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在经历疫情三年之后,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充斥在生活中,而最明显的就是年轻人失业或收入下降,让习惯超前消费的年轻人背负了巨额债务,甚至于还连累了亲属好友、通讯录、通话记录里面与债务的人,让他们因为自己的牵连遭受了一场“无妄之灾”。
信用卡、网贷委托的身份不明人员又催债了,接通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求他们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提供银行或P2P平台委托他们的证明,提供自己欠债的证据,按理说,这是年轻人接到电话后最基本的操作,但就是这种最基本的操作,却被这些身份不明人员威胁、辱骂,甚至还私自将毫无依据的把年轻人定性为“失信人员”,而这种操作基本上每个接到这些身份不明人员电话的年轻人都会经历。
接到陌生电话核实对方的身份是一种基本又常见的操作,为什么这些利用虚拟拨号软件给年轻人拨打催债电话的身份不明人员为何如此反感呢?他们到底是在反感什么呢?
据了解,这些身份不明人员在给年轻人打电话的时候,基本上都自称为是受到银行或P2P平台的委托,而这种“委托”似乎有点见不了人,因为当接到电话的年轻人要求他们证实一下他们自己是否是这的受到银行或P2P平台委托,提供一下能证明自己是银行或网贷平台委托他们的证据,但他们似乎害怕年轻人得到他们提供的证据一样,借着各种理由拒绝提供相关的信息,甚至于为了逃避提供这些证据,还在电话中辱骂年轻人,这让年轻人更加的觉得这些身份不明人员自称的“催收”身份是不是真的了。
有些年轻人在接到这些电话之后,首先会向涉及到的银行或P2P平台核实,而在核实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因为没有这些身份不明人员的身份信息,也只能向银行或P2P平台客服反映自己的遭遇,提供他们使用的座机或手机号码让他们核实,但是,这些年轻人往往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银行或网贷平台不会委外这些身份不明人员,因为我们是合法合规的银行或P2P平台,但是,当年轻人质问这些银行或P2P平台客服,既然不是你们委托的催收,他们为什么会持有我们在你们银行或P2P平台上的个人隐私信息呢?
这个问题有很多年轻人,几乎询问过所有的银行或网贷平台,但得出来的结果却没有结果,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更是因为,如果他们不做出合理解释的话,银行或P2P平台客户信息泄露就会成为最大的问题,而很多年轻人认为,银行或P2P平台客户信息泄露现在都已经成为定局了。
如果不是银行或P2P平台提供给他们的,我们实在想不通这些所谓的催收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能获取到银行或P2P平台客户的个人隐私,我们觉得银行或P2P平台称对此不知情,这完全就是不可信的,甚至还有的网友质疑银行或P2P平台是通过交易的方式向这些身份不明人员提供客户信息,形成为非法出售或转让公民个人隐私信息的违法行为了。
也有的网友认为,银行对于客户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级别如此之高,我们实在想不通这些身份不明的催收人员该有多大的能力能获取的银行或P2P平台的客户信息,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是银行或P2P平台自己提供给身份不明的催收人员的,要不然,银行级别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不成为最大的笑话了吗?
其实,我们也知道在年轻人逾期之后,银行或网贷平台有权把这些债务以“债务转让”的方式出售给第三方,但是,第三方到底是谁?这被出售个人隐私信息的当事人是有权知道的,而并非是像最近这几年这样,到底是谁给我们打催收电话,为什么不使用实名制号码,反而使用一些非法的虚拟拨号软件或改号软件呢?
最关键的还是,银行或P2P平台通过“债务转让”的方式到底都“转让”了一些什么样的个人隐私信息呢?为什么这些年轻人的亲属好友、通讯录、通话里面与债务无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这些所谓的催收也会知道呢?最可怕的是,为什么这些所谓的催收会持有用户在借款时被获取的通讯运营商的信息呢?这一点难道银行或网贷平台不该解释一下吗?
最可怕的是,一些P2P平台背后的资金方并不是个人或其他企业,而是一些服务本地金融的村镇银行,他们通过P2P平台向全国年轻人发放含有砍头息的贷款已经违背了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了,甚至形成了村镇银行跨区域,跨地区发放贷款,违背了村镇银行服务本地金融的基本定性。
而要知道,通过这些P2P平台发放含有砍头息的贷款风险是非常高的,这些村镇银行一意孤行操作这种高风险违规贷款,出现问题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因为他们是村镇银行,就算他们违规发放贷款又能怎么样,就算他们违背合同法规定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又能怎么样,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拥有这样的资本,如果他们违规发放的贷款逾期了,他们还能利用自己能上传个人信用报告负面的优势,利用个人征信惩戒或逼迫这些逾期的年轻人还钱,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这些村镇银行上传的个人信用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有很多年轻人已经依法履行完自己的还款义务了,甚至于还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还款义务,但是,由于他们依法履行还款的金额和他们要求的金额存在较大的出入,那么他们就会利用这一点,采用上传个人信用报告负面的行为逼迫这些年轻人偿还无效的债务,这难道不就是在敲诈勒索吗?
说起各个人征信,如果放在以前,很多年轻人对于征信上存在负面是非常紧张的,对于个人征信系统也是比较尊重的,但是,如果这些个人征信报告中的数据信息不真实、不公平的情况下,那么个人征信的公信力就会下降,甚至于会导致年轻人对于个人征信系统失去信任,慢慢的就会进入衰退期,失去了一个个人征信的权威,如此以来,个人征信就会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唾弃”,失去了个人征信是促进诚信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才是最可怕的问题所在,大家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