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雁江区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坚持兜底与扶持并举、保障与发展并重,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的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残疾人康复中心挂牌 完善康复体系 残疾人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建成全市第一家规范的康复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与市残联一同打造8000余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的康复医疗、护理、训练、托养等服务;在资溪、丰裕、祥符、宝莲打造镇(街道)残疾人康复中心,拓展社区康复。为1500余名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为10631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免费为残疾人配发轮椅等辅助器具8000余件,对500多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救助。与区卫健局、中医院、泰恒眼科紧密合作,完成光明工程手术5320例,为200余名低视力患者配戴助视器。对5576名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服药、住院及心理疏导等关爱行动。转介脑瘫儿童212名、听力儿童79名,为90名听力残疾人适配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手术,完成假肢筛查、适配104人。全区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5%,三残儿童入学率90%以上。 残疾人就业培训 促进培训就业 残疾人收入稳定增加 举办残疾人电商、计算机、缝纫、刺绣、按摩等劳动技能培训20余期,农村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52场次,共培训残疾人2000余名;举办残疾人展能节5场次,推荐残疾人参加四川省残疾人手工艺品大赛展销洽谈会,搭建我区残疾人手工艺品出彩平台。通过支持居家灵活就业创业、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发公益岗位、企业集中安置等多种形式,帮助1万余名残疾人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成立雁江区残疾人康复体育活动中心,打造雁江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室示范点5个,开展艺术培训、读书活动、体育训练、文化艺术周等活动,丰富了残疾人业余生活。在四川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上,雁江代表团获得五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 走访慰问残疾人 做实兜底保障 不断增强残疾人幸福感 全面落实涉残优惠政策支持脱贫攻坚,为2000余名建档立卡一般贫困户发放生活费补贴700余万元;协调相关部门将651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6000余名残疾人纳入低保供养,保障70户残疾人住房安全,为7221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开展“知识扶残”、“文化助残”等活动,助力2000余户贫困残疾人脱贫。大力开展关心关爱活动,累计为1万余名残疾人发放慰问金200余万元,为1300余名残疾人机动车主发放燃油补贴资金,为3000余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为60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1900余名盲人和重度残疾人及陪护落实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挂牌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中心”,免费为全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救助。 残疾预防科普宣传 加强预防干预 残疾发生率有效降低 积极开展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残疾预防重点干预等工作,近年来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40437人,婚检率76.8%,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5803人,孕产妇产前筛查约3万人,0—6岁儿童残疾筛查约20余万人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8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人群规范管理率达78.17%以上;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广泛开展残疾预防科普宣传活动,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知晓率达60%以上。2019年举办的“残疾预防日”大型文艺汇演宣传活动由四川省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到现场进行直播。2020年2月,雁江残疾预防工作受到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通报表扬。 深化残联改革 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资阳市雁江区残疾人联合会改革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残疾人工作更加规范化、惠民化。22个镇、街道办事处进行了组建或换届,配备了专兼职残联理事长;全区361个村(社区)进行了换届选举,建立完善了残疾人协会。加强五个专门协会建设,制定了协会主席列席同级残联理事会等四项制度,每年开展专门协会活动,密切了与残疾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智慧量服”工作,全面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精准落实服务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被省残联表扬为“量服”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