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点调整布局、将沙坪中心校降级为教学点的决策:
1)由中心校降级为教学点是按照《通江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来的,那么对于沙坪乡的生源、就学条件、教学环境、师资力量配置、在未来的三年、五年、十年到底是怎样规划的呢?
2)教学点是如何定义的?
3)教学点真的符合沙坪乡现阶段的育情吗?
4)生源多少是决定办学投入的唯一条件和标准吗?影响和承载生源减少的关键要素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人口流失?出生率降低?好师难留?ZF不想续投(资)?要想一想这些到底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只有“砍”、“缩”、“撤”、“并”、“关”、“停”、转“?
作为教学点,面临的情况可能是一个老师负责包揽开办年级的所有学生的课程,如此合理不?教育有质量不?谁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就读?这样下去教学点就不复存在了。
百尺高楼坠于基:再好的期望、再好的人才,都离不开基础教育。最基本的就学条件都不具备了、没有了,谈何发展、谈何振兴?
城市学校密集,但是在生源分配上也是划定区域就近就学,难道我们山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舍近求远么?
看看沙坪中心校的师资配置、每况愈下,再降级为教学点,岂不校将非校,师将不师,学将无学了。孩子们的灵魂阵地都将丢失不保了,繁衍的希望和意义在哪里?
过去那么艰难,扫盲办夜校,村小、中小,沙坪曾经还有初中部,都努力坚持办学育人,现在条件更优越了,反而如此对待教育,真是后人不如前人,是严重的退步行为。
2,沙坪卫生院是沙坪和会家全体公民的基础医疗保障机构,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是辖地公民生活生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不但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和规模上添砖加瓦,反而连个像样的全科医生都没有了,药不齐,专业设备不齐,医院编制不齐,制度不齐,怎么看病?上级领导们如果生病了,欢迎你们到沙坪卫生院来就医来体验,我们不是无中生有的抱怨呀。
沙坪和会家通往永安镇和通江县城的那条道路,是我们通往域外就医、就学、办事、务工.....的唯一的希望之路呀,每逢暴雨、山洪、路跨、桥断、隔河,善良的老百姓们是怎么办的,有谁知道?沙坪的卫生院搞成卫生站点,不能像过去那样便民利民了,通往永安和通江的道路被阻断的情况下,老百姓急于看病抓药怎么办?我们不是飞禽走兽呀。
6K多人还在生存,在准备撤并沙坪卫生院之前,民意调查中同意撤并的人数占比是多少?究竟是些什么人物可以如此草率的决策关于6千多人生死的决定?
60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