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402|评论: 1

十三位书画评论家“炮轰”大红袍画家袁竹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101011362176.062.jpeg

超凡脱俗老庄道 寄情山水任逍遥

---------《中国美术年鉴》第二辑封面封底入选者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作品赏析

文/墨笑 袁振超

逍遥 逍遥

精灵天工夺巧

一杆画笔绘出生活妖娆

一壶老酒迸发芳香味道

一腔热忱激发斗志燃烧

一朝一夕笔走龙蛇

又一个梦幻悠远空灵的世界纸上跃

紧握逍遥的画笔

绘出山川秀丽人间美好

敢叫日月停留斗转星移

逍遥画自有逍遥派的清高

洒脱的逍遥派鬼斧神工地设天造

纵横天下情浓颜笑

若是梦依在情未了

寄情山水任逍遥

逍遥 逍遥

超凡脱俗老庄道

一杆画笔绘出江山多娇

一壶老酒演绎曼妙飘绕

一腔热忱浇铸瑰丽珍宝

为了大爱泼墨挥毫

又一个梦幻悠远空灵的世界纸上跃

紧握自在的画笔

绘出山川秀丽人间美好

敢叫山河倒流龙吟虎啸

逍遥画散发着自由的味道

洒脱的逍遥派鬼斧神工地设天造

纵横天下情浓颜笑

若问快乐何处找

寄情山水任逍遥

这是四川词作家张彬、孙段叁冰在欣赏新华社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版)和《中国美术年鉴》编委会编辑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美术年鉴》(1949---2020)第二辑收录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作品,尤其是《中国美术年鉴》第二辑封面封底均刋登其作品之后,甚为惊叹,有感而发,专门为逍遥画派创作了一首歌,名叫《逍遥天下》。

2022101011362176.063.jpeg

大红袍画家、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与著名歌唱家敖长生合影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两千多年前,先秦道家代表的庄子一生贫困,穷居陋巷,以屨为生,但鄙薄权贵,拘入仕途,安于贫困。他用他的一生为世人演绎出了一个千年不朽、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传说。他把生命的逍遥推进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浓郁的浪漫色彩。他认为能去不被物质世界、现实环境所困扰和制约,能去在大千世界里"物化",超越时间和空间,从而使自己在精神领域里走向一步步的提升便是"逍遥"。千年古人的"逍遥"在今天看来仍让我们觉得不失其前瞻性和当代性。借前人说今人,只是想用一颗崇敬的心拿来去参照,或许这样才能使我们面对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其人其画,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2022101011362176.064.jpeg

大红袍画家、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与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主任、画家胡宝利合影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人到中年,正是精力充沛,艺术创作的“井喷”时期,每月少则几副,多则十余副新作问世,不时还有妙不可言的稀世佳作奉献,让人大饱眼福,品尝艺术大餐。与此同时,逍遥派画家袁竹的喜讯也一个接着一个传来:他曾几次赴京参加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中心传承与经典袁竹国画作品展;北京保利中国梦文化梦名家名作全国巡回展;中国教育电视台2018泼墨中华情春节书画联欢晚会和第十八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暨CCTV电视人物颁奖典礼等全国性重大艺术活动,作品先后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美国纽约曼哈顿世界艺术博览会、美国德州达拉斯等地展出,还入选“一带一路·传世国瓷”和“传世国粹·瓷酒中国”庆祝建国70周年献礼工程,两次制作成国礼。荣获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铜奖和首届传承杯国际书画大赛铜奖。《人民美术》杂志已连续5年选登其作品,北京八达岭中国新长城将其作品镌刻成壁画永久展示,供海内外游客参观。近几年,他的作品陆续入选世界知识出版社《新中国当代书画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百年经典·中国近当代书画名家选集》、金盾出版社《书画百年领军人物》、《2015华人美术年鉴》、红旗出版社《中国书画40年》、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典》、亚洲新闻人物杂志社《亚洲新闻人物·2017版书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致敬经典·中国书画传承代表性人物》等60余部文献画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不仅入选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修订版书画教育权威教材《百年·中华美术教育年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高等教育教材修订版《中国美术史》,供全国八大美术院校学生教学参考;还被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年鉴》(1949——2020)第二辑收录,封面封底均选登其作品,面向全球公开发行,更值得引以为豪的是登上了经国务院办公厅确认、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中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新华社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版),他继应《人民美术》双月刊杂志编辑委员会邀请,其独创的6幅美术作品第5次登上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主管、全国美术类核心期刊《人民美术》杂志(2019年12月刊)之后,又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的邀请,作为唯一的一位美术家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版),载入史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版)已正式出版,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向国内各省市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这是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继获国家版权局颁发作品登记证书和作品版权作为资产包之一组成创艺星球(代码860099)于2019年10月30日在香港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成功后获得的又一重量级荣誉。此次入选,是对逍遥画派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也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国画创新创造不断进步的标志。2020年,享誉全球的福布斯杂志出版世界艺术专刋《艺术福布斯》,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也榜上有名。

2022101011362176.065.jpeg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的作品,一见就会让人觉得一超直入如来境。他不是科班出生,没有去高等艺术院校深造过,没有经过专门的绘画的基本训练,他只细品过很多古今中外名画家的画集,到博物馆、美术馆欣赏过不少的中外名家画展,游览过一些名山大川,和省内外一些画家略有一些接触交流,平时他抽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史学、美学和艺术类等书。他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功夫在画外。的确,他的悟性好,一下笔就进人最高境界。

绘画成功与否,在悟性,而不在功夫多少;在胸襟之不俗,而不在功力之苦,在天赋,而不在勤修。袁竹虽然“平生不修善果”,但他的画却一超而直入如来境,一跃而到最高境界。

袁竹的画不是民间工匠画,不是所谓的标准画家画,而是写意抽象画。写意抽象画讲究的不是形似,更不是媲红配绿,甚至笔墨之工拙可不计,要的是一种趣味、一种境界,特别是一种脱俗的情调。笔墨的工拙固可以不计,但要知道笔墨的格调,绝不可庸俗。

中国绘画的笔墨来于书法,袁竹的书法估计没有临过太多的碑帖,他的技巧也并不太高。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从有技艺到无技巧,所有的艺术作品,技巧愈少而艺术品质愈高,过于讲究技巧的作品,格调必不会太高。而袁竹的书法省却了“有技巧”的阶段,也是一超而直入“无技巧”的阶段,他随意挥洒,却表现出四川人浑朴、厚重、沉着、大气而又不失机灵洒脱的风格,他写不出专业书家提按转折、导引顿挫的技巧,他也不知道“侧不得平其笔……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勒不得卧其笔……”等等,他只是下笔直书,显其本色,但书法家也写不出他那雄浑厚重的气势。

有很多专业画家,画人像比例、结构都对,却未必像,而袁竹画的却不似而似。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袁竹的画就是这种“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所以他的画乃是“真画”。

今人能看懂袁竹之画者,已是高人,非真懂画者不可知其妙。而那些不看画或看了但不懂的人靠理论分析而说他不会画者,真应该好好学习点鉴赏知识,知道一点中国艺术的奥妙。袁竹的画,备乎理而不拘乎形,全乎神而不徇乎俗,得其趣而不计乎法。

陈寅恪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明人李日华说:“大都古人不可及处,全在灵明洒脱,不挂一丝,而义理融通,备有万妙,断非尘襟俗韵所能摹肖而得者。以此知吾辈学问,当一意以充拓心胸为主。”袁竹的画正是如此。若以形似墨色求其画者,真乃缘木而求鱼,潜渊而摸月也。

可以这么说,笔者总体感觉袁竹的作品卓尔孤标,融汇中西,跨越古今,离套脱俗,为心灵之作,此乃真艺术也。他用本觉布局,用粗犷和抽象构架,用意境和灵感充实,大处显意,小处见实,带入感极强,呈自然,觉空灵,显逍遥,真感受世界的本来。

2022101011362176.066.jpeg

著名美术评论家墨笑在读《一般看不懂,读懂不一般—袁竹“逍遥派"画读后感》有感一文曾写道:品读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大师的作品,确实需要琢磨一番。有些作品,看似简单,再看却又复杂起来,甚至超出你的想像;而有些作品,本身抽象,则更需反复琢磨。所以,笔者十分赞同作者尹书贵先生的观点:一般看不懂,读懂不一般。

如果一幅绘画作品过于表面化,笔者认为,此作品价值与意义不大,作者的境界也不会太高;如果一幅作品给人的感觉"一般看不懂,读懂不一般″,那么,这样的作品,一定有深度,有意境,作者的境界非一般人所及,袁竹大师的作品即是如此。

袁竹大师饱学庄周,深谙儒学,国学功底深厚,又精于国画,巧于技法,智于创新,妙于立意,他所创作的作品,咋一看云里雾里,应该说非常正常,这是作品本身的深度使然,即"一般人看不懂"。

认真品读袁竹大师作品,耐人寻味。对于同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获。这就是大师级作品带来的启迪、教育、指引效果。笔者认为,想完全读懂袁竹大师作品,除认真琢磨外,还需具备审美、文化、阅历诸条件才行。此即"看懂不一般″。

近几年,袁竹大师文化活动频繁,不是袁竹大师主动参与,而是被动受邀应约。应该说这是袁竹作品带来的社会效应所致。袁竹作品大量入编入典,实为水平所致。很多名人、要人、机构竞相收藏袁竹作品,应为崇尚艺术所致。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一一对袁竹大师作品的争议是徒劳而苍白的!袁竹作品拥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质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袁竹大师的艺术成就,己引起画坛振荡与学术界、理论界高度关注,应该说,他成功了,而且非常成功!但袁竹大师似乎并不满足,在主流媒体上,还可经常看到袁大师匆忙的身影。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一看便知其全部,只能称作"画″,不能称作艺术。一看观其形,再看才能知其意,多看才能悟其魂,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这正是书画评论家尹书贵先生对袁竹作品"一般看不懂,看懂不一般″评价的要意。

2022101011362176.067.jpeg

大红袍画家、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陪同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苏叔阳、著名诗人白航采风

艺随时代,更随个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鉴历史,又重现实,更超越现实,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道法自然和“搜尽奇峰打草稿”成就了“逍遥画派"。

四川有位收藏家欣赏袁竹“逍遥派"画后曾说,有不少人的画,一看很好,再看却死了,没味,而袁竹的画,初看让你觉得在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一种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感觉,再细一品,有味了,就象冷水泡茶慢慢浓,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画面是越看越活。看袁竹的画,就象观奇石,大自然鬼斧神功,天然雕琢,让你有一种看了越想看,越看越有味,还留下很大空间让你想象,那种感觉就象吃牛筋让人有嚼头,让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江苏有一位欣赏者这样评价袁竹“逍遥派"画:犹如华夏大地降生了一个文化精灵,这些作品来到我们中间,将在平静的湖面掀起涟漪,会令一部分人欣喜若狂,也将让一部分人恨之入骨,佛家说: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好之者推尊之上天,宝若已身之肉。恶之者,贬抑之入地,弃若害己之毒。这不过是人生世态之常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成了欣喜若狂的那一部分人,一见到他的作品,一种非读不可的渴求油然而生。

当看到以上诸如此类的一些精点评语,好象在帮笔者代言,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了。这些表达是笔者早就想说而没说出的心底之声。在欣赏“逍遥派画”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步曲”:刚一接触“逍遥派”画时,就象少女第一次约会,初见面留下了表象美。由于看不懂,感觉一头雾水,让人想放弃又于心不忍,总想探个究竟之感油然而生。时间长了,欣赏多了,能看懂一两副作品,发现了“逍遥派”画的内涵美,就象恋上了心爱之人,有了依赖,不是对它坐等“不请自来”,而是总想主动去光顾,哪怕“三顾茅庐”。再后来,几乎副副能赏,能解其意,真是精灵古怪,鬼斧神功。恍然大悟,好象明白了什么,就象得了相思病,隔日不见仿如一世,坐卧不安,魂不守舍,一门心思盼望与其厮守。整个过程就象让你经历了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长吁一口气,哈哈哈,这“逍遥派“画也太折磨人了;太诱惑人了;太陶醉人了吧!

袁竹“逍遥派"画真是难得的奇珍异宝啊。不仅原创,而且唯一,独一无二,无可取代,太稀罕了。当“逍遥派”画家袁竹的那一副副作品的画面映入眼帘,简直就象着了魔一样,让人难已割舍。如《观海》《天界》《空灵》《天地》《追月》《希望》《逍遥游》《大月亮》《太极和》《高山飞瀑》《一路向东》《天人合一》《家国天下》《梵音乐水》《高膽远瞩》《大禹治水》《逍遥天下》《乾坤天下》《人间仙境》《万古长青》《伏羲太极》《仙岛遗址》《贵州恋歌》《八仙过海》《远山的呼唤》……等等,多美啊!多有意境啊!!多有寓意啊!!!

艺术有预言,不可忽视,袁竹“逍遥派"画以易经为轴心,儒,释,道贯穿其中,还将神话、传说、寓言融为一体,真是不得了,太了不起了。他把华夏的山山水水绘成了一副副灵山圣水,炎黄男儿成了大山一样的巨人,屹立于东方,故国女子婀娜多姿,外柔内秀,独有东方之韵。暗示什么?倡导什么?呼吁什么?画家的真情实感通通表达在绘画里面。画意“不说破”,让你去了解,去追求?不然哪有自得之乐?画面布满“褝机”给你一点暗示,更多的是“疑”,其用意不言而明,让你去想?去体会?……孟子曰:“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总而言之,那画中的褝意,你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可能有所悟的。

画家袁竹的艺术之旅,虽然孤寂,但丰富多彩,不仅是五颜六色的精彩,而更是灵魂深处的精彩,他的画是画中有画,画里作章,画藏玄机。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力度,意境的深浅,无不在表达画家的思想。他用真情传达真、善、美。书画能洗涤人的灵魂,让灵魂干净,纯洁,高尚。袁竹的画是中国的神品,不仅国人喜欢,也会让西方人迷恋……

2022101011362176.068.jpeg

大红袍画家、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陪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著名诗人舒婷采风

袁竹的佳作神品受到很多人称赞,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不过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看法也就不一样。袁竹的作品,一般的人看不懂,读懂的人不一般。又加之对逍遥派理解的人也各有不同,有的以为是社会上游手好闲、好逸无劳式那样的逍遥自在。我认为画家袁竹这个才是名符其实的逍遥派,既继承优秀传统,有孔孟老庄之道,有魏晋玄学,有宋明理学心学之蕴意,又艺随时代、艺随个人,是无污染,无毒素,纯天然,纯自然,心灵纯正,纯洁,回归大自然,天道酬勤,厚德载物那样的逍遥派。“逍遥派"画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影响、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品味、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生活,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2022101011362176.069.jpeg

大红袍画家、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与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合影

一、先谈逍遥派作品之欣赏

欣赏袁竹的作品需要情怀、悟性丶佛性丶理解力和想象力。读过己公开发表的一些谈袁竹作品的赏析文章,略感“析文"显浅,如“抽象"没有说明作品是如何如何抽象。抽象实际是不同维度实相的叠加,有层次,有叠加,有时差,有静有动,似平面而非平面,是立体流,有点象霍金脑海中的平行宇宙,需要同时看进想进感知各个空间。笔者能感受到袁竹要表达的东西,也能进入到袁竹造的那个空间。这种综合的高效本觉不好形容丶不好言语(总觉无法函概,可喻不可言,佛者曰“就是这样")就是抽象的感知。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抽象画欣赏,本觉效应有几层,不同人因经历、修养、时间、心境不同,在阅者大脑中呈现的景象而不同。初者,首先感知到的不稳定的空间层次,时清时涂,色彩显乱;再入,则是看到各层空间清晰画体(时动时静,是活的),此时的感觉象置身交错的多个三维立体中(平面画与立体画在知觉上的本质区别),各画体有穿插、扭曲、带入感;再进入,则需赏者静心入定(道者入定状态),顺欲进入兴趣的实体空间(现代的Ar、Vr、甚至cr状态),该时,理解力、想象力与画体互动,慢慢地变化呈现出你想要看到的仙境,应恭喜你来到一个纯净的真觉世界。刻时,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一切很静,很静,没有语言,没有声音,没有了动态,好象触及到世界的本来。一切的一切,多彩而清晰,很柔美,很温融,象丝一样滑,象泉点一样甜意,也象水一样软软的,象春晖微撒一样润润的,愉悦的……笔者无法表达,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是穿越抽象画的境界。

笔者认为艺术不论作者为谁,也不讲师承有否,也不问何工具,更不论技法等等,此皆是呈现艺术过程中的媒介,无需定论之,无需关注也,唯有,只看,也只有看具体艺术本身。有人谈袁竹作品观后之言之臭,足见其悟浅,(只讲形式、外表、过程、师门丶作品之相而非性、),与之争辩好象修佛中的典故“磨瓦成镜"一样,外行永不得正道,难成正果。再好之食有人反胃,再好之精品有人难体味,名利间的反对巳与作品无关了。

2022101011362176.070.jpeg

大红袍画家、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与女歌唱家杨慧方合影

二,简谈逍遥派作品之“题与材"

略言几处:题很重要,是引领,是方向,是格局,也是布道,是赏画人的意境的催化剂,更是作者的“点睛"。如《蜀江荡舟》修为《“蜀江.舟》去掉动感的“荡"如何,使意境中画面更显静美,静中有动有灵(舟人),更显材意;如《空灵》,我很欣赏,也很享受那个意境,有空灵,但更感到大静大空中的强的生机,有春意,有生灵在勃发,总觉得题是景的过去;如《阳光少女》《梵音乐水》两幅画均好,意好、景好、视角更好,高角俯视,实点清析。但《阳光少女》一画天际处理有些简单,意境不遐,远山处理粗糙些,显随意了,题意与画境稍有意距。试想,高山、孤女、远眺、日丽,主题不好归纳。另,高山轮廓勾勒过满,限制了阅者的想象力,但自然风情让阅者由然而生,少女近处笔效尚佳,山腰处小景处理叫绝(模糊中的清晰)。大布局没问题,只是中间山体略显大些,多遮挡了阅者视野,且灵气不足,如若把此处“修仙透灵"就更好了;《梵音乐水》一画中“乐水"在山脚处感受充盈,很享受!但“梵音"飘渺不足,阅者不易找到落点,"音"的标识如能再明显些更好。..…当然仅是个人此时此境的感受(也许明天非然)浅见莫怪。谨此,关门心语弟莫笑,乱知凡觉喜闹闹,错评三千一味真,逍遥掌门仍正道。

在这里,重点谈一下读到袁竹的力作《贵州恋歌》的感受:

此副作品是根据青年歌唱家杨慧方演唱的歌曲《贵州恋歌》的词意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并由青年歌唱家杨慧方收藏。

·背景

画者好象用简拙、粗糙的技法,顿刷出贵州的山川地貌风情,以点带面地突出黄果树胜景,烘托出贵州的叠致山峦、大森林、瀑布群的自然壮美。

山体/用笔虽简,但力透沧桑粗犷,隐示贵州民土的淳朴豪放火辣。瀑布/飞泻和夸张的容貌,让人联想到女人的娥娜多姿、长纱天地,摇扡情怡。岂不让人想起:“云巅流洞地铺银,石壁奏泉春雨频;黄果腾烟悬白练,风昂带雾耀金鳞。"

大背景好象浪费了巨大画面,显拙、显粗、显简、显虚,但是,恰是如此,才给小处显实留下了无限创作空间。

·小处显实

如果说上部是大背景的呈现,那么下部则是小现实的投影。一对恋人,初心吐芳华,扬柳树旁轻风吹扬,朝气勃发春意浓,青山绿水一点红。

小景现实如此清新柔美,真是“歌声僚绕笛参差,二月登场喜跳花。笑语情郎牢记取,紫桐花下是侬家。"又好象“春风浪里山下嘻(看不见听见),拦路酒送客礼,轻风杨柳竹相依,珍珠女人妹相思。"

唉,美伦美幻,让人心荡漾,春气爽。丽景美女似太阳。

致于,中间的留白,象历史长河上的云,也象现实中的江。是横江?是乌江?是珠江?是沅江?还是牛栏江、南盘江?好象是江的融汇……,脑海又浮起“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仙境。

·意境深远

最不起眼之点,是我最欣赏之处。那就是“云边天际"__画的最顶部,几乎让粗人忽略的视点。那矇眬、那清晰、那生机、那和谐、那美好的美妙全部蕴藏在那飘渺的远方……好象撩人的春色在那停下了匆忙的脚步,绿色的诗人在那尽情挥洒笔墨;那阳光下的温馨,月夜的幽柔,那唯美的羞涩、淳朴的火辣,还有、还有那远古的文明,时代的光华,那一点点景致给我无穷的遐想和致美的享受。真是“一花一世界"也。

……

近几年,一有空笔者就会穿越袁竹作品的空间。时闹时静,喜直透本质,吾认为,袁竹是大师,不必谦虚,个人观点(凭知觉)未必正确,赏后交流,不讳直言:迷眼远看袁竹画,抽象分解点象它。逍遥自在墨中寻,愚者境界岂能达。笔者虽为凡体,但性为逍遥,本人还自认为能读懂袁竹及艺术。以往,本人从不曾轻易文章评说,也未痴心妄想当什么"评论家",只是旧觉赏新品,悟上吹尘去,凡灵又清新而已。本语粗来直去,不曾打磨存精,怕有染袁竹之精品良章。如是,则罪过也。

2022101011362176.071.jpeg

艺术是要被人们欣赏、接受的,主要也是要卖钱的。有一些画家的作品,一时成为时尚。实际上决定一时时尚的是买主。
画家的风格不能脱离欣赏者的趣味太远。如果他的作品没有一个人欣赏,他的作品是不会存在的。但是,一个画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追随时尚的画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近些年,在袁竹的绘画作品里,似乎总能让你听得到他那平和的心动声。他怀抱淡泊,与世无争,不肆张扬,远于市嚣。他做画的清爽实乃源于他做人的清爽。或许是画家早已找准了自己的定向,有意无意的去放大自己的视角去梳理艺术,审视生命。他觉得,得失成败 ,不过红尘一度,名利荣辱,终是过眼烟云。一个画家,不外乎就是一个画家。他的画无非是对过去、现在和将来,对自然生命、对历史脉络的审视、体验与思考。

他是一个有爱好但不乱交友的人,悠闲于世事之中,游历于山水之间。怡然而至,怡然而别。他所拥有的这份自在和逍遥,无疑是他在"物化"中自己所呈现的一种物我通达的生命状态,也是他对自己的内心不断滤化的必然结果。

2022101011362176.072.jpeg

大红袍画家、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与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左)合影

他是一个没有任何精神负担和压力的画家,他深知如何放牧自己的生命情感。他几十年孤独的眷恋和守候着属于他自己的一砚苍茫。这其中无非是他被自己创作中的喜悦和精彩所吸引,所不能割舍。

在袁竹创作的"绿水青山"、"日月同辉"“神话传说”等系列水墨绘画中,他把中国画的精髓写意与引擎世界美术主流的抽象艺术融汇,转化为自己的笔墨,通过水墨来表达和传递他对当下社会精神的自我剖析,并试图去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水墨状态与传统文化整合,并与世界主流艺术接轨所能行走的路。在当今水墨绘画千帆竞越的今天,袁竹的水墨绘画体验,无疑是在寻求一种精神的生存。有时黑、白、灰三色;有时黑、白、灰加大红或朱砂;有时黑、白、灰,浸染袅袅游动的石青或石绿,以及那些参差不齐的墨线有序无序的组合,似乎让人觉得已置身于一个平和、婉约、幽静、空灵的理想世界。袁竹的"绿水青山"、"日月同辉"“神话传说”系列深度空间的触摸已进入了精神和心理的层面。他似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如今,在袁竹的画纸上,他已不再去在一条河的长短,一棵树的大小,是春、是夏、是秋、是冬这些显而易见的物象表面做太多的纠缠,而是将自己的艺术指向伸向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他常常为自己真实的情感而一意孤行的放逐自己。如果你能去在他的作品前细细寻找,你可以隐隐发现他的每一幅作品在勾画过程中一次次毁坏和重建的痕迹,也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绘画决不是在那种先入为主的有序过程中完成的。轻松、自如、无定式,让自己的意念于笔墨或许成为他未来绘画语言的抒写方向。

黑白可以混淆,可以颠倒,对与错共存,这或许就是画家自己优游自得于属于他自己艺术世界里的原由。站在他的作品前,总让你有一种亲切、脱俗、扑朔迷离、富有奇幻般的色彩以及对无限佳境的向往。他在生活中演绎着自己,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也演绎出了一个个多姿、典雅的世界,创造出了一个自我确证和存在的五彩空间。他的画充满了他对东方文化的想象和梦幻,既属于传统又属于当代;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

他不是追随时尚的画家,而是有自己的风格,是一个走在时尚前列的画家。也许,未来他的风格将成为时尚。

四川诗人龙烨写的《读袁竹逍遥派画有感》一诗,已载入新华社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版),现抄录如下:

磨砺数载如一日,宝剑出鞘见功底;

众家之长集一身,华夏山水灵气聚;

腹有诗书气自华,妙手绘卷乐逍遥;

水墨丹青缀人生,泼墨情怀洒大爱;

神州大地跃纸上,铸成佳作传后世。

来源: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文化;

《人民美术》杂志

2022101011362176.073.jpeg

乡愁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

——著名画家袁竹作品《老宅》赏析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王孔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後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人席慕蓉《乡愁》

窗外榴花刺眼,手中杏子微酸。无由常作故山看。思来如蔓草,复复又绵绵。

已类飘蓬久矣,杂陈所对谁言。遥思菽水奉亲欢。欲书千万句,一笔落平安。

——芥末《临江仙·拟乡愁》

在外求学几年,这是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三首乡愁咏叹调。我深深知道:乡愁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占领了人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

2022年7月,在湖南湘潭读完本科顺利考上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的我回到了故乡——四川德阳,在跟随已连续担任五届区人大代表、四川叁鑫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孙段叁冰去开展社会实践的时候,偶然相遇了本土著名画家袁竹先生。

对于袁竹先生,我已早闻其名,听人摆谈过,也从百度搜索,对他有了大致的了解。他是逍遥画派创始人,被誉为新时代中国画的革新家。这次能够见到他本人,与他相识,并交流,真是三生有幸。当时在场十分幸运地拜读欣赏了他的最新个人专著――《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大红袍”样书。“大红袍”是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国内顶级的、权威的,学术界、收藏界高度认可,被艺术家视为终身追求的目标。真是太幸运了,我先睹为快。一共二百多副作品图录,我逐幅逐幅地观赏。所得感受:袁竹的作品超凡脱俗,意蕴深远,饱含哲理 ,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道家中对人与自然的思想发人深思,值得仔细回味。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新创的“豹纹班”、“牛毛纹”两大新皴法,他已改变了固有的程式,是一个中国画的革新家。称他为大师,名符其实。我为家乡出了这么一个有新美学思想,有改革创新精神,并取得累累硕果的逍遥画派创始人而自豪。

在欣赏《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里面的作品图录时,最醒目、最显眼的是放在开篇的第一幅作品《老宅》。

2022101011362176.074.jpeg

《老宅》这一幅作品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当时,因受限,只是比看其他作品多花了一点时间,还未来得及仔细地认真地拜读。后回到自己的家里,又下功夫对《老宅》琢磨了几天几夜,终于渐入佳境,心里豁然开朗。

顾名思义,宅,所托居也。魏晋时期的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曾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作为自身“复得返自然”的理想住所。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传统房屋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褪色消弭,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泥土建造的高楼大厦,更有甚者将其形象的称为“水泥盒子”。而老宅既积聚又代表了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历史脉络,向世人展示着中国魅力。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尤如一株参天大树,易是主干,道、儒、释是青枝绿叶。《易经》、《老子》、《庄子》以其蕴藉深奥被称为“三玄”,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作。《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受到地球发展规律的制约,地球发展规律要受到太阳发展规律的制约,宇宙的发展变化,要受到综合理、气、象、数、无形无质的“道”的制约,而“道”则是无为的、自然的。道德经的这种观点,为我们确立了人类本身、人类社会、太阳系和宇宙发展必须遵循的大法则。法之则生,失之则亡。

袁竹先生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流派道家中对人与自然的思想,将笔触回归本真,聚焦于人与自然的交汇点——老宅。

此幅山水画《老宅》绘于戊戍年间,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睛人物笔间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生动,山川纵横,疏密开合,景物变化丰富而又简约,毫无繁冗之感;画面描绘出山间雾气浮动,以雄健的“豹纹班”、“牛毛纹”两大新皴法画奇俊坚实的峰峦,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感情,给予观者一种“近视如千里之远”的观感;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和呈“V”字型的两排老屋的局部,画面上的留白恰到好处以突出景观,表达空旷的空间以浓郁的诗意,予人以玩味不尽的乐趣,浩瀚大江中一叶扁舟,一人在船头用力撑船,其鲜红的衣着体现着画家本人进取向上的精神面貌,又暗含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巧妙地以大片空白突出了江水的辽阔和舟上人的归心似箭,在构图上显示了很高的水平。

南朝宗炳说:“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山水画使他感到精神愉快之极,观赏春秋美景的山水画所得到的精神享受,体现了道家宇宙观下的艺术——畅神。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老庄哲学,道家一直秉承着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倡导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于当今乃至未来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中的某些观点,例如“混而不同”“顺应天道”,对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塑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哲学启示。袁竹先生凭借着自身对道家哲学的独特理解,将其感悟完美的融入到了该画当中。《老宅》通过画家的创造再塑,不仅仅是一个物体的存在,而早已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符号。

著名书画评论家江项在评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的《“逍遥风尚”是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一文中这样写道:

“袁竹先生的美术创作,已经突破了艺术固有的边界,走向了关注全人类命运的境界,他所创立的逍遥画派,就是用艺术的方式整合人类命运的寓言,以寓言为导向,让全世界的人们在他的画境里看到宇宙的本质,体察到遵道贵德的真谛,从而生成统一的价值观、世界观,让人类思想在趋同融合的道路上,走向美好和谐的未来世界。袁竹先生的画之逍遥,就是全人类社会终会走进大逍遥、大和谐的事前证喻!西方哲学思想与东方哲学思想能不能融合,事关中西价值观的融合统一,进而会影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人类发展新战略的推进。全人类走向大同,这是必然的历史趋向。但是袁竹先生认为,在走向这个全人类社会和谐完美的终级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这其中的障碍就是人类价值观的不同!正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人类数千年的纷争不休。袁竹先生创建逍遥画,以水墨自然的艺术引力,让人们的思想得以道的醇化,让人类的价值观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序列中得到统一与整合。于是,袁竹先生的画是画给当下的全人类的,是画给未来全世界的!”

袁竹先生的作品《老宅》就是画给当下的全人类的,是画给未来全世界的!”

可以这么说,乡愁就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故土的老宅就是乡愁的最好寄托。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

2022、7、20

2022101011362176.075.jpe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0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10-13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