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军在赫尔松方向的反击作战以失败而告终,其战术反击的拙劣,堪称为战争历史上的笑柄。乌军一直以来以二战德军的继承人自居,就连其身上的徽章都换成德国党卫军的标志。但是,乌克兰军队真的学到了二战德军的精华了吗?
没有学到,什么都没有学到。乌军以二战德军的继承人自居,但如果古德里安看到乌军是这样的表现非得被气死不可。乌军给二战德军连提鞋都不配。
为何这么说?下面就结合乌军的表现做出分析。
第一,根本原因,乌军反击的部队大都为接受过训练的预备役部队,战斗和开战初期装备精良的乌克兰正规军有极大地差距。
俄乌战争一开始,和俄军展开直接交火的乌军部队是乌军的30多个正规军旅,随着乌军的30多个正规军旅损失较大,乌军就把20多个预备役旅分成两拨开赴前线参战。乌军总兵力达到了五六十万人,但依然没有阻挡住俄军进攻的脚步。
预备役旅不顶用,拿枪充数的老百姓没有任何战斗力,这俄乌战争该如何进行呢?乌军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让乌克兰还有战斗力的部队接受北约的训练,使用北约的装备。比如,乌军的装甲旅就使用了北约提供的T72M1坦克和M113装甲车,也有少量的苏25强击机和米格29战斗机参战。但从实际作战的效果看,乌军的反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战果,接受北约训练的乌军预备役第66旅在反击过程中遭到了俄军伞兵第247团和岸防部队第126旅的拼死抵抗。最后,俄军伞兵第247团和第126岸防旅打退了乌军进攻。
乌军预备役第66旅的败绩该如何评价?对于乌军来说,“把脸都丢到太平洋了”。
俄军伞兵第247团和第126岸防旅是俄军的二线部队,而乌军预备役第66旅却是经过北约训练的预备役旅。虽然是预备役部队,但战斗力应该比没有经过北约教官训练的预备役部队强得多吧。但实际上呢?乌军预备役第66旅的进攻作战目标明确,但毫无章法。在遭到俄军猛烈抵抗后没有选择及时用炮火压制住俄军,反而是溃败。这能说明什么?说明经过北约训练的预备役乌军旅看起来战斗力很强,但实际的表现却和北约教官的预期相差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