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459|评论: 0

[生活资讯] 老达县那些年的红苕往事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2-11-2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8cf520f5cc049afad736c6b5dcd7bc7_th.jpeg

1664247409824.jpg
  红苕:又叫番薯、地瓜、山芋、红薯等,四川人叫红苕。红苕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环境适应性强,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明代时期,福建华侨陈振龙于菲律宾将红苕引进中国,福建广东普遍栽培。清乾隆时期,四川(重庆)江津大旱,饥荒四起,来自广东的江津县令派人从广东老家引进红苕,引种头年,红苕大获丰收,江津基本解决饥荒,川内各地纷纷效仿引种,红苕很快成为西南各省主粮。达州境内红苕种植,始于清乾隆年间,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小麦。品种主要有广藤薯、白泡薯,产量低,不耐贮藏。1952年后,推广品质优良的南瑞红薯,藤短粗,节间密,叶片厚大,色浓绿,薯块结实多,大小均匀,抗病力强,耐贮藏,品种退化慢,食用口感极佳。
      红苕一身是宝,有“一季红薯半年粮”之说。一般用于窖藏或晒制成红苕干、磨制红苕粉或做粉条等,又可为造酒、醋及酱油之原料。红苕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直接蒸熟吃,或把红苕切成块和大米一起煮熟吃,称为红苕饭。其余吃法还有蒸红苕馒头、烙红苕饼子等,偶尔也把红苕切成丝,油炸后佐以清油和食盐等当菜吃。红苕藤嫩茎蔓可炒吃或做成咸菜。红苕叶被称为“蔬菜皇后”。
       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人们劳动热情很高,经几年奋斗,1958年达县红苕大丰收。
1664247685625_看图王.png
       那正是我的儿童时期,达城人争说红苕事,大街上竖立着宣传画:巨大红苕长着眼睛,小脚小手,牵着同样庞大的大米欢乐地奔走。时有儿歌:村里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急得我连忙大声喊,有个红薯滚下坡。
QQ图片20220920093900.jpg

QQ图片20221102200044.png
      那时,正是公共食堂时期,各类票证进入人们生活,一斤粮票可以购买四斤红苕。食堂主要供应红苕食品,为方便就餐,我与小伙伴们自制餐具三角叉:用刀具将竹篾片加工而成;自制铜调羹:将铜、锡、牙膏皮等烧红溶化,灌入装有河沙的小木框调羹模具里而成。我们同大人一样,上衣兜插上竹制三角叉及铜调羹,再插上一支钢笔,有的插上两支钢笔,神气地走在大街小巷。吃饭钟声响起,我们在公共食堂排队领取冒着热气的烧红苕,用三角叉插食红苕,用铜调羹喝放了醋的菜叶姜米汤。
       达城人回忆1958年红苕那些事:
1664248269194_看图王.png
       民中教师朱渝生:1958年,红苕收获的季节,我们民中教师带学生下乡支农,时间一个星期。住农民家,公共食堂用餐,主要吃红苕,但供应有限。有时,供应白米稀粥,犹如“打牙祭”。学生们趁空隙挖野葱,将其凉拌,天天都吃的红苕在野葱的拌吃下,更增添了一番难以言状的美好滋味,至今余味犹存。
       支农那几天,我和同校张老师住队长家,有一个晚上,睡到半夜突然被人叫醒,队长给我和张老师蒸了一洗脸盆的红苕,另有一盆泡菜辣椒汤。我和张老师狼吞虎咽地把一整盆红苕和一整盆汤吃了个底朝天。饱肚上床睡觉,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红苕开始发酵,腹部撑胀如鼓,多次如厕不泄,一夜难受,苦挨至天明。第二天啥物不想入食,不停劳动,不停按摩腹部,刺激胃肠蠕动,直至下午肚中包袱得以解脱。
      我那时才20多岁,不是仗着当年的年轻气盛身体好,险些做了撑死鬼。回想起来至今心有余悸。当年哈吃哈胀,难忘的“苕险”经历,实属傻冒之举,堪为今天的《笑林广记》。
QQ图片20221102200133.png
       建筑公司文自树:1958年我刚10岁,记得每个月粮食定量大部分变成了红苕。我们家的红苕被安排在七里沟生产队自己去挖取。母亲先去生产队劳作,我和姐、弟三人放学后就去搬运。姐、弟用背篼,我用挑担,母亲使用更大的背篼,运回城里街道公共食堂。我刚开始挑得少些,以后挑运时逐步加重。当我能够挑40斤红苕一口气(只换肩,不歇气)从七里沟挑回食堂交秤时,我的一个长辈很高兴,称赞了我。我母亲却反对,说我还是小孩,别闪了骨,影响成长。刚开始四斤苕抵一斤米定量,后来增为五斤。那个时候,街上的餐馆都用苕片炒回锅肉,有句口号:粗粮当细粮,越吃越香。
       医疗器械厂陈洪达:1958年我9岁,记得学校组织我们这些小学生下乡支农挖红苕,在农民家睡地铺住了几天。在山坡上挖红苕时,扯去苕叶,把红苕堆积在一起,趁人不注意,悄悄在小河沟洗一下就吃。有农民知道后,认为我们年龄还小,地里红苕多,没放在心上。支农结束临回家那天,我偷偷将地里堆积的红苕拿几个装入书包,打算回家慢慢享用。但我心里总有些惊慌。当时有一种说法:“只能肚吃,不能怀揣”,私自怀揣就是偷盗。环顾一下四周,见同学们的神色,好像怀疑我有偷盗,让我心虚。要是被人知道我偷拿红苕的事,偷儿“皮皮”就会背起。我不由自主地将红苕掏出书包放回原地,顿时感觉轻松,当着同学的面,将书包内里翻转抖动,表示空无一物,同学们诧异地望着我。
       从那后,我心里留下了一个烙印:偷吃公家,偷拿公家或私拿别人的一针一线,就是偷儿,为人不齿!
       油漆工人邱坦:1948年生,退休后住北京,与子女一起生活,我要他说些老达城红苕的故事,他微信寄来打油诗:
      镜花滩旁镜花巷,帝主宫前抬头望。城墙沿建茅草房,上是大钟天主堂。
      下看便是柴市街,到处都有青冈棒。农民卖柴买吃喝,几步来到东门上。
       有家红苕大餐厅,红苕食品多花样。粮票一斤买四斤,有蒸有炒油炸香。
       一恍时空六十年,往事历历不能忘。薯味甜美不用说,健康食物声名扬。
       红苕餐厅(三食堂):1958年红苕大丰收,达县粮食局为大量推销红苕在大西街建红苕餐厅。后因行业归口,于当年9月将人员、设备移交给达县商业局,搬迁到大东街与柴市街转弯处,一楼一底,10多张餐桌,30多名职工。餐厅主营红苕品种,兼营其他饮食,当时经营的蒸、炸、烙、烤、酿等红苕食品有百多种。比较出名的有锅贴苕饼、红苕元尾、灯影苕片、拔丝苕条、酿苕饼及苕丸、苕泥等。1962年4月停业。
       1958年,达县饮食公司所属各餐厅,均增加经营红苕品种,先后在红苕餐厅、车坝餐厅、一品香、通川饭店等地进行红苕品种技术操作表演,表演品种好几百个。
       达城人回忆其他年份的红苕事:
1664248714635_看图王.png
       知青任科怀:我1950年生,1965年上山下乡达县堡子区檬双社办林场,两年后,插队落户到檬双公社七大队一队。1978年回城参工学厨师。
       那几年每到开挖红苕的季节,最为热闹,田间地头,红苕堆成小山,我们用背篼背运生产队分配的红苕回知青家储藏。因没有专门的苕窑,便在厨房(村小学的一间大教室给我们作厨房)的中间空地上挖个大坑,留下吃用的红苕,将多余的红苕装在坑里,中间插个中心掏空的竹子,用来透气,再堆上麦麸、泥土掩埋遮盖。过些时间吃用,水分干了许多,又红又甜。红苕是那时的主要食物,用于煮饭,苕多米少,红苕切片烧汤成菜。腊月间,把红苕煮烧,切成条晒干,和砂子一起放在烧热的大铁锅里猛炒,一直炒干,香气扑鼻,吃起来清脆作响。虽是苕干,我们叫苕果,可作零食。春节,我背大背篼苕果回家过年。初一的早上,家中不论大人小孩都在吃苕果,嚼得嘣嘣地响,见了相熟的,抓起一把递过去,邀请品尝,到处都是嘣嘣的响声,不亦乐乎。
       文化宫彭君臣:我今年73岁。1982年,携带5岁多的小女儿去山村姨妈家走人户。姨妈见我们到来,赶紧给我们煮了荷包蛋汤“打幺台”。表妹用小竹筐装满红苕,拖到用青条石围成的火塘边。火塘用青条石围成,终年烟火缭绕,白天煮饭,晚上烤火取暖,燃料是山里捡拾的野杂木柴。火塘中央的木梁上,悬吊着20多个大小不等的腊肉,令人馋涎欲滴。
       表妹说:自从农村包产到户以来,我们家的粮食吃不完,现正是红苕收获的季节,家里地窖都堆不下了。你们走时,多背些红苕回去。望着他们以前菜色的脸现渐红润,我很是感慨!
       表妹说:我先给你们烤几个吃,香得很。说着,将红苕放入火塘里,用刚烧过的柴火灰,把红苕埋了起来。
      烤红苕的时候,表弟陪同我和小女儿去房屋后面的大石盘山坡游玩,那是我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干净、整洁。现铺满了红苕条在晾晒。院坝四周,到处都悬挂着用竹条穿的红苕片。我给小女儿摆大石盘坡上我小时候的故事,女儿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好奇地提问。
       直到表妹大声喊:臣哥,红苕烧了,快点下来!
       望着烤熟的红苕和大块门板腊肉,自家人不客气,忙不迭地大快朵颐。
      上世纪90年代初,表妹表弟去沿海打工,近几年返乡发展生产,将家中的土坯房改建成二楼一底的小楼房。他们不时用手机发微信给我,欢迎我们再去他家走人户,吃红苕,吃腊肉。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目前,人们主食是米饭、面食等,每天离不了肉类。红苕与玉米、马铃薯等成为辅食。红苕虽是辅食,中国医学家李时珍将其列为“长寿食品”。其功能在于,能迅速中和米、面、肉、蛋等食品在人体内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能有效防止心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积,能防止疲劳,恢复精力,防治便秘,强身益寿。主食辅食,细粮粗粮搭配,合理膳食,更加全面营养健康。
       如今,又到红苕收获的季节,那些年的红苕事,难以忘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33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