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26|评论: 1

[川剧活动] [] 川剧人生 ]简说川剧打鼓匠之昔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说川剧打鼓匠之昔今

彭潮溢

        清末民国时期,在川戏班中,打鼓匠地位很高,在挂戏牌和当家演员的名字时,也同时要挂打鼓匠的名牌。而对记戏多,手艺好,镇得住堂子,见多识广的权威性打鼓匠,则往往挂头牌。甚至为其挂彩披红、放鞭炮的事,也时有发生。出生在辛亥革命前的名打鼓匠中,诸如:徐坤山、杨吉廷、彭华廷、叶金山、蓝少云、唐德彝、李升廷、王瑞成、刘汉章、喻少武、彭文元、甘海如、李子良等,都曾获得过这种民间性质褒奖的殊荣。

640

      

        过去川戏班的主要演员,在出场前往往向打鼓匠拱手作揖,一方面是表示敬意,更主要是希望鼓师与之密切合作。因为,川剧打鼓匠的一副鼓板、两根鼓签,不仅是文场和武场的指挥,还要统率全剧的表演,演员要踩着锣鼓点上下场,一招一式及唱腔都要受到鼓板和锣鼓的制约。特别是川剧高腔戏,过去都是由打鼓匠领腔,硬场面合腔,如果领腔起音高了,演员唱不上去会跑腔黄调;起音低了,演员又无法发挥歌唱技巧。因此与打鼓匠的配合对演员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跑滩搭戏班的演员往往要请教打鼓匠,因为他记得的戏最多,对于该戏班的戏路他最熟悉。

640


        过去的戏班为了生计,跑滩、赶码头、迁台口是家常便饭。如遇当地观众多,收益好,不想搬迁而常演的戏又演完了的情况下,就得演“条纲戏”。所谓“条纲戏”,即由条纲师从古典的故事中,诸如:东周列国,封神榜、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岳家军等故事中,截取某一片段,在角色分配后,理清上下场口,讲完该片段故事情节。而剧中的念白、唱词、表演等,则由演员凭自己的经验临场发挥,即兴处置,这样生产出来的戏,谓之“条纲戏”。至于唱什么声腔、曲牌、板式,演员上下场及表演的锣鼓安顿,都得由打鼓匠来决定。在“条纲戏”中,剧中人的唱词由演员根据剧情和自身经验积累,由角色自己编唱。演员临场唱不下去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鼓师就要临危救场(旧社会唱戏出拐要罚戏),或帮流水腔或安顿锣鼓,待演员反应过来后,戏方能继续演下去。

640


        为何川剧打鼓匠有如此高的地位?因为,一出戏从头至尾,他起着“轴心”作用。主要演员尚且有下场休息的时候,而打鼓匠从开戏到结束却没有片刻停息。他的专业知识全面,修养深厚,不仅要掌握川剧五种声腔中的昆腔、高腔、灯调等众多曲牌,还要熟练地把握皮黄、弹戏等板腔体腔种的各种腔格变化。除此,还有大量的唢呐曲牌,笛子曲谱和锣鼓牌子,不仅要掌握,还要临场即兴运用。川剧的生、旦、净、末、丑各行当有各自的表演身段体系,“手、眼、身、发、步,唱、做、念、打、翻”,打鼓匠都必须烂熟于心,不然就不能安顿好锣鼓与之配合。打鼓匠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司鼓基本功和技能技巧,在指挥中须做到发眼准确,力度合情,节奏明晰,交待清楚,快而不乱,慢不拖拉的司鼓原则。况且,川剧不同声腔间的锣鼓自成体系,不能交叉运用,套腔与配合表演的锣鼓经各有系列,互不相融,这就使得川剧锣鼓不仅牌名众多,且运用各异,其复杂性可想而知。整场演出,打鼓匠的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能有瞬间的闪失,艺术效果须经打鼓匠的全面指挥方能完成。林林种种可见,打鼓匠的地位高,则是川剧艺术规律所致。

      

        新中国成立以后,省、市、专区(地区)及县(区)大多成立了川剧团。川剧艺人结束了跑滩、赶码头的生涯。尤其是“戏子”的贬名被文艺工作者的光荣称谓所取代,打鼓匠的头衔也逐渐被鼓师、司鼓所代替。因此,戏曲艺人的翻身感尤为强烈,川剧空前繁荣,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乃至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有着强烈的自觉性。从而,改戏、改人、改制的政策推行顺利。显然,这些都是艺人翻身感之使然。再则,由于川剧高腔改为女声帮腔尝试成功,1952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戏曲汇演之后,女声帮腔便蔚然成风,从而,各院团都有了专门从事帮腔职业的女性。女声领腔就渐渐取代了鼓师领腔。

640


        随着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深入贯彻执行和戏曲的蓬勃发展。原戏班中的条纲师也被兴起的专职编剧所替换,退出了历史舞台。由打鼓匠定声腔、定曲牌、定板式的工作,更由后来兴起的音乐设计、作曲所取代。随着乐队的扩大,西洋音乐理论的引进,鼓师鼓板的指挥功能也被一分为二,如果大乐队设置了专制乐队指挥,鼓板成了击节的打击乐器。如果乐队未设置专职乐队指挥,那么鼓师就还需要指挥乐队。

        打鼓匠身兼多种技术职能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然定格在那一段历史时期。打鼓匠专业分工中之领腔、说戏、指挥的功能,已被后来兴起的女帮腔,编剧,导演,作曲,乐队指挥所取代。其分解过程,其实也是川剧的发展过程。


        其中的经验教训当总结之。


作者简介
640
彭潮溢:
      国家一级编剧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川剧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四川网络平台《乐涛风潮》主编。著有专著《川剧音乐探微》《川剧经典唱段100首》《彭潮溢广播文艺获奖作品选》  彭潮溢音乐作品CD专辑(一)《心愿》(二)《云朵上的歌谣》。获奖作品78部首篇。
   编辑专著《中国·川北灯戏音乐》     期刊《四川音乐舞蹈》多期   主编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及四川网络平台《乐涛风潮》一万多篇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12-1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