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行程卡正式下线,公告发布后,有网民感叹“有点不敢信”、“终于等到这一天”、“再见!再也不见!”。
能泄露个人隐私、株连全城的行程卡寿终正寝这是必然的,有网民表示期待“下一个该是健康码了吧”?没错,这是亿万人的渴望,显示着中国抗疫已经走入了“弃零放开”之路!
在疫情爆发的第一年,我们以高效的社会管控能力,迅速阻断病毒传播链,让民众生活恢复正常,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除了为支付封控与核酸检测等费用,付出了巨大代价外,企业倒闭、外资流失、无数人失业,以及各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严重低迷,地方经济陷入了困境。
而且,层层加码等问题使清零政策衍生灾害超过我们所能承担,影响所及;疫情已经把民众的承压力步步推近临界点。再加之奥密克戎出现,严格防控的基础已经动摇,再也听不到疫情初期齐声高呼“加油”的景象了,我们不得不改变防疫策略,这无疑是正确的、必然的!
然而,停止严控,放宽放开,不再清零,改变防疫策略这是牵涉到14亿的大事,必须未雨绸缪,为可能出现的特殊状况做好准备!
可是,12月7日新政策突然出台,许多人都觉得毫无征兆,猝不及防,甚至惘然不解;至今还有不少人惊恐万分,放开了反而不敢出门了,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到的吗?
这几天,感冒药、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盒在各地涨价、断货;据称,温度计也开始货源紧张——为什么提前不准备?
放开后不少市民大肆囤积相关药物,据说现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打击涉疫药品物资高价销售和囤积的居奇行为——为何不提前应对?
这两天,电视上、网上都是各种感染应对指南,教大家如何居家隔离和注意事项,如何吃药,如何使用抗原抗体检测,如何重新认识感染,什么情况下才能就医……放开了才做这些工作,不是有点被动吗?
既然科学证明奥密克戎致病后已经减弱,但必须对老人进行保护,即使应该接种疫苗,如今全国已经放开了再给老人接种疫苗,这来得及吗?外国接种疫苗是从老人开始的,为何我们这么晚?
方舱铺天盖地,既然要弃零放开,ICU病房够用吗?我们没有专门针对新冠的口服药,被全世界广泛证明有效的特效药物准备好了吗?
12月11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医药企业了解到,目前多家企业已开始满负荷运转,全力生产供应重点防疫药品,药监局正在现场监督——如果提前准备一下,现在有必要开足马力吗?
12月9日晚8点,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发热门诊前,有人等候时间已超6小时。专家呼吁,希望大家非必要不来医院。这么冷的天,非必要谁愿意到发热门诊排长队呢?放开了,买不到特效药,难道买不到退烧药吗?
在防疫上,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躺平”的国家,战胜疫情都会付出代价,关键是代价是多少?世界各国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有相当丰富的抗疫实践经验,我们都汲取了吗?
毋庸置疑,“弃零放开”是战胜疫情的光明之路、必由之路!然而,“弃零放开”之路也是一条“痛苦而崎岖”的路。我们能否以最小的代价,很快走完这条“痛苦而崎岖”的光明之路,关键在于上路前的是否未雨绸缪!
此前,传闻中国最早可能于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才放开。如今,“弃零放开”之箭已经离弦,开弓没有回头箭。感染高峰还没有到来,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未雨绸缪,尽力避免防疫硬着陆!
(公众号:何不带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