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262|评论: 2

[百家争鸣] 艺术|振兴川剧,让川剧“火”出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3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艺术|振兴川剧,让川剧“火”出圈

                                                                    202211/1117:44文旅中国


川剧,又称“川戏”,延绵约三百余年,是戏曲文化与巴蜀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庚续巴蜀文化DNA的本土艺术形态,川剧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进入新时代,随着媒介的大众化与大众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曾经“雅俗共赏”的川剧则变得越来越“小众”,川剧发展面临着“小众化”的困境,急需顺应时代之变、大众之需,探索活化传承、创新发展的路径,促进川剧大众化,助力川剧“火”出圈。
纵观川剧历史发展,自1982年,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局党组《关于振兴川剧的请示报告》,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提出“抢救、继承、改革、发展”八字方针后,今年正是“振兴川剧”四十周年纪念,而恰逢在2022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川剧《草鞋县令》《江姐》又双双斩获文华大奖,让川剧届为之一振,借此机会,川剧更应趁势而上,实现繁荣发展,展示川剧艺术的风采,展示巴蜀文化的风采。

一、川剧的艺术魅力

川剧在长期的舞台实践过程之中,全面继承了中华戏曲的传统,也承袭了戏曲艺术共同具有的审美特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川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角色行当、功法程式、特色绝活来体现的,三者不可分割、相依相存、共同发展。客观的说,角色行当是川剧艺术的规范与类别,功法程式是川剧艺术的技术与体系,特色绝活是川剧艺术的绝招与技巧。
从川剧的功法来说,川剧功法“五功五法”,“唱、念、做、打、舞”五功联合,“手、眼、身、法、步”五法并用。具体而言,“五功五法”可分为基础功法和专用功法两类,基础功法体现为唱功、讲功、基功、武功、手法、眼法、台步、身段等,专用功法体现为翎子功、水袖功、褶子功、扇子功、矮子功、帽翅功、髯口功、水发功、踩跷功等。
从川剧的声腔特色来说,川剧是“多声腔”剧种,涵盖了“高腔”“昆腔”“胡琴”“弹戏”“四川灯调”,是“五腔”的联合,集合了昆腔的唱、川剧的表演、胡琴的丰富曲式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而又相对稳定的唱腔风格和音乐语言;
从川剧的角色行当来说,川剧的舞台角色是小生、旦角、须生、花脸、丑角五个行当,而每个行当又有若干的人物类型,每个行当都有系统的功法,每个人物类型也有专有的技术规范,不同行当在功法程式的训练和运用上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呈现出了川剧独有的表演特色;
从川剧的艺术特色来说,川剧是对巴蜀民间艺术的大联合,川剧中杂技、木偶、皮影、年画等等巴蜀民间文化的元素比比皆是,但是这些联合并不是简单的生硬的拼凑,是广采博纳的传承,从而逐步形成川剧独特的艺术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戏曲的地方化特色;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巴蜀民间艺术的戏曲化,二者有机的结合,形成了川剧艺术的独有功底。在新时代,川剧如果想继续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应该在表演艺术上以联合入手,继续扎实自身功底,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振兴川剧的新路径

近年来,不同艺术形式、艺术手段的跨界融合戏曲作品,成为了学界、业界比较关注的现象,比如:昆曲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张军新版《春江花月夜》,珠玉在前,都昭示着戏曲创新突破的努力。川剧应探索多元化的类型创作,并进行内容创新,在整体艺术形式上探索与话剧、歌剧、小品、交响乐、影视、短视频等其他艺术类型的嫁接,从而突破川剧传统的呈现模式,在跨界中实现融合,形成全新的艺术形式,让川剧“火”出圈。

(1)创作“新”川剧,以当代题材亲近社会大众
目前,川剧剧目不管是传统经典剧目如《目连救母》《芙蓉花仙》《白蛇传》,还是新创剧目《巴山秀才》《四川好人》《尘埃落定》,多反映古代社会人物生活,缺乏反映当代尤其是新时代的社会风貌的剧目。为促进川剧的大众化,一方面,在题材上实现创新,如何立足于中国大地,创造出贴近当代人民生活的剧目,则是川剧拉近与大众的审美距离,提升观众共情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应在艺术风格上实现创新,川剧创作应充分发挥川剧“诙谐、幽默”的特性,尝试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以川剧艺术形态为核心,吸收其他艺术形式打造“轻川剧”,提升观剧的趣味性,在传播川剧文化的同时,用轻松、幽默的观剧氛围治愈大众繁忙日常中的压力与焦虑。

(2)试水“微”川剧,满足观众快节奏文化需求
现代城市生活是一部被按了快进键的运转机器,从电视剧、电影、微电影、短视频的相继兴起,可见现代人类生活的节奏不断加速,大众的文化消费则呈现出“快消费”的特性。当下,川剧剧目的演出时长一般为1.5-2小时,相较于影视,川剧戏剧节奏较慢,对于大众来说,观影2小时尚感疲惫,若连续观看2小时的川剧,则更容易神游天外。为促进川剧的大众化,应创新川剧类型,缩短单个故事的时间长度,打造微川剧,或是借鉴单元集锦式电影的表现形式,采用平行叙事的方式,串联起多个主题统一的小故事,则能增强川剧的节奏感,优化大众的观剧体验。

(3)打造“大”川剧,聚合优势大力发展。
振兴川剧,更应该有意识的聚合各方优势,贯通产业链,助力川剧作品实现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打造不负时代的精品力作。
一是以川剧经典剧目为核心IP,衍生打造新业态,如可以与四川、重庆电视台联合,开发川剧题材真人秀、解谜型综艺节目;与文化传媒企业、影视传媒类高校联合,推出科普短视频、开发“一元”直播课程、打造线下沉浸式川剧体验打卡空间、研发川剧剧本杀产品等,并运用好新媒介平台、技术,通过直播、抖音等账号运营,通过MCN运营模式,孵化川剧红人,传播川剧文化。
二是依托各川剧剧目中的地域文化资源,与川渝各城市的城市文化名片DIY、特色文旅产品打造进行联动,推出“一城一戏”,如川剧经典剧目《白蛇传》中设定白蛇在青城山下修道,则可将其作为青城山文化名片、特色文旅资源供给,融入青城山的自然人文风景进行剧目创新,推出“游青城,观《白蛇》,千年等待只为与你相见”等系列旅游名片;如近年来创作的《草鞋县令》《烈火中永生》则可作为什邡、重庆等地的旅游名片进行推广,以戏剧为媒介,立体展示巴蜀各地的人文自然风情,促使“观川剧”从单一的观戏体验到综合性文化体验的转型。

1000

(川剧《草鞋县令》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邀作者:

王雪梅,四川传媒学院研究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带头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郝雯婧,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库成员;

牟榕,四川传媒学院教师,从事传媒教育研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11-1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11-14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101833v8clr5ullvvoqaya.gif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