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之旅
捂上防晒帽,戴上N95口罩,几乎一整天不吃不喝,晚上十点,26岁的刘枕月终于从北京飞到了澳门。这一次,她不是去旅游,而是去打疫苗。
这一趟稍显仓促。下了飞机,刘枕月才发现需要用现金兑换澳门币。她翻遍所有口袋,只找到12元人民币,兑换了一张10澳门元纸币和几个硬币,不能找零,只够坐一趟公交车前往酒店。
她也挺担心自己在打疫苗前就感染,直到在医院检测完抗原,她才放下心。目前,18-30岁年龄层的疫苗最新价格已经约合人民币1200元左右一针。一针复必泰原始株疫苗价格按照年龄分为7档,最低约合人民币1202元左右,最高约合人民币1466元左右。
只不过,打疫苗当天,又碰上胆囊炎发作,她的身体不断传来疼痛,但还需要忍耐着排队。疫苗接种室在医院六楼,等待位已经坐满了人。原本预约在三点,护士告诉她,打的人太多,一点排的针还没打完。无处落脚,她只得去一楼大厅休息,隔一会儿再上楼看看是否轮到自己,这样来回跑了几趟。
她和另外四个人安排在一起打针,一对是同行的伴侣,另一对是母女。那位阿姨看到刘枕月脸色苍白,递给她一颗糖。轮到刘枕月打疫苗时,有一个瞬间,她很想握住那位阿姨的手。
虽然是专程来打疫苗,但澳门也给刘枕月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早晨,她去了澳门的茶餐厅,在餐厅门口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老板先说粤语,又对她切换成普通话。在澳门当地人喝早茶看报纸的氛围中,餐厅一楼的大爷热情地招呼她去上楼,“楼上座位多”。她已经很久没有堂食过了,这样的场景让她觉得亲切。
澳门住宅间的小道。图/受访者提供
在12月的澳门科大医院,既有像刘枕月这样自己独自前来打疫苗的人,也有带着亲人一起来的。比如陈元斌,他就准备带着67岁的母亲一起来打。
但陈元斌的预约经历,要比刘枕月折腾得多。12月8日晚上,他看到了可以去澳门打疫苗的信息,第二天就在网上预约疫苗,这时,日期已经排队到12月26日。
那时,周围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感染,时间太长,很可能在预约日期到来之前,就因为感染而无法打针。且一旦预约成功,费用不会退,也不能换人。他有些犹豫,到下午再刷新,日期就排到了28号,再一等,12月的名额都没了。
他只能找到中介,通过中介预约,需要六人才能成团。妻子也帮忙发朋友圈,但没有找到人同去,甚至妻子也不愿意去,觉得有些贵,“免费才去”。通过中介,一针折合人民币一千出头,对比国内疫苗而言,的确是有形的门槛。陈元斌自己也坦言:“如果不是需要陪同母亲前往,我也不会打了。”
幸好在12月12日那天,陈元斌接到电话,一个团正好差2人,日期在一周后,他赶紧交费。担心母亲拒绝,交完费才告知母亲。
抵达澳门后,为了避免感染,他第一次在澳门乘坐比大巴贵不少的出租车。去之前看到有人说进医院前要测抗原,虽然中介没有提到,他也事先带了两支。后来果然用上了,他们在医院门口被拦下,为了避免感染,陈元斌和母亲去了停车场,两人蹲在角落完成了抗原检测。经过这一系列的准备,他才终于打上了疫苗。
去澳门打疫苗,对许多人来说,难度是不同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打疫苗的时间,和所在的地点,以及身边人的支持程度。人们不光去打疫苗,有时候还会顺便去澳门买药。但随着疫情变化,澳门的药房也逐渐缺退烧药。林依12月8日到达澳门,在澳门的两三天时间里,她陆续去过几家药房,发现布洛芬和婴幼儿退烧口服液基本都断货了。
比如,有人从深圳自驾去澳门打疫苗,单程只花了两个半小时,还有人从珠海开车过去,这样更快,到横琴关口只需要20分钟。而大多数距离远的人,都需要在澳门待个几天。比如从北京飞到澳门的刘枕月,在澳门停留了4天。而24岁的张颢,则是从杭州出发。出发前,身边的朋友还不理解他,说他是去打“生理盐水”。但他打得比较早,在9月份试运行的时候就预约上了,那时人少,打起来很方便,甚至都不用提前缴费,打的时候再交钱都行。
2022年12月30日,澳门街头的一家药房。图/视觉中国
选择的自由
花费金钱和时间,特地去澳门打一针新冠疫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在这些理由背后,有个共同的原因,是人们都看中了复必泰接种后更低的死亡率。
哪怕只是0.01%的降低。
根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0月5日期间,接种两剂复必泰,感染新冠后死亡率0.06%,接种三剂和四剂量复必泰,感染后死亡率为0.02%。
2022年,香港,5至11岁儿童开始接种复必泰疫苗。图/视觉中国
这几年,因为担心过敏,刘枕月从未接种过疫苗。有一阵子,她每天醒来都要犹疑:打,还是不打。她既觉得扛一扛也就过去了,又觉得打完能多一层保护。尤其是在北京放开的时候,她天天都能听到身边人感染的消息,这种犹豫更加重了。同时她也担心,要是去澳门前就感染,那再打疫苗就没意义了。
最终促使她下定决心的,是对新生活的盼望。在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日子里,因为没打疫苗,她受到过不少限制:比如逛景区被拦在外、去听音乐会不让进等等。还有一回,她特别想参加红十字会的培训,也因为没打疫苗泡汤了。未来,她还希望出国,不希望再被疫苗阻拦。
直到有一次,她参加一个关于疫苗研究的实验,正好需要她这样没打过疫苗的人,来当“空白对照组”。抽血检测后,她得知自己毫无抗体。那一刻,她终于下定决心。
相比之下,在去澳门打疫苗这件事上,陈元斌没有犹豫。不久前,他母亲刚做过肺部手术,属于疫情中的高风险人群。这一段给母亲约手术的经历,让他更加觉得,应该带母亲去澳门打个疫苗,他不想母亲再因为感染新冠折腾一次了。
那是九月底,他预约了在广州手术,结果,医院爆发了疫情,手术延期了。整个国庆假期,陈元斌都在等医院的电话,结果电话没等到,等到了自己小区被封控的消息。
陈元斌决定,等小区一解封,就带母亲去珠海的医院手术。解封的当天,凌晨四点,他守在家里的阳台上,眺望着封控的关卡,在那里,每隔20米都坐着一个人守着。当他看到关卡开始撤了,他赶紧出了小区,帮母亲约上了手术。
去澳门打疫苗,陈元斌是为了母亲,而林依则是为了孩子。
她的孩子出生在2022年3月,那会儿赶上上海静默,宝宝刚出世,就经历了困难模式,光买奶粉这事,就费尽周折。团购、找高价跑腿,最后才在业主群里才买到。后来,她查阅资料发现,母亲接种疫苗后,能够通过母乳喂养,将抗体传递给宝宝,于是决定去打复必泰疫苗。
为了获得多出的这一点安全感,对人们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艰难的选择。
接种后观察区。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