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能急于一时,要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如果落入“面子”作秀陷阱,就会出现恶性循环,从而引发“一年新模样、两年旧模样、三年不成样”困局。因此,要坚持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一是健全互评监督机制。发挥好村级组织作用,鼓励村民投工投劳,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享的协商机制,逐步培育群众责任意识和付费意识。同时,建立保洁项目方、保洁员、住户互评监督机制,落实垃圾收集、清运问题举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二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针对工作人员要细化任务清单,深入开展督查、跟踪问效,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及时下发通报,形成日日晒不足、周周有督查、月月都排名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用好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并重方法,既通过每季度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比,将农户责任区卫生保洁、垃圾分类等情况纳入评选体系,颁发流动锦旗,形成良性互动,又把完善相关农村环保制度纳入村规民约之中,切实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有法可依。三是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户付费分担比例。四是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地域为基点细分网格,明确管理人员、职责、要求,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一方面,开启“线上+线下”双线结合的网格互动管理模式,通过开设线上农村人居环境微信群,实时发布督查问题、整治效果对比图片,晒成绩、互监督。另一方面,通过线下督查组开展全天候巡查,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调度、快速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