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52|评论: 1

[川剧活动] [川剧人生] 川剧 江湖班社的崛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剧 江湖班社的崛起

                                                                                                          郭勇

        万年台留名清代中期,四川戏班的数量、规模、形制愈加完备成熟。官绅自养、自乐的家班、官班日渐消隐,民间的“香火戏班”“江湖戏班”竞相出现。江湖戏班通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创造出符合行规、适应民情、顺应市场的演出程序,促进了戏曲与文化、宗教、习俗的交互融合,也使戏曲行业成为整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之一。目前,有确凿证据的江湖戏班,出自当时文献、前代文物以及戏台题墨。历史文献记载的班目 有可信文献记载者,有嘉庆年间的庆华班、金贵班(李调元《续涵海·新搜神记》)、上升班、舒颐部、玉泰班(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咸丰、道光年间的泰洪班(吴好山《成都竹枝词》)、福泰班(李劼人家庭账单);同治、光绪年间的舒颐班(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宾乐班、文星班、庆华班(丁治棠《晋省记》)。传世的戏班班牌 四川发现的班牌有两块,一是清光绪年间泸州的“鹤龄班”,二是清宣统二年绵州的“涪城亨义班”,两块班牌为20世纪80年代戏曲普查时采集的实物,并以图文入志。旧时,戏班在戏楼搬演时,往往住宿于戏台之上,故有“滚台口”之说。会在板壁、台柱等处,留下各种文字信息,包括演出时辰、戏目、班社、伶工名字等。经过考察,已在6座戏楼发现清代35个川剧班社题名,有的班目与史志记载相互吻合,但大多戏班已无从稽考。成都天回镇金华寺留有大顺班、川南大顺班、郫县金竺班3个戏班;资阳迎接镇关帝庙有玉明科班、金玉班、玉青班、建南大顺班等12个戏班;资阳杨柳镇关帝庙有雁江金玉班;绵阳刘家镇马鞍寺有绵竹庆华班、绵州明盛班、射邑金玉班等10个戏班;三台郪江镇王爷庙有长兴班、天顺班、西邑仁和场义兴班等6个戏班;乐至金顺镇文武宫有万盛班、金邑泰顺班、雁江大名班3个戏班。四川现存的万年台(戏楼),已不及清代时期的千分之一,依据这些实证材料,可见清代中晚期四川戏班的盛况。大城市竞争清代中晚时期,戏曲戏班以分散与聚合的双向运动方式,体现出它们适应社会的分布规律,以及适合市场的发展趋势。一者,戏班向四境流播,展示了这一地方戏曲的全民性和覆盖面,有的坐城起班,有的偏居乡野,有的游走府州,有的跨境远传;一者,戏班向中心聚合,体现戏班向中心地带、核心城市的聚集,蔚为大观,雅俗并存。戏班的中心聚合,反映出了不同时空下戏曲的消费能力与需求能力。对照“天府之国”的川西坝,与“穷山恶水”的川北山区,戏班的盛衰是截然两分的,令戏班或如鱼得水,或举步维艰。戏班的中心聚合与四处分散,是以社会需求和民众消费为前导:一方面,各个戏班以庙会神戏为召唤、以水陆码头为跳板,向着中心区域、大中城市集结,竞技求胜;另一方面,占据中心地位、城市高台的戏班,又以逆向的反射方式,向四境扩张。当然,戏班的聚合分散,也会受到社会公序和行业规矩的制约,“一个老鸹占一口滩”,唯有各守其土、各取所需,方能相安无事。戏班的中心聚合,根植于社会经济的繁华与百业的兴旺,为戏班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士、农、工、商聚居一地,成为培植戏班的沃土;庙会、商会的连绵不绝,为戏业提供了繁多机会;城镇林立的“九宫十八庙”戏场,成为戏班竞技的场所;有水路驿道与四邻八乡相通,便利了戏班的走州闯府。以成都至重庆连线,北线至绵州、顺庆,南线至嘉定、叙府,这片“凸”字形的地域,成为戏班的密集活跃地带。在四川百余个府、州、县中,戏班的极盛之地,首推川西坝的成都府,省会所在,人丁繁盛;继有下川南的资州、叙府,物产富饶,富甲蜀中;再者川东地区的重庆府,水陆要冲,西南商埠。有的地方以神会的鼎盛,成为戏班淘金之地,如资阳城隍会戏;有的地方因地处要冲,引得戏班纷繁过往,如三江交汇的泸州。位处繁盛地区的大中城市,不仅催生、养育了各色戏班,而且呈现出种类多样化、机构大型化的特征,成都既有演唱胡琴、高腔的宾乐班、翠华班、文星班这样的“大众”戏班,也有演唱昆曲的舒颐班这样的“小众”戏班,还有演出灯影戏、木偶戏的小型戏班,清末《成都通览》记载,成都有16个灯影戏班。城市中繁多的演戏机会,对于戏班就是生存竞争,尤其是各地的神戏庙会就是戏班之间你死我活的拼杀:实力不济者,败下阵去;名班名科(科社,招童子学戏的戏曲组织)凭其华丽的衣箱、齐整的阵容,以及班主管事的巧言利簧,方能夺取出演机会。一旦应邀参演会戏,又将面临戏台上生死攸关的考验,如自流井的会戏,人称“品仙台”,在刁钻的会首(盐巴公爷),挑剔的戏迷审视中,有的戏班博得挂红放炮;然而,台上的些微失误,或调度失措,就会当场招致打哨子、喝倒彩、摔草鞋、丢瓦片,以及“熏花生壳”“熏蚂蟥”之类的恶作剧……戏唱“黄”了,演砸了,戏班唯有服输认罚,不仅分文不取,还有罚戏的教训。



       戏班长驻城市之中,主要在本城的寺庙、会馆及府邸演出神戏、会戏、堂戏,间或出外演出,即是坐城戏班,如成都的宾乐班、太洪班,资阳的大名班,自流井的富春班。清代末期,成都各会馆寺庙,日有会戏及堂会,故全川名班均轮番会萃于锦城。然以老庆华班及太洪班,人材辈出,规律谨严,隐然执川剧之牛耳。而宾乐班主黄金凤更能集旦戏之大成,孕育产生杨素兰、双兰、林金桂、刘芷美、么师弟等若干名旦。丁治棠旅蓉日记中就记载了1897年4、5月间,成都戏场各个坐城戏班。庆华班演出于火神庙,文星班演出于火神庙、湖广馆、浙江馆,宾乐班演出于府城隍庙、浙江馆,还记载了一位“优中翘楚”“诸旦之冠”张四娃。“浙江馆,看文星班,演《波罗花》一场。扮十八罗汉,皆带面具,光怪动目。又演《禅真逸史》中一曲,不知何名,扮梅香者即张四娃,尽相穷神,绰约多姿,有婢夺夫人之势。于《八郎回营》外,又出一奇,真优中翘楚也。火神庙,看庆华班,演《山海关》一场,颇紧饬。扮吴三桂者,驰名优也。次场为《活捉王魁》,杂以阴曹,亦森森动魄。湖广馆,看文星班,演《玉石琵琶》与《挂画》《调叔》三出,俱小旦张四娃登场,声、色、艺三长俱擅,可为诸旦之冠。火神庙,看文星班,看《八郎看母》一场,扮茶氏者为张四娃,唱口铿锵,累累如珠洒盘。如此熟戏,演得簇簇生新,津津动听,真绝艺无两。是时,人涌如潮,吹哨喝彩者,应声四起。女边坐凳随挤而倾,诸茶担为之震摇。一国如狂,信有目共赏之名优也(《丁治棠纪行四种》)。”还有,长期固定在“坐地园子”演出的坐台戏班,如成都江南会馆的舒颐班、合川禹王宫的燕春班。舒颐班,成立于清同治年间,因受总督提倡、官场的扶掖,得以驻留于江南会馆。同治七年(1868年),两江总督吴棠调补四川总督,至光绪二年(1876年)卸任,督川近十年,因其“勤政爱民”,赐谥“勤惠”,在清淮、徐州建有专祠。吴棠雅尚昆曲。督川之后,蓄养昆班。《蜀海丛谈》记其事云:“(吴棠)妙解音律,尤精昆曲。以川省无习此者,乃在苏州招昆班佳伶十余人来蜀,名其班曰舒颐。每晨接见属吏,退即批阅公牍。过午蒇事,则召舒颐班入署演剧,或在署内习静园与二三幕,擫笛度曲。又以舒颐班曲高和寡,虑此后无以自给,乃集资购良田百亩,并以成都江南会馆为常住地。迨公请老去蜀时,授受相承,已渐有知音。是班除昆曲外,且喜摆灯,最宜卜夜,变幻离奇,莫可名状。每冠裳会集,必召之献技;加以授餐适馆,既有常资,故直至民国改元后,诸伶始归星散。公在川时之伶工,光绪末年尚有一二存者。”成都官场每遇团拜、彩觞演戏,必召之献技,“游燕之娱,一时倾成都”。舒颐班在演出之外,还教习昆曲。据《华阳县志》卷十五记载,光绪年间,有洪兰楫,字用舟,官至山东东昌知府,“家居服阕时”(服阕,守丧期满),“益召昆山部名者舒颐,选垂髫童子廿余人,日夜教歌舞”。王闿运《湘绮楼日记》中记有光绪五年(1879年),舒颐班在两湖公所为文武官员及幕客献演,呈现萧条之象:“舒颐班一旦,唱《藏舟》甚佳,麓生赏之,唤至则貌奇陋。姑令唱《惊梦》,而班中不知行款,乱杂纷纭,钲鼓聒人,《惊梦》仅草草终场。麓生甚愠,遂去。余与莫总兵并坐,亦欲去,嫌太早不欢,勉终席而还。夜漏十二刻耳。池中四席,楼上二十席,放赏者仅三人,不满二十千。”光绪末年,舒颐班日渐零落,“(舒颐班)专唱昆曲,然曲高和寡,雇演者甚少”。艺员们有的参加了其他戏班,有的改业做了小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12-10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