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闽水丹山恋侨乡
1 福州
福州位于闽东北 闽江下游之北岸 素有福地宝城誉 依山面海环青山
碧水萦回绕市里 风光旖旎不胜看 古人曾比作京陵 江南胜地四方传
古榕遍布市区内 浓荫如盖极壮观 曾有太守张伯玉 编户种榕命令唤
绿荫满城使福州 暑不张盖人悠闲 故而福州称榕城 陆游题咏尽称赞
白发未除豪气在 醉吹横笛坐榕荫 古榕成为大特色 闽江穿城格外亲
迂回东流九龙江 白帆点点江上巡 两岸果树飘清香 荔红榄绿可人心
市区周围有鼓山 旗山五虎莲花山 东西南北分别列 绿环翠绕景似仙
三山鼎歭市区内 于山乌山与屏山 城在山之中争妍 山在城之中竞秀
万里重山绕福州 南横一道见溪流 福州别称叫三山 三山榕城誉神州
清人孙志远作诗 福州风光喜描绘 一曰指点三山近 二曰轻云护翠微
三曰晓烟榕叶暗 四曰春雨蔗田肥 福州地处亚热带 东濒海洋很宝贵
全年气候暖湿润 稻禾三熟土壤肥 闽江穿市蜿入海 两岸橘红蕉又绿
果木成林一片片 福州满眼尽朝晖 淡水咸水水产品 四季不断任选择
著名花果鱼米乡 福州名果是福橘 闽江水到尽橘林 福橘又名叫红橘
福橘叶绿如翡翠 果扁圆形鲜红艳 味极甜美无可比 象征福寿非等闲
年节陈列上佳品 互相馈赠令人念 福州市果当无愧 定于一九八五年
橄榄蜜饯亦上品 碧绿肉嫩且甘甜 食后余香久留口 口齿生津甜心间
福州菜馆与小吃 特具南国风味显 色香鲜形很讲究 突出原味是特点
脍炙人口各种菜 福州最老聚春园 历史已有百多年 传统名菜及名点
佛跳墙与八块鸡 龙凤腿和罗汉钱 蜂窝豆腐玉斧饺 温馨可口人忘返
合并而成味中味 几家著名糕点店 制售传统名点多 造型独特很美观
另外还有安泰楼 清香居与快活林 各具特色等餐馆 名菜佛跳墙妙品
山珍海味精制成 主要原料有海参 鲍鱼火腿与鸡肉 干贝香菰十八种
经烝炸煮等程序 后以绍兴酒为汁 精心置小圆坛内 再用文火来久煨
汁浓肉烂喷喷香 使人闻之垂涎滴 信守清规之僧人 难抵诱惑故名冠
闽菜还有荔枝肉 亦是福州特色菜 现于清初乾隆时 选送进宫多名菜
钦差来闽细盘查 查问有无特色菜 当地官员乃特聘 名厨创制特新菜
色泽红艳荔枝肉 色形味道俱佳美 廋肉薄片稍炒炸 精巧使卷如荔枝
其味略酸而香甜 钦差大为赞赏极 国宴名菜选入宫 制作独特又精致
小吃珍品是鱼丸 它以鱼肉浆为皮 细碎廋肉作馅料 调以葱米清汤汁
色清质美味独特 鲜嫩可口令人迷 稀世珍宝超黄金 福州出产田黄石
还有传统手工品 角梳雨伞与漆器 曾有福州三宝誉 远近驰名古来稀
脱胎漆器尤为美 轻巧耐用属第一 国际博览多获奖 二百年来名不虚
福州还产寿山石 色彩斑斓好品质 寿山石雕更精美 天然艳色闻名世
龙眼木雕与牙雕 黄杨木雕和竹编 木画纸花与绸花 享有盛誉五洲传
福州自古是我国 对外贸易港口地 汉时即与菲通商 宋初航线又延至
日本阿拉伯各国 鸦片战争后辟为 五口通商口岸之 如今开放更适时
沿海港口十四个 马尾港成福州的 外港可泊万吨级 码头现代化无比
福州历史很悠久 殷商时为七闽地 战国时属越国境 越亡后其孙七世
无疆又迁入闽地 秦设闽中郡管理 无诸受封闽越王 值汉高祖五年时
建都福州称冶城 二千二百年历史 西晋太康三年时 设立晋安郡管理
扩建子城为郡城 太守严高在此地 到陈时又辖三州 闽州丰州和泉州
到唐开元十三年 改设福州都督府 始称福州至今天 五代闽王王审知
将它扩建为王城 其子又将国号改 改国号为大闽国 也称长乐府东都
宋代设立福建路 元设福建行中书 省城地位已确立 端宗赵昰此登基
改称叫作福安府 明末唐王在此地 再次即位朱聿健 福州改名天兴府
福州先后有两度 成为临时帝王都 明清两代为府治 福建省会民国立
五十年代改称市 福建首府名副实 八闽首府为福州 人才荟萃自古始
唐宋八大家曾巩 宋大理学家朱熹 还有诗人辛弃疾 陆游都曾在此地
讲学传授或任职 民族英雄有李纲 文天祥与戚继光 曾在福州将敌抗
现代作家黄芦隐 邓拓谢冰心生长 福州长大名声扬 二七烈士林祥谦
黄花岗烈林觉民 也是福州籍在案 石鼓书院与浙江 白庭书院齐名唤
文化昌盛享美名 海滨邹鲁四方传 福州名胜古迹多 著名鼓山和于山
西湖白塔与乌塔 乌山罗星塔屏山 金山寺与西禅寺 以及附近百洞山
雪峰寺和方广岩 另外福州有历史 多次经历反侵略 留下史迹戚公祠
还有林则徐祠堂 闽王庙和昭忠祠
2 三山
* 三山鼎歭
福州之山有二绝 群翠屏列于西北 三山鼎歭在城中 有人概括景色是
双水环绕海东濒 三山鼎歭双塔立 城中三山即于山 乌山屏山有气势
呈现三角立旧城 东南西南和正北 其中屏山曾经是 越王无诸最重视
扼险建都为据点 于山乌山在那时 汉代前还在海里 清末郭柏苍有记
葭拊草堂集记载 七城水井说汉时 舶碇于还珠门外 若郭之所记属实
其门在鼓楼南边 一片汪洋在这里 于山乌山在楼南 也应处在海水里
福州东南是于山 置今五一路中段 传说闽越王无诸 九月九日这一天
在此登高又设宴 故而也称九日山 仍有九日台遗迹 何氏兄弟时在汉
修真炼丹在此山 因而又称九仙山 于山其形似鳌鱼 海拔八十点五米
名胜古迹有很多 六鳌胜迹传后世 更有二十四奇景 一千多年之历史
文人墨客历代有 流连忘返在此地 赞其自是神仙宅 仙境蓬莱未足奇
近代著名思想家 严复曾在定光寺 寺内法雨堂读书 山中还有戚公祠
纪念英雄戚继光 福州人民特建立 英雄戚继光胸像 陈列祠厅正中立
壁上挂着四幅画 海疆倭患彰史实 率兵援闽扫倭寇 激战三捷展威力
平远庆功扬美名 四副大画提志气 厅中展出戚继光 他藏甲处出土的
战袍甲片军事书 他亲作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著作等 行军干粮光头饼
将门之后戚继光 十七岁时父职承 登州卫指挥佥事 后升都指挥佥事
主管山东防倭事 嘉靖四十一年时 倭寇大举犯福建 闽中危机忽告急
戚将奉命率军去 打破贼巢猛追击 捣毁几处倭贼巢 斩首数千夺胜利
闽越倭寇几乎尽 大败倭戝平海卫 戚将攫升总兵官 经过长期鏖战急
彻底解除闽沿海 残忍倭患终平息 民族英雄戚继光 深受沿海人民爱
许多戚继光传说 精彩故事传后世 如鼎边糊与光饼 征东饼和思儿亭
求卜野绿寺等等 相传戚家军威猛 在连江长乐等地 消灭一万多倭兵
攻克三十多贼巢 余寇落船而逃生 戚家军到福州后 为不打扰老百姓
全军止宿在山上 附近地区众百姓 箪食壶浆去慰劳 省道府县同庆功
山平远台设庆宴 酒过三巡忽闻听 倭酋关田聚残余 攻陷福清县发疯
戚继光马上断定 官府有内线暗应 暴露戚家军行踪 他当众郑重声称
远道而来戚家军 疲劳不堪要休整 席间戚继光走进 内室更衣不放松
传话有事少坐陪 众人把酒兴正浓 痛快直飮至深夜 捷报传来天刚明
众人才知戚继光 出其不意去福清 戚将军借更衣名 带领六百铁骑兵
风驰电掣到福清 顷刻全歼倭贼兵 后来人们为纪念 戚公祠又兴建成
祠附近有平远台 蓬莱阁与醉石亭 补山精舍等诸景 错落苍松翠竹间
构筑精巧很美观 曲径通幽多梦幻 富有园林独特色 传言平远台当年
庆功之时戚继光 酒后来到一石前 石形如榻卧其上 不觉沉睡梦里面
人称此石为醉石 醉石亭在石旁建 正值重建戚公祠 已是一九三三年
于山还有万象亭 亦是于山一胜地 亭形四方矗山腰 周围岩石盘亭立
倚栏西望乌山翠 古塔峭拔耸天立 榕城诸景收眼底 南宋词人辛弃疾
重九登上九仙山 特作西江月感叹 曰贪数明朝重九 接不知过了中秋
人生能有几多愁 接只有黄花依旧 于山还有大士殿 乾隆二年又改建
辛亥革命革命军 总指挥部设此殿 是年十一月十九 晨五时许革命军
从于山上开炮击 福州将军衙署区 部队相继投战斗 屏山制高点占据
主要街道速攻克 敌人投降全缴械 闽浙总督吞金亡 将军扑寿被杀死
一举光复福州城 于山成为纪念地 乌山又名乌石山 矗立福州市西南
海拔仅有六十米 东西相歭对于山 山幽林密风光秀 岩石嵯峨很壮观
古有三十六奇景 遗憾今日早不见 只剩放鹤亭以及 天章台尚可观看
山中还有道山亭 宋郡守程思梦建 唐宋八大家曾巩 曾作道山亭记传
元代黄镇成有诗 道山亭晚憩颂赞 一曰平池雨初晴 二曰日暮眷水深
三曰浅霞坠空阔 四曰规月光已沉 五曰惊波跃潜鱼 六曰过影窥翔禽
天章台上观乌山 夜景甚佳爽心怀 元代诗人萨都刺 作诗晚上天章台
一曰晚凉上乌石 二曰置酒天章台 三曰日夕下山去 四曰海月吹风来
五曰豪气吐千丈 六曰朗吟动三台 七曰白露洒仙掌 八曰银河泻金杯
九曰谁识芙蓉仙 十曰飞身在蓬莱 石刻著称是乌山 摩崖石刻上百余
唐代名家李阳冰 最早刻般若台记 高约一点五丈长 刻記宽度达六尺
上刻篆字二十四 字径达一点三尺 传世题刻极罕见 可惜部分已损毁
乌山于山有传说 它们原是对夫妻 很久以前乌龙江 龙王有个三女儿
乌花娘爱上渔郎 二人每晚都相会 谈情江边渔船上 玉皇大帝巡此地
看中貌美乌花娘 就派二郎神下界 找到龙王去说媒 乌花娘很快得知
便与渔郎速逃离 隐姓埋名度时日 一个自称于员外 一个自称乌夫人
八闽各地都流落 昼伏夜出很谨慎 后来定居在福州 南门附近小柳村
建屋叫作紫霞阁 女儿春桃渐成人 貌美盖世严看管 不叫女儿出家门
村里有个贫少年 李悌聪明又英俊 能歌善画很勇敢 春桃美貌他听闻
每日便到紫霞阁 唱歌盼见姑娘面 一天春桃拉窗帘 恰与楼下李悌见
一见钟情订终身 于员外就把头点 让他俩在紫霞阁 楼上就将婚礼办
婚礼之日鼓乐声 玉皇大帝被惊动 又派二郎神下界 到了小柳村打听
发现乌花娘春桃 二郎神便妙计生 欲将春桃献玉帝 春桃乌花娘被擒
渔郎李悌扑上去 各自妻子抱得紧 念动真言母女俩 施展法术来得神
渔郎夫妇变大山 春桃李悌成岩石 无法拖动二郎神 举起鬼斧把山劈
整个大山劈两半 渔郎化身叫于山 乌花娘化叫乌山 东边于山西乌山
二郎神又挥鬼斧 大岩石也劈两半 变成桃爿李片岩 亭亭玉立在乌山
形如石屏而得名 屏山矗立市北端 又因闽越王无诸 在此山麓把都建
故而又称越王山 屏山高约四五米 周围数里旧称有 总计二十九胜迹
仅存无诸建都处 是为剑池之旧迹 宋代诗人黄裳咏 游览感慨叹观止
人随梦觉几回见 剑色风雷何处觅 惟有越王池尚在 夜来明月古犹今
山南麓有华林寺 建于宋乾德三年 颇负盛名与国内 原越山吉祥禅院
更名明正德年间 规模很大值创建 转轮经藏在西廊 文昌阁在东廊间
东廊还有普陀岩 正殿之后法堂现 法堂西为祖师殿 今皆已废多不见
现存殿宇清代修 建筑风格亦改变 成为重檐歇山顶 面宽七间进八间
大殿天棚上绘有 鸟形及类龙图案 大雄宝殿主构架 宋代风格保存全
宋代木结构寺庙 我国业已不多见 因而华林寺大殿 十分珍贵史无前
* 二塔耸立
福州白塔与乌塔 于山乌山分别立 两塔东西遥相望 黑白相衬互为犄
榕城双塔成胜景 蔚为壮观耸天立 相传一千多年前 王国都城福州立
国王总想扩地盘 欲作一个大皇帝 游方道士对他说 福州像只老龙头
需在乌山和于山 各盖一塔成气候 龙头长出犄角来 长角之龙有成就
国王忙命丞相去 招募塔工抓紧修 当时就有师徒俩 勇敢承担塔工程
几百斤重大石条 垒在塔基座固定 每垒一层土掩埋 铺出路垒第二层
徒弟想用简捷法 师傅固执不赞同 徒弟自己就承揽 于山宝塔之工程
改用方便砖块垒 只需搭个木架撑 就能层层垒上去 师傅塔盖第六层
徒弟六层已完工 劲节盖好第七层 夜里突然起狂风 狂风吹歪徒塔身
师傅帮徒忙扶正 昼夜在塔内抢工 木楔助塔终扶正 师傅耗力献生命
徒弟大悲将塔身 刷成白色表孝敬 翌日国王见塔白 立刻气冲脑瓜顶
认为故意耍国王 杀徒祭塔急下令 丞相建议盖完塔 乌山宝塔待完成
徒弟心想盖完塔 无道国王害百姓 他在塔上题首诗 连夜逃离无踪影
次日国王派丞相 偕同将军去验工 四处找不见徒弟 塔身题诗看得清
盖塔七层城大乱 杀死昏君朝代换 斩草除根保无患 谁愿为王当机断
国王命令他们两 三天之内快行动 龙凤佛像画白塔 乌塔一个月完成
否则就砍他两头 将军丞相紧扑腾 找来许多人盖塔 好不容易盖上顶
但等土退完一看 塔身歪斜二人蒙 眼看人头保不住 二人商量立马动
与其国王杀他们 不如先要国王命 翌日二人骗国王 看塔路上即行动
杀掉国王为王位 将军丞相相互争 福州百姓见他俩 谁都不配王位登
齐心协力杀他们 乌塔一直歪至今 白塔依旧全白身 故事传说莫当真
自然事实非如此 原是闽王王审知 为其父母荐福祉 塔于九零四年立
报恩定光多宝塔 塔七层高四一米 塔内轴为砖砌成 木阁楼在外层立
定光多宝碑记载 在此宝塔开基时 发现地下有宝珠 光芒四射定名字
塔名就叫定光塔 明嘉靖十三年时 塔遭雷击楼烧毁 只余砖轴巍然立
十四年后重修建 木梯架于砖轴内 砖轴全涂上白灰 变成白色砖塔立
福州最高建筑物 俗称白塔到今日 塔内木梯达塔顶 各层塔门可通外
崇妙保圣坚牢塔 乌塔原来正名是 塔身石料略显黑 俗呼乌塔传后世
前身是唐净光塔 皇帝李适作寿时 福建观察使柳晃 为他祝寿祈福立
此处佛塔后倒塌 今存石塔是延曦 王审知的第七子 重建石塔乌山立
虽较白塔略矮小 建筑精巧雕刻细 造艺远胜于白塔 该塔第一层塔底
精刻浮雕龙凤纹 基座刻覆莲瓣记 六十二尊诸佛像 刻在每一层塔壁
当为五代时作品 塔刹自下而上起 为覆钵覆莲宝盖 相轮露盘很峭丽
上顶光为铜葫芦 铁风铃各檐角系 造型古朴又大方 乌塔工艺极精致
历史文化珍贵品 五代闽国建工艺 170
3 西湖
福州西湖始凿于 晋代太康第三年 潴西北诸山之水 郡守倡修灌农田
唐末辟为游览区 五代王审知次子 王延钧称帝兴起 在湖滨广筑宫室
人们号称水晶宫 亭台楼阁多处立 湖中设起雕镂船 西湖几成御花园
一九一四年西湖 正是辟为大公园 三百多亩阔湖面 陆地水面相埓连
西湖素以灵秀著 三个小屿在湖间 孤山屿和官家村 以及谢平屿共三
陆屿之间有三桥 飞虹步云玉带连 形成和谐一整体 园中还有寺庙建
建于唐代开化寺 后来清朝又重建 明朝建立宛在堂 历代诗人纪念堂
东坡曾喻杭西湖 是为西施妙梳妆 福州西湖虽较小 长堤卧波闪闪亮
垂柳夹岸景色美 曲水迂回更迷茫 细波轻泛富诗意 亭台楼榭水中映
益觉朦胧又羞涩 柔情似水淙淙淌 辛弃疾喻更动人 西施未嫁真漂亮
现代作家郁达夫 历游两湖评价祥 杭州西湖多青山 高地远近差不多
俗眼看来虽悦目 终觉少变欠切磋 福州西湖则不同 低岗淺埠于近侧
城内乌山与屏山 城外大梦祭酒岭 似断若连连实断 远处东望山连峰
莲花一路向东驰 直到海云深处行 有时夕阳正夕照 有时明月东方升
这一排东头奇峰 真若在股掌之中 山上危崖及禅林 僧舍禅房看得清
虽与西湖之距离 并不迫在眉睫中 可也不远在千里 正如硬纸写黄庭
绍熙三年辛弃疾 福州西湖两度游 一次福州正下雨 辛弃疾偕同好友
陈端仁撑伞感叹 山河破碎何长久 辛弃疾愤然挥手 北指应道杭西湖
歌舞闹得乌气瘴 清净还是小西湖 报国无门铁血男 满腔怒火发无处
眼望雨中卧龙山 诗兴大发随口赋 启曰翠浪吞平野 接着又曰挽天河
接着曰谁来照影 接着曰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 接约略西施未嫁
把小西湖唱绝了 好一个西施未嫁 陈端仁拍手叫绝 辛弃疾将这闕话
精心写在小纸笺 送给陈端仁保管 福州西湖有誉称 西施未嫁成名片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