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613|评论: 0

] 十年育种、万里挑一,超级稻如何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3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网传媒-首屏新闻成都10月22日讯(记者 何文宗 徐昭磊 杨颜铭 陈荞 刘浩然 摄影报道)秋分过后,天府粮仓,稻谷飘香。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皂河村,一台台收割机穿梭作业,一辆辆运输车络绎不绝……农业专家进地头、机械设备齐上阵,这正是超级稻“品香优美珍”百亩示范片的收割现场。

  放眼望去,泛着金色光芒的稻田里,飘来阵阵稻香,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下低垂着头,水稻收割机“吞吐”着金灿灿的稻穗,一幅忙碌的秋收画卷徐徐展开。


收割现场

  超级水稻“品香优美珍”可不简单。今年8月12日,在试验试种基地——重庆市梁平区金带街道千河村现场测产验收时平均亩产达到856.4公斤,刷新了当地近10年水稻单产纪录,并创造了西南平坝丘陵区一级优质杂交籼稻单产纪录。今年9月28日,在试验试种基地——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皂河村百亩示范片,现场测得平均亩产836.8公斤。

  “品香优美珍”的“落地开花”正是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的生动实践,也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集高产与优质于一身,明年,“品香优美珍”将申请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认定。

  作为水稻中的“尖子生”,万里挑一的“品香优美珍”是怎样诞生的?现场测产亩产856.4公斤背后有哪些故事?对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又有何深远意义?


  “换道超车”
  11年“选育”一粒种子
  田间埋头耕耘,稻穗香飘万里。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有一支17人的研究团队一直在为百姓吃上香喷喷、健康安全的米饭默默耕耘着。近日,记者走进研究所,听他们讲述稻香背后的故事。

  走进办公室,门旁一张椅子上放着两个密封好的红色手提袋,里面装的正是“品香优美珍”大米。“正准备要带到射洪县,参加成渝地区一个农业成果展示活动。到时候现场煮米饭,介绍推广这个稻种。”说话的是张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所长。“最近因为疫情,很多工作暂缓,等缓解下,跟着就要去邛崃那边选种。”


张涛对超级稻充满感情

  张涛,脸型方正,皮肤黝黑,谈吐沉稳,言辞亲切。“搞水稻研究的,没一个是皮肤白皙的,在田里待得久了,都黑得发亮了。”从水稻高粱研究所的技术员到副所长,这些年来,他和团队一直围绕水稻育种开展科研攻关。

  水稻育种周期长、见效慢,一粒良种要从几千甚至上万个育种材料中筛选,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品香优美珍”的诞生又经历了些啥?

  “从2010年起,我们就正式启动了这个科研项目。”张涛说,以往,因为川渝地区米质不优,在大米消费市场,东北大米和省外、国外的优质籼米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川米如何逆势突围?研究所选择“换道超车”,在提高产量、提升米质上下功夫,让“鱼与熊掌”皆可得。从那时起,张涛和所在团队便开始扎根田地、潜心研究,这一“扎”就是11年。

  “所有育种都是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一个平衡点。”张涛回忆,那些年,他们从广东引进优质种质资源,进行无数次试验改良,最终选出适应四川、重庆以及整个长江上游种植的品种。

  然而,改良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举了个例子,“某个品种,在广东是高产,但引进到四川,亩产可能不到500公斤,这就需要在保证米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千粒重、提高单穗重’等下功夫来提高产量。”

  不仅如此,有的种质资源引过来后,还出现了感光感温现象,生育期变长,甚至不能抽穗,科研人员便将其与当地资源进行杂交,解决生育期和产量问题,这样才能保留资源原本的优势。

  从2016年到2018年,科研人员在德阳、泸县、贵阳、云南红河州、重庆涪陵区等省内外9个点位展开试验。2019年到2020年参加重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2公斤。2021年通过重庆市审定。今年,已在四川引种进行示范种植。

  “明年,不仅是四川、重庆,还可以在长江上游大面积推广了。”对于“品香优美珍”,张涛信心满满。

  2023年,“品香优美珍”将申请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认定,进一步发挥超级稻种子芯片的作用,全面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脱颖而出
  “品香优美珍”成“尖子生”
  “杨乾华在哪?”“那边,地里头。”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阳试验基地,记者见到了科研人员杨乾华,身材干瘦、皮肤黝黑、脚穿胶鞋、身穿迷彩服,正弓着腰在基地内的农田里查看最后一小部分还未收割的水稻。

  一边当农民,一边搞科研。杨乾华从事水稻科研工作已有28年,经他手培育选育的水稻品种达50多种。忙于水稻育种,杨乾华经常往返于四川、贵阳、海南等地,一年在家时间不到2个月。

  大部分时间“泡”在稻田里,都看些啥?“播种时,看出苗好不好;移栽后,看长势怎么样;抽穗时,看粒型如何……”没事时沉默寡言,但一聊起水稻育种研究,杨乾华立刻侃侃而谈。

  杨乾华几乎每天都要下田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过程,每年都要写满厚厚的几本笔记本。

  他说,一个好的水稻品种的选育过程十分漫长,从选亲本杂交、选单株,到区域测试、品种审定、推广,往往要10多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每一天的田间观察记录对于一个优质稻种的育成而言作用看似极小,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才会有新的品种培育成功。

  基地内部,记者看到几名技术人员正在用糙米机打米,这是选择大米品质的关键一步。杨乾华说:“米粒容易断的就不要,要选择整米粒高的,垩白率低的,留着到下一季再播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赓觅正在进行实验操作,工作间隙,与记者聊起了“大家的不容易。”“实验室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一般来说,从早忙到晚,不像田间,到了晚上还可以休息,我们得挑灯夜战。”


收割现场

  每年最热的7-9 月,正是这些水稻科研人员最繁忙的时候,每天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在试验田里一干就是大半天。

  今年夏天,川渝地区连续15天气温超过35℃,不少水稻种植区都有减产,但8月12日,超级稻“品香优美珍”在重庆测产验收时,平均亩产达到了856.4公斤。在抽穗灌浆期连续高温情况下,不仅实现了亩产“780公斤以上”的超级稻品种预期目标,还创造了西南平坝丘陵区一级优质杂交籼稻单产纪录。

  这让杨乾华挺振奋,“刚开始有点担心,原来也遇到过高温,但没今年持续时间那么长,没想到最后这个产量依然是很理想。”

  这就是超级稻“品香优美珍”的“超级”之处。在杨乾华看来,首先具有增产潜力,同时,还兼具耐高温、品质优、香味浓等显著特点。而“品香优美珍”之所以能成为“尖子生”,还源于它的内外兼修。杨乾华介绍,通过改良,它拥有相对完美的“身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而且抗病性、广适性强,对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记者手记】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天府粮仓又增添“科技新粮”。

  试验试种基地现场测产亩产856.4公斤,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漫长而繁琐的科研过程。

  育种专家们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在稻田里播撒着希望。

  育种没有捷径,长年累月反复做着同一件事,只为一粒种子的诞生。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如何协调好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如何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他们长期坚持不懈的一场科研“马拉松”。

  一粒种子,关系着大家的饭碗安全。“品香优美珍”的诞生,将成为川米竞逐新赛道,筑牢天府粮仓的新筹码。

  不仅如此,科技创新的“种子”力量还在不断澎湃。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