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外耳道炎,去医院看病,挂号费40。然后医生简单帮我看了一下,说我耳朵长了肉芽,叫我去抽血,花了五六十,等了半小时后,我拿着化验单去找医生,医生说我的血液很正常,就让我先吃点口服药,然后用双氧水清洁耳朵,氧氟沙星滴耳液清理耳朵,我回家吃了两个星期,擦了两个星期,耳朵好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有4盒药没有吃完。按照医生的说法,每天三次,一日三颗,就是每天9颗,一个星期63颗,一盒药有两大片,一大片12颗,一共24颗,按照一星期的量,她应该给我开3盒,72颗,已经足够,但是她给我开了8盒,花了不少钱。 医生或许真的觉得我确实比较严重,因为长了肉芽,弄不好还需要手术切除,所以给我开了8盒,也就是两个多星期的药。其实现在想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我遵循医嘱吃药,两周不到就好了,剩的药就会超出预期,自然会有些疑问,为什么医生会开远远超过治疗量的药。 就我的情况而言,相比于责怪医生和体制,不如责怪医患之间不充分的沟通。这当然需要怪我自己看医生的时候畏畏缩缩,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会问清楚,后来发觉又后悔。当然医生也应该提前说清楚,预计我需要吃多少天的药,药物会对我产生什么副作用等,减少信息不对称。 就这件事,我耳朵发炎尚是小事,从中也可以看到医患矛盾是一触即发的。 无论是医生还是像我一样的患者都更应该重视相互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相互责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