廪生之誉,即:有政府膳食补贴的秀才。这是在府学中获取前几名优秀者的膳食补贴待遇。其孙子于溪(讳先振),也因此读于名望好的学校。乾隆四十六年朝廷为胡氏建牌坊和“崇祀节孝祠”③,其位置就在柏泉老屋湾的《张氏宗祠》旁。哪知,就在旌表、建牌坊、崇祀节孝祠的第二年,远祖母胡氏就仙逝了,享年七十一岁。葬南乡玉三里六神山丁祠湾前。《张氏家谱·分支五》。

张氏祠堂图.JPG
光绪二十年三修的《张氏家谱》
这里要补充一句,清代横亙二百七十余年,在历代《汉阳县志》中均有丰乐里(柏泉)三甲张氏的记载,而且资料还不少,其人和事迹占据相当一定的篇幅,那不光是三甲张氏家族的值得赞颂的荣耀,我看是一根根封建的枷锁,牢牢套在各代先祖母身上,不许雷池半步。这些荣誉,是一部部先祖母的艰难,困苦的血泪史,更像是先祖母们辛酸泪水和无可奈何无声的倾述......
史料上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世祖鹄严公(讳叔珽)与亲家孙进士谈妥,不久就定下了良辰吉日,积极张罗儿女们的婚事。这位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年)进士,内阁孙中书皋的次女,就要与逊菴(讳坦快)成婚。两个门当户对官宦人家,翁婿两均系熟读圣贤书之人,兴趣爱好相差不离。所以说,张孙两家联姻,不能说是亲上加亲,起码彼此之间间知根知底,能起到互相帮衬和照应,就仅这点,就该高兴得喝几壶。这年鼻祖逊菴公实满一十六岁。男才女貌而热闹适中的婚礼,让少男靓女所羡慕,并在汉阳府城传颂了一阵。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十三日戌时王太君在丰乐里“柏庐”逝世 ,享年八十二岁。卜葬南乡纪莊凤凰山。鹄严公带着全家回汉阳丰乐里(柏泉)服丧,并小住了数日。“柏庐”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遵照母亲王太君之命,从府城(汉阳)显正街旁的三槐里(三槐一岭和二岭),移居回柏泉垸子湾的旧庐,不久又新建一茅舍,因在此读书会友,准备谓为“柏楼”;又因此楼四周三面环水,面积不大,和三槐里的楼房外花园比起来,更显狭小窄隘,故朋友们戏称为“吾楼”其文收录《厀啸文集》。逊菴公与孙氏完婚系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年)这年鹄严公已四十岁。

汉阳6.jpg
清朝汉阳府城图
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三十九岁的鼻祖逊菴公,受命进京谒选(官员赴吏部应选),增补为光禄寺珍馐署署正,近不惑之年的他,从此始奔仕途,哪知不久竟病逝于任上。聪明灵光勤奋的逊菴公,牢记曾祖禹木公的训导:“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宜缄默,毋自矝侈;宜省刑,毋多事以扰民。见才者必遭忌,无过者即为功,惟谦和,以宽以恕。”故深得署内同仁的喜爱,第一年署内评审工作中,因政绩桌著荣获加一级荣誉。这是鼻祖讳逊菴公(讳坦快)。
儿时我曾听三太④讲过“胡氏勤俭教子”的故事,文章中所说的张南亭(讳任运)和胡氏,也就是我的远祖和远祖母⑤。为了便于弄清文章中彼此的辈分关系,特将上九代(辈分)给大家捋一下,即:本人--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九代:本人---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上下一共一十八代,这可是嫡亲的血亲哟!
    我是丰乐里复迁始祖伏二公的第十九代世孙,从我往上数的八世祖,即远祖,也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南亭公。接下来是太祖子昭公(讳承晋),烈祖于溪公(讳先振)。三太在故事中讲道::“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仲夏的一天,艳阳高照河风淅淅,署衙报喜的报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乘着彩船,沿着泾河,敲锣打鼓喜庆地向垸子湾划来。这年鼻祖逊菴公(坦快)进京,到“光禄寺珍馐署”赴任。


u=3353808573,3812768171&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私塾课堂学习实况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远祖南亭公(任运),生于官宦世家,其父逊菴不久进京为官,在京城的光禄寺珍馐署任正加一级。当年我还不知道这“珍馐署正署”是干什么的,其职位是怎样的一个官。书本上也未见过这样的机构?那“光禄寺珍馐署”究竟是干什么的呢?我忍不住问三太道:“‘光禄寺珍馐署正署’是个什么官?”。在一旁喝茶的三爷爷(讳启璞)开口道:“你看过电影中皇帝祭天、祭神农、大典、大婚、的场面唦?这些礼仪程序的执行和摆设的部门就是‘光禄寺珍馐署’,也是他们所干的事。你的九世祖(鼻祖)就是干这事的”。经三爷爷这么一说,自然也就清楚了许多。
三太见我不再问了,继续往下讲道:“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在爷爷鹄严公的料理下,其孙南亭娶回贤惠的胡氏”,听到这里我不明白之间关系问道:“这鹄严公的孙媳妇是哪位唦?”三太见我搞不清楚,便提醒道:“那就是你的八世老祖母(远祖)胡氏,她是江夏翰林艮园公(讳胡名润)之孙女,艮园是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年)的进士。胡氏嫁给南亭公(任运),那是男才女貌门当户对,般配得很。”


src=http___sino.newdu.com_uploads_collect_201712_05_1067764251627.jpg&refer=ht.jpg
旧时宅院大门前的门当和户对
说到这里,三爷爷又插言道:“所谓这门当户对,这里面很是有讲究!要知道‘门当’和‘户对’是建筑学上的名称(名词),两者间有严格区分和讲究的,这‘门当’,就是老宅庭院大门前的那对石鼓、石墩、石狮,平常百姓人家只能摆放石墩,官宦人家可以摆放石鼓,侯爷王府才许摆放石狮。‘户对’,就是大门门楣上或门楣突出的砖雕和木雕,有圆形、方形之分,一般文官为圆,武官为方,一至五品官员门楣上允许放六个,六至七品官员允许四个,其他及普通人家能用两个。这就是门当和户对,是不是门当户对一看就知晓。人们将这两个建筑用词,借用到男女双方地位般配的人家,这就是门当户对。”三爷爷说到这轻松地笑了一笑,仿佛教授完一项重大的课题似的。
接下来三太又继续说道:“ 张家在丰乐里系大户人家,说起娶妻生子自然会很热闹。当年,身为名宦、乡绅的鹄严公,回家乡给孙子娶孙媳妇,那热闹场面可想而知。彩船将孙媳妇从江夏一路热热闹闹地接来,那敲锣打鼓,送礼、恭贺者,连同喧闹声连绵不断,人来客往接踵而至。作为江夏名门,胡翰林的掌上明珠,她是艮园公(讳润)最最疼爱的小孙女,这会出嫁过门,能不热闹吗?

汉阳树.jpg
武汉的树祖宗-汉阳树(540余年的古银杏树)
聪慧的胡氏自小就出了名聪慧, 还在牙牙学语期间时,胡翰林夫妇俩一有空就将她捧在手上,逐字逐句教授话语。在他俩的精心开导下,小胡氏开口说话就是一大段一大段地说,从没细伢那种咿咿呀呀的幼稚味道。聪明伶俐的小胡氏,还不时仿照大人口气来吟诗唱赋,逗得老两口哈哈直笑。在翰林爷爷的教导下,胡氏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庭教育。爷爷并没因她是女孩放弃对她的教育,把她和男孩子一样送到学堂(外傅)去接受教育。
自从胡氏嫁到丰乐里张家后,除了“吾楼”的爷爷奶奶常来外,相伴她的就是朝夕相处的婆婆孙氏和书。小时后就听爷爷说过,先生的爷爷的妈,也就是老太,江宜人(讳兰)是当地有名的才女,不幸英年早逝,所留下的《倚云楼诗钞》是他的平生最爱,出嫁那天他将此书交给孙女,勉励她不要忘记学习,争取和江宜人一样富有才气。爱读书的胡氏,一有空就将《倚云楼诗钞》拿出来读。在京为官的爹爹,在她过门前两年就过世了,那年是雍正五年(丁未1727年)。在婆媳的共同呵护下,家中虽有够穿衣吃饭田舍外,爷爷奶奶还不时来资助点,小日子还算过得去。府城贡院读书的南亭先生(任运)因考试成绩优异,每月有膳食补贴,每次他从贡院回家,除了带贡院的新闻外,还会从街上带些点心、糖果给母亲和妻子。婆慈媳孝一家人,其日子,过得那是其乐融融和和满满。


1.jpg
课子图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幸福美满日子刚刚维持了三年,也就是在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年)先生任运不幸因病在家去世,那年21岁的胡氏带着才数月的儿子承晋,婆媳两加上襁褓中的婴儿,凄楚孤独的日子可想而知。好在,年迈的爷爷奶奶,不时过来帮衬些银两,家族亲朋也常伸出援助之手,亲情的爱,宗亲的关怀,逐渐烘暖年轻的胡氏的心。饱读诗书的胡氏,知道这家只有靠婆婆和她撑着,决不能把婆婆累垮,于是她每天起早贪黑,夜以继日的干,任劳任怨的她,将全部心思花在婆婆和儿子身上。整个垸子湾她总是第一个起来,而其睡得也是最晚,家中的那台婆婆曾用过的纺车,在昏暗的油灯下,总是咿咿呀呀唱到后半夜。


新成里小学 (1).JPG
新成里小学两间半教室遗址
要知道,一个生活在湖区,缺乏男劳力的家庭,如何面对田亩及众多家务。年轻的胡氏勇敢担当起眼前的一切,除了农田交给佃户种植不用操心外,家中一切事必躬亲。看到她屋前院中忙碌的身影,谁又会相信,这位出自翰林家庭嫁入豪门的千金,竟能如此吃苦,还会干男人做的活。在胡氏呕心沥血的教导下,儿子承晋学业有成,如前面所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府学,成为一名拿到膳食补贴的庠生,不久就能明经为官。这是后话。
讲到此,三太喝了口水,歇了会又继续说道:“在胡氏的呵护努力下,日子过得比较清苦、拮据,但,儿子和孙子均已长大成人,他们父子两还都学业有成。鉴于胡氏严守贞节、孝敬婆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朝廷于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年)颁旨,在老屋湾《张氏宗祠》旁建牌坊,并崇祀《节孝祠》。远祖母胡氏的事迹,乾隆《汉阳县志》、光绪《汉阳县志》、《夏口县志》、《邑志》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当年在柏泉乡的贞节、节孝牌坊还真的不少,其中的故事,在柏泉乡也流传甚广,而且《家谱》、史料中都有记载,等你长大后自己回老家看看吧”。三太说完用手摸了摸我的头,到厨房做饭去了。


微信图片_20220903165515.png
《倚云楼文集》
注:
1. 胡润,字河九,一字京蒙,号艮园,江复人。康熙辛未(1691)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庶子。有《怀苏堂集》。
2.閥閱指功勋。指有功勋的世家、巨室有功勋的官宦之家
3.古时旌表节孝妇女的祠堂。清代在各省﹑府﹑州﹑县各建节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
4.三太姓胡名明冰我的叔祖母,叔祖父讳启璞之妻,季郁公(讳仁芬)的三儿媳,其父汉阳凤凰巷12号银杏轩的胡管家。
5.远祖母胡氏江夏翰林胡润之孙女,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卒。朝廷颁旨于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年)其牌坊立在老屋湾《张氏宗祠》旁,并崇祀《节孝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