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9月7日)天上午,向10余个网站自媒体平台发出了《推广崇州控疫经验 街子镇人祈盼解封》一文的稿件,结果只有8家发表出来。而且在此文发表逾一小时后,有一家自诩为“中国博客发源地”的网站竟莫名其妙地删除了。习惯了这样的待遇,笔者便心中波澜不兴,显得很是平静。
下午,有一知名网站的知名版主在与我交流时,抛给了我一句话:“这个敏感,肯定过不了。”
几十年间,笔者从来都不听风就是雨,更不会先看别人脸色作文,心里是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无意间上上下下得罪了不少人。于是,有人就说“你真的太不会混”。
这是大实话,因为我真的不懂所谓的“混”法。这样的结果,如今妙不可言:比我会混的同僚或多有交集者,虽然混成了权贵之人,腰缠万贯,但有的进了牢房;有的被自己吓死(抹脖子、跳楼跳崖跳河自绝于人民);有的亡命天涯“润”到举目无亲之地;有的退休后怕发老案而不得不提心吊胆苦捱日子。
再说,笔者也知道宣传界和传媒界是有“敏感词”潜在着的,却羞羞答答地不张榜告示天下,让刀笔小吏和舞文弄墨者自个儿去猜。猜对了者,便对“敏感词”绕道走,避而远之,祸不及己;猜不着的大者将被全网封号,小者将被禁言一周半月。
所以说,既不会混又不善猜的笔者,非但爬不上去,还时不时被敲敲打打。但无愧于心地还是混到退休年龄,并13年上网作文,笔耕不辍,虽说不上其乐无穷,但痛并快乐着。天佑我也!
其实今天鄙人所发表的《推广崇州控疫经验 街子镇人祈盼解封》一文,要说“敏感”也没错。
比如文中写道:“笔者寄居养老之地——成都市崇州街子古镇本无疫情,但因受成都市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9月4日共计四天静态封控的拖累,同样也被封控4天并通知‘多数人最好足不出户’,我这77岁老人必在其例。”
比如文中写道:“崇州市及其街子镇,与邛崃市的防控疫情工作做得同样的好而优,但为何邛崃市能解封,而时下并无疫情确诊者,甚至连一‘黄码’者都未发现的街子镇却不予解封?”
呜呼,“敏感”是也!但与知名度特大,又声名雀起,不久前才从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总编辑任上退休的中共党员胡锡进先生今天发表的一篇长文相比,那么就应当在他此文的“敏感”前头再冠上一个“太”字。
众看官若质疑,那么笔者只得将胡锡进先生今天发表的那篇长文,摘录几段,让网上网下诸君开眼界。
——“我个人说实话很困惑。一方面我希望放松管控,实在不行“放开”得了,因为防疫对经济的影响真是挺大的,受损的领域和企业很多,而且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一定程度牵连。重要的是不确定性太大了,不知道下一波疫情什么时候会来,新的封控会扩大到什么程度,很多人无法做长远安排。这种情况显然会影响一些人的心情,不利人们的信心。有时我会想,倒不如放开算了,有什么承受什么,反正别的国家都这样,他们能过去的,我们也能过去,大不了受一波同样的苦。说实话现在许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三年了全国人民被折腾的疲惫了。
——想想疫情开始那年真是万众一心,即使封城也是心甘情愿很少有怨言,那时全国互相打气,那时小区同唱国歌,共唱我的祖国,那时聊起天来绝大部分自豪得很:“还是我们国家控得好,美国那是啥玩意。”如今疫情还在,这种场面的确越来越少了,多了许多愁,而怨言也确实多了起来。其中原因一方面疫情实在太烦人了,没完没了。
——更重要一方面这两年钱更难赚了,不像刚开始大部分人手头上都有点余粮,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而经过两年多折腾,这两年小企业个体户深受打击,钱是真难赚啊,看看全国今年断供的有多少,经济困难下又隔三差五来一回,真心难受。有时候真会想全世界都放开,就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控制,会不会成为汪洋中的一座岛?
——但是看看美国插满旗的地,永远不够用的尸袋,又感觉作为中国人真该庆幸。这种烦躁和庆幸交织的心情到最后变成深深的无奈。
——"但是必须说,这些想法和念头只是我困惑中的一个方面,真往“放开”的方向想下去。严重的担心又会从相反的方向涌上来。它们是:一旦放开,全国会一天几十万、甚至高峰时期上百万病例,至少一段时间里肯定会这样。虽说死亡率很低,在医疗发达的西方降到百分之零点几了,但是感染的规模这么大,死亡的总人数也会很高啊!”的确,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又比较集中,而且老龄化严重,一旦大规模爆发,后果难以想象。
显然,胡锡进先生文中的“敏感度”,比笔者文中的“敏感度”要强过N倍!但哪个网站敢封他的号禁他的言?古往今来,人分三六九等,各得其所,亘古不变。这叫王道,但非乐土。
言犹难尽!再从胡锡进先生文中评论栏里,搬出几小段网友留言,不知可否能让看官窥出些板眼儿来。
(注:欲读胡锡进先生今天发表的那篇长文者,敬请点击该文网址如下: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GJH1QV00552BKA8.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