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052|评论: 4

[诗词歌赋] 千古五绝第一的古今畅论,王子居和王维的《相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对七绝第一、七律第一津津乐道,并产生了一些争论,不同的人推举了不同的作品,但却没有人举五绝第一。大约因为五绝篇幅太小,难有惊世之作,彼此之间很难拉开差距。
在《唐诗小赏》中,王维的《相思》被列为五绝的前十,但王子居对它的解构只有五百字,因为实在解构不出更多。王维的《相思》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再讲。
王子居在27岁左右也有一首《相思》,它们都是以红豆为诗材的。对王子居的《相思》,我们解构了很长时间,最后才得以发现了它的三重阴阳子母喻。这个比喻很简单,现在看它就摆在那里,很明显,但发现它却是很多次解构才实现的。
在《龙山》一书中,讲过《相思》有14种殊胜。我们先来看它的辞维,也就是它的阴阳子母喻,因为这个比喻是整首诗的基础,这首诗其他的种种美学,都是因为它的隐喻而有的。
而这首诗中的隐喻,除了用点题来明确外,其实它所取的象,本身就组合出了隐喻。

相思
山中(门前)红豆树,河畔(庭内)含羞草。
豆涩草常合,相思双不(未)晓。

这首《相思》用的是仄韵,但它很符合近体格律里平仄相反的规律,上句和下句的平仄犹其是二四字都是相反的。

世界诗歌史上仅有的三重阴阳子母喻

哪怕是在《喻诗浅论》出版后,我们依然没有真正意识到辞维对喻诗的重要性,而是将喻诗的多维归结为象的贯通性,但后来在继续解构一些作品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辞维对象的贯通性的强化作用,有些情况下象之所以具有更强的贯通,是因为辞维对它进行了强化。
作为喻诗学理论的开辟者,王子居自然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喻诗手段,比如《龙山》之中有很多诗句他是通过一句一象(通过形态描写)来实现单句三五维的诗境的,而在《相思》中,王子居则是通过对天地万象的组合(抛开有形描写,而直接用无形无声的描写)来实现多维贯通的诗境的。可以说,王子居通过他的喻诗学和他自己创造的各种匪夷所思的艺术手段,令得中国诗歌更加丰富了起来。
这首小诗的上联“山中红豆树,河畔含羞草”短短十个字,却是三重阴阳相对喻(山对河,树对草,男对女,它们的特点是阳刚对阴柔)和双重子母喻(山河为母体,树草和男女为子体)的合体。它具有纵向的两个子母喻,又同时具有横向的三个阴阳相对喻。山蕴树河蕴草、山养男水养女,是两个子母喻,山与河是阴阳喻、树与草是阴阳喻、男与女是阴阳喻。
刚开始的时候,王子居用的是门前和庭内,这两个词让男女之间的距离变近了,似乎更蕴籍,而门前和庭内的内外关系,也是中国古代阴阳哲学中的一个哲学对,但它们无法兼具阳刚和阴柔的特质,所以这两个象被王子居换成了山和河,而山和河对偶出现,自然就具有了阳刚和阴柔的性,这种相对出现则具有性质意味的对偶用法,其实也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古曲《高山流水》高山沉郁流水轻灵,就是一个音乐上的阳刚和阴柔的相对,而我们现代人对山水之阴阳男女喻的潜意识认知,可能来自于民国时期的民歌《高山青》,其中“姑娘美如水”“少年壮如山”的比喻,因为人尽皆知的原因,会成为我们山水隐喻男女的一个潜意识。而王子居将门庭换成山水,正是有着这种文化源流的考虑。
门庭换成山水,这一联就变成了三重的阴阳子母喻。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比喻,它可能是人类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个三重阴阳子母喻。而将比喻运用到如此繁复的程度,却完全不影响诗意,反而将爱情诗写出了千古独到的山水之美,这才是更惊艳的地方。
三重阴阳双重子母喻,看似很简单,却又是天成的神作。中国诗歌史数千年,《诗经》的比兴、《楚辞》的比喻以及《诗经》《楚辞》和唐诗的气象和意象,都是喻诗,但将喻诗创作到双重子母喻这一重天地的,却只有这首《相思》。

在2021年出版的《龙山》一书里,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循环对比喻,因为无论是“山中红豆树”还是“河畔含羞草”,如果换一个不是对偶的语境,它们都无法成为隐喻。它们之所以能成为隐喻,是因为对句的互衬或互义。
这种循环对比喻或者说互义、互衬的概念,其实是从王子居已出版的喻医学类著作中的概念得来的。如果没有山和树的阳刚,那么河和草的阴柔换一个语境就是简单的写景,反过来也亦然,它们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互为因果关系。这种例子又如“杨柳春烟迷蝶路,落叶秋风失雁行”,如果只有一句,那我们解构隐喻可能就不成立,但两句对偶通过上下句的互义,即便我们不做隐喻的解构,很多读者也能读出隐喻。这种奇妙的关系在喻(即中)医学中有更多例子,我们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我们能在诗歌中见到它。
王子居在诗歌中创造的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打破了我们对因果律的认知,在这种关系里,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它们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圆的循环,当圆没画成的时候,是有起点的,但当圆画成后,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或者说起点即终点,因即是果,因和果、起和终都是一体的。
也许会有读者想到鸡和蛋的千古难题,这样一比较的话也挺有意思。

择材精严、运用天地万象组合出的多维贯通

王子居也有诸多单维诗境抒情绘景的诗作,但他只要一写喻诗,往往富有中华文明中的诸多深厚内涵,如同静水流深,这些超越了诗歌本身的奥妙之处、博大精深之处,是很难察觉的。
事实上,在王子居的《古诗小论》出版之前,我们是解读不了这首《相思》的。因为这首小诗虽小,但它的诗艺却非常高,技术性极强,它是多维的,如首先它是一事双重喻。
他的用字,往往蕴含深意、妙义。他的诗,不光是创立了中国诗歌多维诗境的全新境界,连他用的字词,也往往在他的诗歌中起到多重作用。
比如这极为简单的山中、河畔,这四个看似简单无比的字就起到了多重作用。
首先,山和河是表阴阳的,亦即它暗喻了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温柔,这是它的第一重作用,另外,山和河也表达了男子所处的象和女子所处的象,这是第二重作用,中和畔,则指喻了男子与女子在现实上客观存在的一种难以打破的隔阂(距离),正是这种隔阂的存在,才导致了下联的“豆涩草常合,相思双不晓”。这是这两个词的第三重作用。大多数的咏物诗,往往拘泥于具体的形象特点,而山中、河畔,较之庭中、门前,还扩展了一个原始的、朴素的空间,使得诗意更加丰富,使得这首清丽绝俗的小诗还多了一种开阔,同时王子居将爱情赋予了一种山水的纯净的自然美,将爱情描画成了一幅优美纯净的山水图卷。这是这两个字的第四重作用。另外,王子居取象,往往不受拘泥,如山中、河畔,是所有的山、所有的河,而不拘泥于某山、某河,这种抽象凝练的手法,如他的《龙山》以龙为名,统所有中华之山,从而使得诗意具有了普适性。
这么多的深意,王子居仅用几个象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喻诗里面的“择材精严”,大约表现在几个方面:1.对偶的相对性或相反性,2.所选象在性质上的一致性,3.所选象与意的统一性,4.所运意象在诗意(尤其隐喻)上的互相映衬、互相加强。5.喻诗写出的维度越多,其象与意在象数性理、辞气意喻等层面的统一性就越具多维特点。
五言这种诗体字数少,做到单句多维相对来说更难,《相思》这首诗的上联比较典型地给我们展现了喻诗的一些维度特点。
王子居的诗材,不光是合格、美善,而且他对诗材的要求极高也极为严苛,他不光是“择材精严”,更是“一材多用”,像《相思》一样,他的很多诗作不止是一材多用,并且都达到了更高一层的一象多维的神奇化境。因之他的诗作往往达到了古诗用最少的字所能表达出的最多的意。而最可怕的是,这最多的意是那么地完美和谐,从来没有勉强和拼凑。
所以王子居的诗,往往具有两种殊胜,一种是一象贯多维的用象造境界的殊胜,一种是他的单字的凝练,其一词或一字具备多重作用的殊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3-4-4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成之美

高山流水的意韵能写到爱情里吗?怎样才是清丽脱俗、美到绝巅、纯如清泉、不沾一丝烟火欲望气的爱情?
《相思》并不像长诗《红豆咏》那样,写得疏荡又恣肆、浪漫又深情,而是写得清丽自然、神韵内敛、含蓄隽永、似散文如小品,由于是贯通性极强的喻诗,所以它在相对的简洁中又意味万千。作者可谓“妙手得天韵”,将山、树、河、草这些常见得不能再常见、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物,写出了绝妙的初恋的味道,可以说是神韵天成,具有天然的美妙。
诗写得很美很蕴籍,但这树、这草的美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要以此入情。红豆羞涩,含羞草常常会闭合,两个深陷相思的人,很是在乎却都没有说出口,只是任凭着深深的刻骨思念把自己的感情世界淹没。
人们评论古诗,常说“浑然天成”,但事实上,能够不着痕迹,真正称得上浑然天成的又有多少?《相思》无疑是称得上的。
他用山和树两重指喻来描写少年的沉静、阳刚,用河和草两重指喻来写少女的灵动、温柔,他用豆涩来指喻少年的青涩,用草合来指喻少女的娇羞,做到了完全的契合,没有一丝生硬,实在是太天然也太含蓄了。
由于是用山水草木来表达爱情的,所以《相思》不沾一丝红尘烟火气,没有一点红尘欲望的气息,所以王子居才能将初恋或者单恋写出了绝世的美、绝世的情怀,以及无瑕的意、无垢的情。人类写爱情诗,无论如何多少都是要沾点情著点欲的,都不免要沾红尘烟火气,但王子居的《红豆咏》《相思》两首以红豆为材吟咏相思的诗作,在写到爱情时,都是彻底地摒除了红尘烟火欲望之气,将爱情写到了一种不沾一丝杂质、没有一丝杂念的纯粹精神的境界。
在意象上,山河草木既古远淳朴,又清新可人,由于运用的是指喻+拟人,所以它同时蕴含着这两种极致的气质。而这种气质的感觉是无数诗篇、文章对山河草木的描述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的底蕴给我们造成的印象。
只有这种以象喻情的笔法,才能更好地写出人类心中那最初的本心和那种无瑕疵、无尘垢、无污染、无目的、无私求、完全精神之爱的初恋之情,而这种初恋的情怀也只有少年时才可能有吧,正因为它是那个年龄所独有,所以它才是人生最珍贵的初心。
人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忘不了的也许会是初恋,因为初恋是最纯最美的,初恋的感觉虽然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但却是一个人最初的憧憬,它是最初的心花,是人生的第一朵花,所以朦胧但却至痴至真,因而始终都让人怀念和迷醉。
初恋是人生的最美,不就美在它无尘无垢吗?为什么王子居的《相思》完胜王维的《相思》?因为这种初恋的情怀太受女士们的珍爱了。为什么有些文艺女青年一见到这首诗就尖叫出声?正在于此。
《相思》有着王子居喻诗中不进行具体描绘的象征写法,用山川之性表男女阴阳之性,用山川之美表男女刚柔之美,这是一种无言之美、无形之美、无声之美,它是一种不著一相而万相具足之美,是一种充满想象空间之美。
王子居的天人合一不但写出了山川的性和美,更写出了人之初的纯粹和真一。
王维的诗千古流传,大概在于深入人心,但他笔下的红豆、杨柳只是一种人为的象征事物,本身并没有独特的性和美与人的相思完美融合,所以王维的诗达不到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天然合一(这种合一不是写诗的必然要求,却是古人梦寐以求的诗歌中最高境界)。
所以我们说王子居用山水写情诗,瞬间惊艳了万古。
如果说两首《相思》各自写了一种感情,是各擅胜场,那么在艺术的美感上,王子居单句五字,写出了三种美:山的自然美、山的性之美、人的阳刚之美(性之美),而下句用完全相对的阴柔之美,使阳刚与阴阳互相映衬,六种美构成了一幅天地人间的绝美图卷。很明显的,在艺术美感的创造维度上,不只是王维《相思》输得一点不冤,整个盛唐的五绝里也找不到能与这一联相比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23-4-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的凝练
即便是我们不讲“一象贯多维”,这首诗在意象的凝练上也是达到极点的,如“豆涩草常合”中比喻男女情愫的含蓄,都是只用一个词性的,如男性用涩、女性用合,全都符合男性和女性的最根本、最显著、最重要的性象而不是众多的普通的性象,它符合男女的性别特点,两个象性,写出了男女之间那种纯真的、朦胧的羞涩,而在其他的咏物诗或拟人诗中,这样的效果往往是要用两句乃至数句来表达的。对于王子居笔力那超常规的凝练,《相思》一诗有着很好的体现。
以上是我们在2019年的解构,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这是性的贯通。所以这一小段的标题应该是:性的贯通和意象的凝练,它们是两种殊胜,但却被用如一体了。
而王子居早期诗作中随处可见他对喻文字的性之贯通在诗歌中的这种贯通性运用,他最后能发现喻文字理论体系,与他早期就掌握喻文字的各种贯通有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王子居诗词中喻文字的运用方法和喻诗学一样,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因为有了喻文字的贯通才有了喻诗的各种贯通,它们之间是一种起源和延续的关系。

风俗美和故事美
喻学具有普遍贯通性,而在少年时代就已经能运用喻的王子居,在这首小诗里写出了大多数人那无疾而终的初恋,相信大多数人的情窦初开其实都是一种不敢表达的暗恋,这是一个无数人都经历过的心灵故事,而王子居用山水花木,写出了这一故事和结局,并为我们留下了世上最唯美的袅袅不绝、回味无穷的余韵,亦给我们留下了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回忆,因为他所取的象,是不著一相而万相具足的,是万千滋味尽在一象之中的(象是华夏文明用语,相是佛学中用语,相似而不同)。用解构的角度来讲就是诗句具有较广的可发挥性。
王子居是反对诗歌的过度解读的,但事实上,《相思》如果按照诗评者们的解读路数来解读的话,它显然是富有故事的:柔弱的少女在河边浣纱,从山里来的阳刚虎气却青涩的少年路过了,两个人产生了朦胧的爱情(或者只是单纯的喜欢),可是他们太年轻了,无法表达这种思念,于是少女继续在河边浣纱,少年继续在山中砍柴或者打猎、耕种,他们的爱情纯真而又持久……
当然,有的解读者会解读出更多。
在《天成之美》里,我们说山河草木既古远淳朴,又清新可人,是因为王子居取象只取了山中和河畔,它们是两个远离尘世的象,是远离都市喧嚣的象,所以具有古远淳朴的意,而在湿润河畔的一株含羞草,自然有着清新可人的意,因为山河草木古远淳朴,它们之间产生的感情自然也是非常朴素的,是含蓄蕴籍的,而这种朴素的爱情本身就是远古的风俗,它们同现代人的那种爱情自然不是一种。为什么草木在这里具有了性和古朴的意象呢?因为它们和山、河相组合,是组合意象,而这种组合意象又具有拟人态,因而这草就不是野草,而是一种象征着质朴、纯洁初心的象,因而我们说它既古远淳朴,又清新可人。
为什么《相思》会具有那么多的美呢?因为王子居截取的是这天地之间的最本源、最典型的意象,历代诗歌中有各种起兴、明喻、指喻,但其他众多诗歌里的指喻都达不到《相思》中指喻的效果,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它们的喻不够典型。或者,如果我们换一种语境表达,是它们没能观察、总结出最典型的喻义。
这也是首联三重阴阳子母喻的独特价值所在。

除了上面的天成之美外,还有附加的空间及世界之美
《相思》的三重喻还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图卷,使得诗意更加丰富,这幅山水图卷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原始的、朴素的空间,并使得这首清丽绝俗的小诗多了一种开阔,多了一种山水的最质朴、最原始、不加任何修饰的美。
我们去年讲相思的时候,用的概念是空间,而今年我们发现了诗演的存在,那它的概念就是世界(2019年时的说法),事实上,它正是我们开头所讲的童话世界,也就是虚拟世界的美,在这首诗里,王子居用的是他一贯常用的组合意境,他用山和河组合成大的空间世界,而山河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应当说,这一联他以山和河为大组合,虽然极其简单,但这两个象是人类世界最基本的两个象,足以构成一个虚拟世界了,然后他又以树和草填充细节,虽然这个细节也极简单,但也足以构成一个类似童话的“万物含情”的简单虚拟世界了。
王子居在《古诗小论》《唐诗小赏》中极其强调的排列组合的笔法,在《相思》中被运用到了极致,因为它组合出了多种殊胜。
山中、河畔,本来是门前、庭内,门前、庭内也是一个阴阳相对喻,它的相对是内外相对,后来改成山中、河畔,就多了空间的维度,从而构成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除了世界构成不同外,门前、庭内虽然有着家的美感,但它不能构成阴阳子母喻,所以王子居才将它们换成了山中、河畔。而换成山中、河畔后,三重阴阳子母喻就构成了。
我们从这些诗作的修改历程中可以看到,喻诗的多维有时候是通过不断地修改其载体——自然之象从而不断地增加维度而实现的,这一点,《龙山》中的“龙山坐镇天地间,鲲河奔冲永不闲”的修改历程和《紫薇》一诗的修改历程,都有着很好的体现。
以此而言,王子居在喻诗的创作历程中,其实是通过不断地调整象来增加维度,才达到难以想象的多维之境的。所谓的“妙手偶得之”在高维喻诗中只能占三分,七分是人力而成。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5.抽象之美
在诗歌中构画一个世界容易,但要构画一种近似于诗演的世界并不容易,因为一个近似或成为诗演的世界,一定先是一个虚拟世界,然后得是一个抽象世界(此段为后面诗演诸章的重要内容)。不是虚拟世界就很难抽象,不是抽象世界就无法在单首之中成为诗演。
所以在意象的维度上,《相思》是抽象流的诗作。
首先,山和河是表阴阳的,亦即它自有阴阳的同时又暗喻了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温柔,这是它的第一重作用,另外,山和河也表达了男子所处的象和女子所处的象,这是第二重作用,抑或者说是它们的父体和母体。而树和草分别暗喻了男女的阳刚和阴柔的性情,但王子居对这种阴阳性情之别是不著一字描绘的,所以它们是一种抽象的美、哲学的美,是一种抽象的性、哲学的性。
这种美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因人而异、千人千面的感觉,它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在《相思》一诗中,王子居给我们创造了三重世界,一个是三重阴阳子母喻的最原始、最朴素的阴阳哲学世界,一个是自然田园间男女那纯粹的心灵世界,一个是童话般的万物含情的自然世界。
当这三重世界合一的时候,《相思》就是一个小小的诗演了,它用独特的喻诗手法,为我们演化了一个小小的、独特的世界。
王子居在他的《东山诗话》(见《古诗小论》)中讲“大诗人是造世界”,并非虚言,他用他的诗很好地印证了这个说法。

6.音韵的美
被王子居十分赞赏的山东才女张文芳认为这首诗:音韵与意境契合,读起来有唇齿留香的感觉,“相思双不晓”写得朦胧而清新;她觉得单看这首诗的字形的排列,就有一种十足的美感(可能因为这首诗的字都是比较简单的汉字)。王子居这首仄韵的诗作在音韵美(音韵、意境、字形完美地和谐统一)的层面上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范例。

山中红豆树,河畔含羞草。
豆涩草常合,相思双不晓。

门前红豆树,庭内含羞草。
豆涩草常合,相思双未晓。

即便是两种排列组合的字形,整体上观看也一样都确实非常之美。这种美,我们只要与上下文其他文字对比一下就能很好地领略。

7.诗歌中美学手法的突破
如果单从比较简单的美学层面来讲,《相思》突破了对美的细节的描写、局部的描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五个字里,诗歌是很难做到对一个事物的美进行整体性的描写的。诗歌想要将一个事物描写全面,往往需要一整首诗来写,这种写法在古诗中多见。
《相思》对美的描写突破了对形、态、象、意的描绘,而直接用一个性来表达所有的这些。
王子居在2012年创作的《发现唐诗之美》(后来以《唐诗小赏》《古诗小论》为名再版),讲到了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艺术手法,也讲到了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些手法都是一种手法。但他们的共同点是未能突破象的藩篱。
我们现在终于明白,王子居早在他26岁时,就已经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更高的境界。
为什么说《相思》对象的运用是一种突破?因为你在其他中国古代诗歌的五绝里找不到这样凝练、概括、典型的艺术手法。
即便是诗歌史上用喻最好的短诗张文姬的《沙上鹭》《溪口云》、虞士男的《蝉》、陆龟蒙的《白莲》、曾巩的《咏柳》,他们也只是用事物静的形态和动态的象来达一种人类的感情或抱负,其中有一些甚至都不具备万象的美。陆龟蒙的《白莲》具备了这种美,但它只是一种事物的伤残的美,而王子居为我们构建的,是整个自然万物的抽象的美,他不是用事物的动态或静的形态来表达一种感情,而是用象的组合来实现包括感情在内的更多的内涵(可参考《王子居诗词:喻诗浅论》中《喻诗究竟有多美》等章节),两者之间可谓天差地别。
而在诗歌的内在构成上,除了天地自然的美之外,还有人的性、情之美,还有纯粹心灵世界的万物含情之美,这样多的混一构成,唐诗就更加达不到了。
《相思》诗中的景象是至简的,它是以至简蕴至大、至伟、至淳、至正、至情、至性。

8.诗歌中美学手法的突破
在美学的表达手法上,王子居用山水万象的性(其实他并没有直接讲性,而是通过两句的对比,让我们自然而然感觉到了性,如果没有上下两句十分强烈的阴柔阳刚之对比,我们可能很难察觉到这种高超的艺术技法)和象来表达人类的性质(包含性格)和情感,两者无法分别、完全为一,这是喻诗的根本特征,也是一种美学表达手法的突破。
它不著一色,不著一味,不著一形,不著一态,就连它的内在本质,也是通过对比得出的。
这种笔法,王子居在《唐诗小赏》《古诗小论》中曾举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做过比对。但事实上,马致远的《秋思》虽未著形态,但他的“老、枯、昏”等依然著了色。

9.整体上的和谐统一之美达到极致,超越盛唐的极限
《相思》这首诗在气韵(包括音韵)、意象、意境、人类情感、自然万象、性质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完美合一,这种多重美与性的统一是超难的,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一点要综合前后十余条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13.从感通天地到真正天人合一的数千年跨越

古代诗歌在对天地万象的感悟上,比较典型的是咏物起兴,后来发展成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再复杂深刻、哲学一点的讲法有感通天地、万物含情。其实万物含情在《古诗小论》等著作里最初被称为“物有情”,其中拟人手法居多,从感通天地再到万物含情,接下来的发展,在《王子居诗词:喻诗浅论》里有物我两化、天人合一、心象一体的境界。
《相思》篇幅短小,在思想、哲学、美学、情感等层面无法有很多突破,但《相思》在心与象的关系这一角度上实现的笔法超越了诗歌史上的各种高度或者说深度。讲到高度,一生都耿耿于怀想要与柳咏一比高下的苏轼曾评价柳咏的《八声甘州》:“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也就是说柳咏最好的词里面最好的那句,可以跟唐朝的诗人比比高度了。而唐人的高度在哪儿呢?在《登幽州台歌》《黄鹤楼》《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行》以及李白的歌行等以七言为主的诗作,当然,近年来被视为艺术成就最高的(目前异议不多的),是《春江花月夜》。《八声甘州》事实上在思想境界上与唐诗巅峰还不足以相比,但在意境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被近现代人视为唐诗的高度?除了在艺术上的大美之外,还因为它有着宇宙人生的感怀,艺术与哲思并运,是《春江花月夜》成为唐诗高度的主要原因。这些境界的主要体现在于《春江花月夜》将景与情,情景与宇宙人生感怀合一,亦即诗中心与象的关系走到了一个更深刻、微妙的境界,实现了更高的维度。
喻诗学贯通的维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可以达到并超越单句三十三重,而《春江花月夜》在单句上基本是二三维,《龙山》等作品则往往是单句达到四五维,算上修辞会有七八维,而且王子居的宇宙人生感怀在心与象的关系这个层面,如《相思》等作,超越了《春江花月夜》的心象层次。假如说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哲学,王子居的喻诗所在的层次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化,即见山即是见我,写山即为写我,而《春江花月夜》依然是见山而感我、触山而生情,它的人生感怀是见景而发,它的人生感触是触景生情,属于感通天地(这些境界差别请参看《王子居诗词:喻诗浅论》,里面有更多论述),所以在境界上还差了那么一层,达不到物我两化、天人合一、心象一体。当然,现在我们可以说这是哲学与喻学的不同,中国的喻学本就是以象为基础的,无论中医藏象还是《易》经的象学莫不如此,以象为基的喻诗学如果在象的运用上不能超越古代、西方哲学的范畴,那么喻诗学就无法成立。在维度的折叠上,《春江花月夜》要实现宇宙人生与意象的结合,往往需要数联,而王子居的很多喻诗是在一句诗中就实现的,《相思》这首诗的维度层次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这是由喻诗本身的多维度所决定的,由于维度多,就将几联单维所要讲述的,融合在一联或一句中讲了。
在文学上,我们或许无法深刻意识到这一做法的重要性,但在医学、科技等比较复杂的现实应用上,贯通性越强、原理与事物越凝聚就越好,因为喻之四维理之维度的领域原理所贯通的事物越少,目标就越像一盘散沙,原理贯通的事物越多,目标就越坚实如同陶瓷或玻璃。这就好像医学上的一种病患,给病人带来几十种不同状态的痛苦,那么我们就需要一种医药或治疗方法从根本上来解决所有几十种痛苦,而这就需要这一种药或治疗方法能贯通几十种疗效,如果我们只能用几种药来解决几十种痛苦中的数种,还有很多种不能解决,那么这个病往往成为不治之症。喻诗学里面的多维贯通或许无法让人们产生极重要的感觉,但当多维贯通的概念运用到医学、科技等层面时,我们可能会更深刻地认识它的重要性。如果人的病理机制是一病贯通多种痛苦(比如感冒有多种症状),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一药贯通多种疗效,反过来说就是我们将几十种疗效还原为那个基础的、唯一的贯通维度来对应那个产生几十种痛苦的基础的、唯一的病理,那么喻诗学中的多维贯通这一概念,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围着《相思》这一首小诗进行不断解构的原因。
《相思》的心象一体、物我两化虽然只是一个小点,但维度的突破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我们只有在一个点上实现维度的突破后,才能透过一个点的孔洞,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从《诗》的见物起兴到《骚》的香草美人之喻再到李白歌行和《春江花月夜》的意象境,都是想要达到触天地之景而激发宇宙、社会、人生之感怀,无数杰出的诗人们停留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感通天地之境界的时间是几千年,不要小看《春江花月夜》和王子居喻诗的维度差别,《相思》突破到物我两化、心象一体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小技巧的突破,但这一层境界不是那么容易突破进去的,而如果无法突破,喻诗学也就无法成立。我们从王子居已经出版的喻医学、喻演学等著作来看,包括尚未出版的喻科学等领域,都是因为维度有了突破(并不仅仅是角度、技术层面),其名称才得以确立,如果维度不能突破,它们的名称、范畴就只能沿袭前说。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