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认为高学历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光鲜的,只是有些人碍于面子不说,外人就无从知晓。而他送外卖的选择,也与学历无关。
选择去送外卖,是何成在失业4个月后的一个尝试。“我只是一个个例,我对外卖员并不歧视,但也没觉得多光荣。”何成对“炒作”一说进行了反驳,他并没有像大家以为的那种“躺平”,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需要养活自己。
“如果说现在有个修车的,他愿意带着我,让我干上十天半个月的,我也愿意。”在送外卖之前,他曾经当过培训机构的老师,后来去长沙做过工人。
8月4日注册,7日第一次接单,整个8月,除了去贵阳找了趟弟弟,何成每天都“上线”接单,平台的月统计显示,他8月收入3353.5元。
9月17日,是何成送外卖的第42天。
审视自己:“做事没有目的性”
硕士生送外卖被舆论关注,何成没有过多惊讶。一方面,他曾经看过类似报道,例如浙大博士生孟伟送外卖的新闻。另一方面,他觉得这基于外卖小哥庞大的数量,以及与普通人的关联度。
这种让大众切身感受的反差顺势引发了舆论热度,何成的社交账号几天之内涨了1000多粉丝,在这之前,他断断续续花了一两年时间经营,也才积累了2000多粉丝。他曾在毕业后经历了几轮失业的躺平期,在发现自媒体会成为职业的可能后,他也把这当成一种尝试。不过他也坦言,正因为这个经历,他才确切地知道获取流量是件多么困难的事。
所以,何成认为这些关注对他来说至少不是坏事。前几天有空的时候,他把评论翻了个遍后,把网友们的观点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认为他至少自食其力,没有躺平,另一方面是抨击他浪费资源,诸如“你为什么不考编”。
“当老师、进体制也是有门槛的,不是说硕士毕业就有捷径的。”何成向新黄河记者提供了通过学信网查询学历信息的截图,显示他于2016年入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
基于专科、本科及硕士的经历,何成认为自己不适合去做网友们口中的“好工作”。他举例说,上学期间,导师经常请他们吃饭,可直到后来他才明白,吃饭是基于社交的需要。但他一没有那根弦,二也没有家人的提醒。这也让他自认为即便是去了,也会因为人际关系导致缺乏晋升空间。
这种渺茫的机会,也让何成认为没必要。
在很多人看来,硕士毕业的何成把很多机会都扔出去了。他也不由得重新审视了自己,他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太没有目的性了”。
回想起在学校的经历,他有时候会想,如果再多一点实习经历就好了。“多一些实习经历,可能会在日后做选择的时候缩小一些选择的方向。”何成说,回想那段经历,是有些遗憾的。
何成社交平台截图
当过英语老师,也干过普工
8月4日注册,7日正式接单到现在,第一天送了20多单,接近3万步。最多的一天,何成送了40多单,是重庆最热的那几天。
谈到自己步行送外卖,为什么没有骑车,何成称是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好,后来就觉得步行也还行,就没有改变。那段时间,他已经失业4个月了,有几次面试经历,但都觉得不合适,他觉得没办法了。
第一次接单,他曾一度有点想放弃,“我是有点蒙的,但平台显示不允许退单,退的话要扣钱。”他说,第一单开始就没停下,那天送了20多单,走了接近3万步。以后如果遇上比较远的订单,他也会尝试公交或者地铁。
8月份他收入3353.5元,9月份还没过完,他已经进账2687.5元。他觉得靠送外卖“月入过万”对他来说是“天方夜谭”。
平台显示何成8月的送外卖收入(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相对于找工作的毫无进展,何成对现在的居住条件还很满意。“采光很好,小区环境也好,挨着长江边,距离重庆最火的观音桥、解放碑、洪崖洞就两三公里。”他现在的落脚地,每月水电、房租加起来费用1000元上下,送外卖的收入能基本维持他的生活。
何成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这份“时间表”显示,他于2011年就读大专,经历了专升本后,2016年到2019年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硕士毕业后,他在河南一个县城做了一年多的英语老师,在来重庆之前,他在长沙的工厂里做工人。他现在有几万块钱的存款,也是在长沙时期攒下的。
何成社交平台截图
也正是这段在网友们看来是“逆袭”的经历,让围绕在何成身边的争议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