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错字就是错别字,名人写错字怎么就成通假字?
例如,兰州火车站“兰”,最下面一横是最长。但兰州火车站的招牌,请名人题字后却写成最短。只要能认字,谁都能看出是错别字,但却没人指出来,反而原封不动作为招牌,还找各种冠冕堂皇借口来粉饰美化,最终把这个错别字作为该火车站的旅游特色了。试问,学生考试,也把这字同样写错,请问算不算写错字?
又如,出名艺人作为形象代言人、品牌代言人等的广告,签名是越草书越好,大家都看不懂为最好。不信的话,留意一下:当今大街小巷的品牌广告,上面除了必要的艺人肖像、签名外,通常都要在签名旁边另外一笔一划重新注释姓名才让人知道是谁?请问,如果学生高考作文也这种草书,会怎样?
再如,权威们公开说的一加一大于二,就没人说是错的,还常常传媒地向社会宣扬。但学生做数学如果写成1+1>2,请问判错还是对?
中国文化该改改对待名人和百姓的双重标准了。名人写错字,就成“通假字”个人特色,百姓写错字就一定是错别字:因为,字的对错标准都由“名人”自己说了算,就用标准来只规范学生百姓,就把自己当成字的王法。既助长名人就是字的王法思想,也扼杀了学生、百姓批评、纠正名人犯错,更把中国文化封建性封闭了。
解决办法。请依法制定能实操的法条;更要法定凡是涉及到政府、名人等违法违规的,一律全程公开公正审理:只要先把“法”的制定者、宣传者、执法者等彻底依法了,百姓守法就没问题了,就把网络、广告、宣传等的文化市场自然法治了。
杨贵元,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