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对杨绛先生说:“你们夫妻是大学者、大作家,还培养出了优秀的女儿,可谓是拥有大成就。”
杨绛回应道:“作家不算什么大成就,我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一个好家。”
到了一定年纪,经历了太多世事,看淡了名利得失,最大的幸福便是:
家门和顺,儿女孝顺,岁月平顺,一家人在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兴旺。
好的家庭,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后代;子孙优秀,是一个家庭走向兴旺的关键。
十年后,真正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4种家庭。
01书香浓:朗朗读书声
苏轼在《三槐堂铭》中写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如果说忠厚是做人的根基,那诗书则决定了处世的层次。
一个家庭世代传承的过程中,留给子孙再多的钱财,都不如给他们留下浓浓的书香气。
晚清名臣曾国藩所在的曾氏家族绵延十代,后代人才辈出,大多都是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
而曾国藩立下的家规中就有这样一条:“诗书,起家之本。”
他常常教导儿子:“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也时常告诫子弟:读书不要设限,熟读四书五经的同时,还要多读史书、《了凡四训》等各种优质书籍。
平日里,为了给儿孙做好表率,曾国藩每天坚持读书,不管公务多么繁忙,他都不会停止“读三页书”的习惯。
长此以往,在书籍的熏陶下,曾国藩成为了一代大家,曾氏也将“耕读”的治家之道代代流传了下去。
读书,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
书读多了,眼界就开阔了,认知就提升了,内心就丰盈了,精神世界也会因此变得富有。
一个家里,有了书籍的滋养,孩子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从而丰满自己的一生。
一家人在一起,即便没有豪华的车子、房子,只要有书相伴,灵魂始终是富足的。
正如那句老话说的:“一切外界的物质都可能被毁掉,但一个人肚子里的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也拿不走。”
耕读传家继世长,书房修心抵万金。书香门第,必有福气。
02烟火旺:锅碗撞击声
黄磊说:“做父母亲的,给儿女最好的礼物,就是那些做给孩子一餐又一餐的饭。”
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看似简单,但其中体现的正是家庭的温度。
锅碗瓢盆相撞的声音,就是人间烟火气,烟火旺盛的家,才会时刻保持温暖。
看《人世间》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十分羡慕周家的相处模式。
每年过年,是周家团聚的日子,老老少少围炉而坐,一边有说有笑,一边包着饺子。
厨房里,大人用心准备着年夜饭;院子里,孩子无忧无虑嬉戏打闹着。
岁月最美好的模样,莫过于此。
当家中只剩下秉昆和周母两人时,周母也会悉心打理好家中琐事,做好每一顿饭,虽然条件艰苦,日子也能过得红红火火。
看到儿子工作太劳累,周母还会为秉昆炖上一碗红烧肉,安抚他的心情。
后来周母昏迷在床,周家又遭种种变故,郑娟接过了照顾周母的重担,每天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为秉昆和孩子准备好饭菜,让周家始终维持温馨的状态。
生活最本真的样子,在厨房的各个角落里,也藏于柴米油盐的细枝末节里。
很喜欢陈大咖在《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中描述的状态:
“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的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什么是家?
三餐四季,在一蔬一饭间收获温情,围炉而坐,在旺盛的烟火中感知幸福。
和家人在一起,厨房有声,餐桌有饭,纵然没有山珍海味,亦能品尝到人生最好的味道。
03家风正:严立规矩声
古语有言:家风正,则后世兴;家风不正,祸患不远。
家风,是一个家最贵的财产,也是最稳固的基石。
没规矩的家庭,养出的孩子大多缺乏敬畏心,为人处世没有分寸感。
有规矩的家庭,往往走出的是做事有原则、做人懂感恩的孩子。
作家刘墉说的很对:“你不舍得给孩子立规矩,就会有人给孩子长教训。”
严立规矩,是稳固家风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
郭德纲在一档节目中提到过自己的教育理念:
如今快五十岁的他,每次见到父亲时,依然是规规矩矩,十分尊敬,不会有任何轻浮的举动。
正是因为有他的教导和示范,儿子郭麒麟也时刻保持分寸,面对长辈有礼有节,对待旁人也是尊重和善。
而这些,就是他们家的门风。
那档节目的最后,郭德纲感慨道:“天下爹娘没有不疼孩子的,但是你宠着,外面的人不会惯着,你把孩子管好了,外面的人才不会说他。”
放纵不管,不如立好规矩;万贯家财,不如良好家风。
在家规严明、教育得当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自会少吃亏,多享福,能立足。
该管的时候管,该罚的时候罚,该言传身教的时候不偷懒,该树立规矩的时候不大意,就是给儿孙最好的礼物。
一个家庭,有规有矩,有尺有度,世世代代,才能长盛不衰。
04人心和:家人欢笑声
穆尔有句话饱含哲理:
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世界,回到家里,就找到了。
有房子的地方不一定是家,一家人和和气气、笑声常伴才是完整的家。
手足互相扶持,夫妻相互包容,孩子懂得孝顺,即便再苦的日子,也能找到甜意。
之前读到过杨绛先生家中的相处日常:
一次,夫妇俩带着女儿钱瑗去饭馆吃饭,吃饭时,钱瑗一直在认真观察旁边其他桌的顾客。
杨绛见状便问女儿:“你老是盯着人家干嘛?”
钱瑗回答道:“你看,那家孩子的父母在吵架,那家孩子的父母在拌嘴。
我一直觉得父母恩爱的小孩很幸运,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因为你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孩子。”
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几十年,很少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夫妻俩都是有商有量,体谅对方。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钱瑗,不仅性格豁达开朗,还会真心诚意去爱护身边每个人。
真正幸福的家庭,正如《我们仨》中写的那样: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不论多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一个家庭里,父母用什么方式相处,孩子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父母给孩子传递什么能量,孩子就会走上什么样的路。
人心聚,则诸事可成;人心和,则家运昌盛。
家人之间,管住脾气,收好怨气,大事商量,小事原谅,不翻旧账,家的风水才能越来越好。
▽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中讲到: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先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你希望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就应该先经营出什么样的家庭。
永远不要忘了:家庭是因,孩子是果。
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以及家庭的悉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