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的标准
文/南湖居士
短短一周的功夫,“海天味业”突然陷入了舆论漩涡,“双标”门事件冲上热点后,酱油中的食品添加剂变成了风口浪尖的话题。虽然公司多次做出回应,声称产品符合国家的生产标准,但是网友对此并不买账,各种质疑和声讨越来越多。
从某种程度上讲,食品添加剂的国内外双标,也是崇洋媚外的表现,大家的关注从言论爱国过渡到行为爱国,算是一种进步了罢。就事论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其实不属于个例,而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客观地说,我们的生活想要完全避开食品添加剂,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近几年,其他一些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限制逐渐增强,我们至今依然执行着门槛相对较低的老标准,是“双标”局面形成的本质原因。
围绕着食品添加剂是否有害这个中心,正反两方争吵许久,却没有一个结论。查了查已知的资料,合适剂量的食品添加剂无毒,对身体健康没有直接的不良影响,是国内标准的制定依据;可是,食品添加剂潜在的致癌风险,迫使不少发达国家不断提升食品添加剂的管控力度。于是乎,我们对外出口的酱油产品,不得不按照别人规定的要求,做到零添加剂。所以,平心而论,如今消费者碰到一系列不公待遇,主要问题不是出自企业,应该负责任的还是食品安全的标准。
我感到很奇怪,关于食品添加剂长期使用的隐患,早已被海外重视,以至于眼下采取了实际的措施去解决。然而一直没有看见我们的质检部门现身说法,就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否合理,给公众一个科学的解释。食品添加剂的健康威胁是否存在,如果学术权威去研究它,求证它,或者公布一个概率高低的数据报告,我觉得,都能够打消老百姓在不确定因素面前的恐慌与盲目抵制。更离谱的是,有新闻揭露,海天公司参与了多种调料的国家标准起草工作。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运作模式,究竟是极不负责的体现,难怪矛盾出现时,对立的情绪瞬间大爆发。
标准的确立,最理想的状态是具备前瞻性。譬如城市规划,我国不少大城市的规模超过了巴黎,下水道却没法跟人家的排水系统比较,反思一下法国首都赶上暴雨洪水天气不会被淹的原因,便晓得我们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当然,即使初期标准没有预见性,倒是无妨,常言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怕的是明明懂得标准漏洞百出,不寻办法修正,不找方案补救,反而绞尽脑汁地故意遮掩。举其大者,香烟和槟榔的危害众所周知,每年因此染病者数量之多,更是不言而喻。一般的社会祸水,却在法律的默许纵容下疯狂扩张,至于官方的作为呢?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宣传上而已,顶多不过是一行字的劝告标注,简简单单的糊弄了事,而不是下决心从源头根治。说到底,还是舍不得交税大户那块肥肉,因而牺牲了群众的长远利益。树起标准的时候不负责任,毛病曝光以后还要假惺惺的表演,日积月累,未来需要担忧的是信任危机了。
2022年10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