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28|评论: 0

[生活•情感] 盐亭非遗传承人刘仕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7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盐亭非遗传承人刘仕龙:舞龙在天 传承在心
640
    近日,四川省社科院和绵阳师范学院非遗课题组,采访了“三龙”(三龙包括桃子龙、水龙、蚕龙)代表性传承人刘仕龙,他是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这位81岁的老人,用一生时间接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明传承使者。
    刘仕龙跟着父亲一起参加各种舞龙活动时,新中国还未成立。五六岁的他也许只是觉得舞龙好玩,但命运就是如此神奇,他完全想不到,自己这一生都会奔走在盐亭舞龙民俗文化的挖掘、搜集和传承的路上。
     1990年,刘仕龙正式开始整理父亲关于蚕龙、水龙、桃子龙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音乐舞蹈表演程式、技艺、服装等系列资料,接着又着手组建了龙潭龙舞队,他既是队长又是教练,为了让团队更加专业,刘仕龙自己出资,加上一部分社会赞助,为龙舞队购置服装道具。
     队伍装备完善后,只要每到传统年节、法定假日、庙会,刘仕龙就要带上队伍进行龙舞表演,在2005年,刘仕龙在表演时,左眼不慎受伤,经过手术安装了义眼,但他没有申请残疾优抚,依然坚持为文化而不懈努力。
    2007—2009年,桃子龙、水龙、蚕龙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仕龙也被认定为“三龙”代表性传承人,“三龙”非遗资料陈列于四川省体育博物馆和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这些让他十分激动。
      随后在刘仕龙的努力下,盐亭县成立“龙潭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将桃子龙、水龙、蚕龙等实物以及相关文字资料收藏在传习所的8间陈列室内,专供学习培训和游客参观。还成立了“刘仕龙技能大师工作室”,对非遗项目和传统文化进行广泛传承和研究宣传。为了宣传龙舞知识,他经常深入景点社区教唱民歌,每季度到龙潭非遗传习所传授舞龙技艺,将龙舞知识普及给基层群众。
640
     随后这些年,刘仕龙的三龙表演不断活跃于大众视野当中,不断获奖,不断被更多人认知。2012年,桃子龙表演由盐亭县金凤凰少儿舞蹈学校登上央视春晚,还曾两次赴台湾商业演出;2013年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盐亭县茶亭乡省级民间文艺龙舞之乡称号;2014年,水龙代表四川赴苏州参加“全国龙舞展演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活动”获得银奖;2016、2017年,中央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香港凤凰卫视“谁不说咱家乡好”、河南电视台“跟我一起去旅行”、绵阳市“家规家风”都对龙舞进行采访拍摄和播放,这一年,刘仕龙还当选为2017“感动绵阳十大人物” 。
640
    更令人钦佩的是,刘仕龙还创作了《龙王告状》《西陵图》《茶亭茶话》《嫘祖故里民歌集》《岐伯故里话岐伯》《蚕神》《鹅溪绢的传说》《岐伯行乡会》等40多万字作品,并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并主编《盐亭文化丛书民间文艺专集》,续修《盐亭县志》担任第一副主编,参加了《中国行政区域大典》、《四川省县域经济大典》的编撰。
    如今,刘仕龙已是81的高龄,依然奋斗在抢救、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线,很多人劝他应该休息了,他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天命。”
     从少先队员到共青団员到共产党员,刘仕龙才明白该怎么做人,从普通农民到三龙传人到中非院研究员,他才知道该怎么做事。他希望中华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未来,在他无法看到的世世代代,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能永久传承下去,并依然保持着骄傲和动人的姿态。
    老牛因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一生做到老学到老,乐于奉献,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为嫘祖故里盐亭县的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用优异的成绩谱写了他辉煌的人生。(邹齐雨供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