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647|评论: 5

[转帖] 地震,打破了成都的静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8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的成都太难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刚熬走一波疫情,紧接着高温缺电,然后山洪暴发。刚刚送走了高烧天气,9月1日又迎来了全城静默,结果人没崩溃,核酸系统先崩溃了。

  9月3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问,“我突然想到一个很恐怖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四川发生大地震怎么办?”

  没想到一语成谶。

  今日中午12时52分,距离成都仅200公里的甘孜州沪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疫中成都震感非常强烈。

  网上传出的视频显示,橱柜上的东西纷纷落下,火锅里的汤汁、鱼缸中的水都摇晃得洒到地上,高层住宅还有疑似砖头等建筑材料脱落。

  震中的情况更不乐观,目前已知震后泸定县7人遇难,石棉县14人遇难,希望这个数字别再增加。

  四川是地震大省,平时东摇西晃不足为奇,但这次地震来得有点不是时候,尤其是近乎全城静默的成都,很难继续保持那份平静从容。

  地震发生后,一位成都的朋友说,“我们封控呢,小区都疯了,人喊狗叫孩子哭。”

  一些市民通过手机接到地震预警后,第一时间冲到楼下奔往开阔地带,这是最基本的防灾逃生常识。

  冲到楼下却发现单元门被锁被堵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是老实地继续静态管理,还是等社区通知,或者凭出入证一家只能跑一个?

  有位网友给出了答案,他一脚踹开隔离的铁门,带领大家开辟出逃生通道。


  管他阳性阴性,密接次密接,先把地震躲过去再说。

  此前对于网络上“如果地震来了怎么办”,“成都应急”给出的答案是,可以粗略判断地震的强度和远近再作出选择,遇到大震优先在室内躲避,若能跑到户外要戴好口罩,抵达开阔地带后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病毒趁虚而入。

  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地震来了莫说是戴口罩疏散,就算穿衣服都来不及。

  这次地震恰逢午休时间,有位大爷裹着被子就冲到楼下,裤子都来不及穿,哪还有工夫去找口罩。



  其实,重大紧急关头面前,真的很难做到淡定理性,大多数人都是出于本能下意识作出合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反应。

  地震来了,最大的利益就是免遭伤害,平安活着。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浮云。

  有位网友说,六月份他在雅安隔离时恰巧遇上地震,集中隔离的不让出房间门,凡是出来的一律重新隔离14天。

  这次成都地震后不久,当人们惊魂未定时,马上就有防疫人员催着市民赶快回家,减少聚集,劝大家别中了病毒的调虎离山之计,这让市民内心非常反感。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各方救援力量正在驰援灾区,除了祈祷和祝福,我们还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面对不确定的疫情和各种意外,到底该如何确定防灾减损的优先级?


  今年4月份,广州消防发布通告,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疫情防控需要为由,擅自封闭或堵塞安全出口、隔断疏散通道,占用消防车通道。

  这是有深刻教训的,不少地方都曾发生过为防疫而封堵消防通道,导致发生火灾时消防设备无法抵近现场的事情。

  呼和浩特有个咱家小区,街道办事处为了便于防疫人员盘查,便彻底封死该小区大门口的铁栅栏。

  巧的是刚封死没多久,小区就出现了意外状况,消防队员只能在小区门外下车,徒步进入小区排除险情,让居民们丧失了基本的安全感。

  被封堵耽误的不只是消防通道,还有就医渠道、民生物流渠道等等。

  为防疫而影响其他急重症和慢性病患者就医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大庆孕妇因为黄码被拒在医院门外流产的事正在调查,成都又有一位母亲泣诉儿子因隔离耽误治疗去世。

  谁都不愿看到类似问题发生,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也都作出极大努力避免突破人道主义底线,可是总免不了出现疏漏,总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本不应发生的灾难降临到任何人身上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与基层一线人员的思想作风、认知水平和能力素质有一定关系,可是他们也是带着一种迫于无奈的情绪去落实和执行,并不愿让最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

  解决千差万别的复杂问题,需要剥丝抽茧找到最简单直观的办法。

  确定一个明确的防灾减损、救死扶伤的优先级,让一线防疫人员找到最直观可见的依据,让他们免于事后受到不必要的苛责是治本之策。

  具体而言,坚持人民至上,把生命健康和民生之需摆在第一位,无论疫情还是意外灾害,减少渲染可能与大概,把眼前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生命高高举过头顶。

  只有维护好一个个普通人眼前最现实的利益,才有助于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从容不迫地在动态清零道路上行稳致远。

  我很不喜欢“多难兴邦”这个词,可是又不得不面对多灾多难的现实。今年,不仅四川不容易,很多地方都不容易。面对种种不容易,除了坚忍,还需要突围和救赎。

  我们不希望,在自己的世界孤独地过冬。我们需要团结,需要雄起!

  需要和自己的家自己的国并肩战斗共克时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固本邦宁,邦宁国泰!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讨论。感谢大家阅读,请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见

 楼主| 发表于 2022-9-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2-9-8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常识都TMD泯灭,活着有何意义……

发表于 2022-9-8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终把重症率、死亡率比流感、乙肝轻得多的奥密克戎放在第一位,而不管最容易死人的地震和其他疾病和灾难,这些人要干什么???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