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刚过,两大互联网大V任泽平和司马南就掐了起来,双方你来我往好几个回合,虽不见刀光剑影,却也步步杀机。
正当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大V们却偃旗息鼓、鸣金收兵了。任泽平删除了所有关于民营企业家信心的帖子,继续做他的俯卧撑。司马南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把相关的视频、帖子删除得一干二净,好像啥事都没发生过似的。这一幕把路人看呆了,就好像《阿Q正传》中阿Q和小D的“龙虎斗”:“似乎并无胜败,也不知道看的人可满足?
于是有人心怀不满,说这算哪回事啊?大过年地逗人玩?也有见多识广的人士出来神神秘秘地说,这都是套路,割韭菜的套路,凡是认真看当回事的都被套了。
任司二人是不是玩套路,老夫不敢断定,但网络上有套路则是千真万确的。今天,老夫就戳一戳这个互联网的套路:流量密码。
这个流量密码说起来也很简单:一爱二骂三恨,六字真言。
一爱是“爱国”,就是利用普通人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去获取自己的利益,这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也可以称为“爱国营销术”。用这个密码收获第一波韭菜的,老夫印象中应该是《中国可以说不》和《中国不高兴》这两本书,当时这两本书风靡一时,出版人、撰稿人挣了一笔大钱后都移居到外国。严格说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霍元甲》、《陈真》,九十年代的《黄飞鸿》,近几年的《叶问》,包括大红大紫的《战狼2》等影视剧,也都是“爱国营销术”的践行者、获利者。
把“爱国营销术”运用的滚瓜烂熟的,当属名人周小平,他的“周氏”爱国情怀已经渗透到血液中,以至于在新婚之夜也要流淌出来。
要想用好“爱国”这个秘诀,使用者要具备两个特质:一是不能有理想主义色彩。有一个自媒体作者,开始时会客观地说些国内做得不足的地方,结果被骂惨了,流量自然就没了。再一个就是脸皮要厚。还是上面那位,最开始写这些爱国文章和发爱国视频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当他发布了自认为很客观的文章被喷的一塌糊涂后,后面再写爱国文章,发爱国视频,就没有任何愧疚感了,因为他只是取了群体中的最大公约数,并募集取悦他们。
随着网络的普及,外国信息的大量流入,再简简单单地、没有数据支撑的夸国内多好,效果就不咋好了,这时候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像国师胡鞍钢那样,处处以数字说话,比如胡在《中国全面超美论》中说:“中国在经济实力(2013年)、科技实力(2015年)、综合国力(2012年)上已经完成对美国的超越。到2016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15倍、1.31倍和1.36倍,居世界第一。”
数字都精确到小数点两位,不容你不相信。
这样的大V还有陈平、张维为等,读者都很熟悉,不用老夫再啰嗦一番。
当然,一般人没有能力和渠道获得这样的信息,所以,第二种办法就是掉头,由“爱”转“恨”,由“夸”变“骂”。
注意,老夫绝不是让你去“恨”去“骂”伟大祖国,祖国这么伟大,爱还爱不过来,夸还夸不够呢。老夫是让你“骂美国”、“恨富人”。毕竟,“骂”和“恨”比“爱”和“夸”,需要的技术含量相对少一点。人嘛,张嘴就会骂人,没事就会恨人。
“骂”说是需要的技术含量少一点,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像网络上一些某司马的粉丝那样,张嘴直奔下三路的,永远是“骂”的最原始、最低级生态,永远也登不了大雅之堂,永远也挣不到大钱。按“骂”业界成功人士的经验,“骂”美国现在最实用点击量最高的方式是两个,一是引用美国自己的媒体对美国进行的批评性报道来骂美国,给人的感觉是中立、真实、客观;二是小题大做,以小见大,从美国社会发生的小事分析出美国体制存在的巨大问题,比如说枪击,就可以引出美国宪制的混乱和美国体制的衰败及美国逐渐走向没落。只要屁股坐对了,再反常识的文章都能收获大流量,比如说美国气象武器是郑州大水的真正原因、美国新冠死的人太多被做了包子馅等等。
“恨富人”相对简单些,一句话为富不仁,不是拐骗坑蒙,就是偷税漏税,就像小品里朱时茂说陈佩斯的那样:“佩斯啊,你太不了解你的长处了,像你这形象吧,演个小偷小摸、不法商贩、地痞流氓,往那儿一戳就行了。”
上面说了大概路子,下面再举几个具体实操:赞美西医西药=污蔑中医瑰宝,民营企业家=资本家=吸血鬼,环保组织=圣母,赞美美国=汉奸=带路党,拥乌=反俄=亲美,NGO组织=打着公益幌子行颜色革命之事……
最后是总纲:美国是世界上一切坏事的总根源,美国的所有行为都是阴谋论。
按老夫这个路子,包你在网络上大红大紫,日进斗金。
不信,你看人家司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