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293|评论: 1

[文朋诗友] 《红楼梦》迎春:懦弱,不是一个人的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部红楼,写尽红颜薄命的故事。

贾府家族的四姐妹,从元春到惜春,也都逃不过“原应叹息”的伏笔。

而其中被称为“二木头”的迎春,更被世人冠以“懦弱”的标签。似乎在与她狭路相逢的命运里,只因天性的懦弱,最终铸成自己被虐致死的悲惨结局。

殊不知,即便卑微如一粒种子,也会在磐石隙缝里顽强求生,谁会主动放弃与生俱来的生命意志,而盲目求死?

正如她不甘的呐喊:“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

当我们看别人的故事,就像在岸上观看颠簸海面上的船只,又像在高高城堡上俯视脚下的厮杀,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错误、流离和迷乱。

可如果自己身在其中,才知道和命运抗争,有多么艰难。

有人说,遇到迎春那样的处境,即便是强悍有谋的凤姐抑或探春,也未必能“羊脱虎口”。

对于善良而苦命的迎春,她的懦弱背后,掩藏着人生三大真相。

640
不敢争的人生, 过度畏惧丧失了底气

身为贾府二小姐的迎春,在整部《红楼梦》里,并不是什么出彩的人物。

每每在重要场合,在长辈和众人面前,她是被匆匆忽略的那一个;往往在重大活动中,特别是姐妹们吟诗作赋或嬉戏玩乐中,她是不善言谈、常常缺席的那一个。

才情一般,才艺了无;谈吐无味,颜值普通。

这样一个女子,就像屋后的小花,受不到焦点瞩目,也得不到关照爱护。

若是如此默默盛开,也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幸福。

然而,偏偏这朵不起眼的小花,又长在一片阴暗、冰冷的土壤中。

640

生父贾赦,从来看重钱财声色,对这个女儿视而不见。

不仅如此,这位父亲还难以想象的暴虐,在家里耀武扬威。

遇到不满意、不痛快,就诉诸暴力。唯一的儿子贾琏,动辄惨遭毒打,遍体鳞伤。

而生母早逝,母亲邢夫人更是以刻薄、冷漠闻名,对迎春从来只有挖苦斥责,没有一丝温情。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迎春的内心只有害怕和恐惧。

她恐惧暴力的父亲,害怕薄情的母亲。

正如在一个氧气稀薄的密闭空间里,她战战兢兢,不求获得从容舒展,只恐无法生存。

于是,她不敢随性行事,不敢自信表达,更不敢大声说话。

诗社中,作为副社长的她,靠抓阄来定诗题、韵脚,似乎这样把自己的特权置之度外,才让外人看来最是公允。

640

那一回,自己的乳母聚众豪赌被问罪。其儿媳来求迎春去说情,而就在一番唇舌中,丫鬟说出了迎春的首饰累金凤,被乳母偷去赌钱的事实。

对方竟恼羞成怒,污蔑迎春拿了乳母的钱,甚至揭到了其母邢夫人的短处。

如果只牵连到自己也就罢了,听到连母亲也被触及到了,迎春的心便觉得一紧。

牵一发而动全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到邢夫人那冷漠的脸,迎春不寒而栗。

于是,平儿为她公断时,她会说:“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

一个主子小姐,遭下人偷窃和污蔑,却毫无硬气,主动妥协。

只因她不敢和人争,就像在黑暗中独自过独木桥,一旦用力发声,反而失去平衡。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同样是贾府小姐的探春,为什么却强悍而自信,赢得尊严和体面?

试想,探春深受老太太、王夫人的器重和宠爱,又是姐妹们仰慕、欣赏的对象,无论才情、魄力都让人无可挑剔。

她的底气和信心,当然是超乎寻常的强烈。

640

就看抄检大观园时她对自己丫头的霸气袒护,被老妈子浅薄时那清脆、爽亮的一耳光,她敢当众表态:“明儿一早,先回过老太太、太太,再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着,我去领!”。

即便举止出格,她也敢先斩后奏、事后请罪,因为她心有胜算,老太太们肯定站在她一边。

而迎春又从哪里去找这份巨大而直接的勇气?

举目后顾,一片茫茫。她没有底气和硬气,只有摆脱不了的畏惧。

有人说,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怀揣着害怕依然向前。

面对让人压抑而畏惧的家庭环境,幼小的迎春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不事声张、明哲保身,以为如此便是一份保全。

可这份不争,却会让自己更为被动,身处困局而找不到出口。

人生不是因为退让,就能避免伤害。

有时候,越是身无可退,越要鼓起勇气、破釜沉舟,为苦涩的生命打开出口。

永远不要忘记,除了别人,还有自己,才是最大的底气。

640
不愿争的生活,一味清高成了借口

杨绛曾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道德经》亦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诚然,与生死存亡有一定距离的争斗,我们当然可以划定界限,选择清高,不受其扰。

可是,当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时,奋起直争才是明智。

于是,那一幅最经典的情景画面,就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迎春的懦弱。

当探春和平儿为迎春乳母一事要打抱不平,丫头们也替迎春据理力争时,迎春却似世外高人一般,自己拿着一本《太上感应篇》,看的入神。

所有的人都感到无可奈何,又哭笑不得。

伶俐的黛玉也点评道:“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看到这一幕的人,觉得迎春果然是“木头”,对自己的利益无动于衷,更对他人的帮助视若无睹,不通世故人情。

可想到迎春的日常表现,她何尝不是一个看淡一切、不屑争斗的人呢?

640

犹记元妃省亲时,迎春写了一首小诗: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她的生活理想非常单纯,就是希望能在安静中,舒畅一下神思,别无所求;她奉行的是“我不犯人,人莫犯我”。

对她来说,一只累金凤算得了什么?为了这点俗物,她要费口舌与自己的乳母对质,要一番解释说明,要一番繁琐应对,何苦给生活添堵,给自己找不乐?

对她来说,能不受打扰,一心专注地平静生活,就是最大的喜悦和满足了。

她真的不愿争,不想争,不屑去争。

世间就有这样的人,不屑卷入世俗的繁琐,不愿被一地鸡毛的现实负累。

然而,真正的生活从来都是相互的。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有时候,不经历现实的凄风苦雨,不体察世态人情的丑陋险恶,又怎能求得真正的自由和宁静?

不愿争,恰是一种盲目的清高,让迎春一次次失去生活的历炼,活在自己狭隘的世界。

人间不是世外桃源,没有不食烟火的高人,为尊严和体面而争,是一份庸俗,却更是一种清醒。

640
不会争的命运,盲目忍受酿成悲剧

鲁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诨名“二木头”的迎春,人说“被针戳了都不会哎呦一声”。

可这样的人,因其独有的淡泊、隐忍,也拥有自己的知音。

贴身丫头司琪常年守候在迎春身边,最是捍卫迎春,对她照料有加。

然而,那一天却因和表哥有染,要被赶出贾府。

主仆一场,司琪心想迎春一定会替自己说情,可迎春却说了一句大实话:“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

此时的司琪竟无言以对,而说出此话的迎春也早已泪流满面,自己怎会如此无情?

她是真的感到难过,可是怎样争,才能让司琪留下,让自己不受牵连,她真不知道。

她没有像探春协管宁国府那样经过历练,没有从小得到如王夫人般全心的教养,她不知道该怎么去争,她压根不会争。

640

同样是人,正因爱和背景,让人有了不同的性格和表现。

就像一个驰骋疆场的勇士,和一个从未经历战争的平民,谁能掌控厮杀的局势,甚至反败为胜呢?

不敢争,是一种思维模式。

不愿争,是一种情绪模式。

不会争,是一种行为模式。

迎春以为与世无争 ,起码能图个太平。

可命运对这个无怨无求的人,却并不垂青。

为了偿还赌债,狠心的父亲以婚姻的方式,把迎春抵给了衣冠禽兽的孙绍祖。

也许,单纯的她以为,嫁给谁都无所谓,只要自己不招惹、不纷争,生活也会似流水流淌而过。

可在这样的现实前提下,又遇到这样的薄情人,这样的想法只是一派天真。

没有柔情蜜意的婚姻里,她感受的只是暴虐的凌辱和拳打脚踢。不到一年光景,就香消玉殒。

640

在那至暗的日子里,迎春有没有想到自救,哪怕逃跑或是怎样?

她只是忍气吞声、任其蹂躏,苦苦捱到生命的最后时分。

除了忍耐退让,她不知道,也没有学会,和命运搏斗,向生命抗争。

没有人生来就会为自己争取,也没有人偏爱蝇营算计。

生存的智慧,只能靠走进现实,观察磨砺,而不是安于一隅,独善其身。

可迎春在平日的生活里,却恰恰选择了处处回避,不参与、不理论的方式。

当你孤芳自赏舍弃了生活,生活也会慢慢抛弃你。

而一朝遇到狂风骤雨,便不知躲避和自保,只能束手就擒。

640

当我们看尽红楼的故事,方知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有诸多原因。

环境往往左右人们的状态,自我是命运的主宰。

然而,只有突破自身的局限、认知的桎梏,方能看清形势,扭转败局。

身处命运的大网,多少人往往不自知地成为那个懦弱的人、可怜的人,变得不敢争,不愿争,不会争。

可懦弱不是一个人的错,它只是一种不易察觉的伤和痛。

愿我们从迎春的故事里,不再嗟叹命运的不公,不再慨叹自身的囧境。

而是抬起头,勇敢的争取,有力的捍卫,智慧的权衡。

写到这里,眼前浮现一幕场景:

春日里,一位姑娘肌肤微丰、腮凝新荔,独自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着茉莉花。

此时的她,多么沉默,却又温暖可亲……
作者 | 远山近水,个人公众号:远山近水读经典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