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标准的调整或使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激增,如何理解这次标准调整。
1、首先要正确认识这次调整的意义。有些人觉得新指南发布后很多人都被戴上了高血压的帽子,事实上从医学界来讲,希望对高血压的治疗能够稍微“激进”一些,至少从心血管医生的角度出发,“激进”是为了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而且很多人发病还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所以通过早期治疗干预,让更多人过上既健康又长寿的生活。中国在“十三五”之后,在高血压诊疗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这个标准是以我国临床数据为基础所制定的,而且也不代表在临床应用时就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只是防控高血压的第一步。
2、其次要注重个人健康,做自身健康的第一守护人。建议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其中,饮食控制是一个重要干预方向,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与此同时,运动也是有效的降压手段。患者可每周进行5~7天、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且每周进行2~3次抗阻力量练习,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地增加各种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等。
随着冬季到来,气温“骤降”,熟悉的湿冷天回归。天气变冷,血管也会热胀冷缩,导致血压的升高,特别是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血压会出现较大波动。不妨采取以上措施稳定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