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乾隆,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无数电视剧里所描绘的“多情皇帝”、是“康乾盛世”。
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百家讲坛》讲师张宏杰在《饥饿的盛世》中却讲述了和我们惯有认知中不同的、盛世的另一面。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的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
英国人想象中的中国是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
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绝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
张宏杰|重庆出版社
张宏杰评价道:乾隆是成功的,他统治下的中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将康乾盛世推向巅峰;乾隆也是失败的,晚年时白莲教起义爆发,身后是一个逐渐衰败的王朝。
他的前半生,励精图治、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后半生却性情大变,以收受贡品为乐,从而带来了官场的腐败、人民生活的凋敝。
在短短十多年里,乾隆的个性和统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改变又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对待欲望的方式,会有怎样的影响。
张宏杰介绍,皇帝虽然富有四海,却不能任意支配国库来满足个人消费。
清代,皇帝的私人财政和国库是分开的,国库由户部掌管,皇帝的私人财政则由内务府掌管。
皇帝的个人财富主要看内务府的理财能力,包括他们经营皇家庄园的收入、通过经商、放贷等方式赚得的财务。
除此之外,就要靠各地给皇帝的进贡。
内务府经营水平有限,不管国家税收如何迅速增长,皇帝个人的收入却是基本固定的。
所以,官员们进贡与否,进贡多少,贡品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皇帝的生活质量。
在乾隆即位之初,他是拒绝进贡的。他曾下诏书说自己身在丧中,无心享乐,要求各地大臣在三年之内停止进献各种贡品。
三年守孝期满后,他还是不收贡品。
他说,“地方大臣们进贡,不过是想借此与我联络感情,建立情感上的沟通。君臣之间不必搞这些虚文,只要把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我跟你的感情就会好。”
然而到了乾隆晚年时,他一反初衷,私欲大涨,进贡之风盛行。
史料记载,在他66岁东巡山东时,沿途挤满了前来接驾的王公大臣,不只是沿路河北、山东的地方大员全数到来,还有附近的蒙古王公,几处盐政织造,甚至远在湖广、四川、广东的封疆大吏也来了。
他们争先恐后来到山东,就是为了给皇帝进贡。
有人准备了金锭供皇帝一路上赏赐他人使用;有人进贡数车衣料:贡缎、宁袍、乌云豹、貂皮等等。
由北京到山东,每个驿站都有大量的贡品在等着皇帝。内务府派出大量接收人员,源源不断地将这些贡品装车运回北京。
晚年时有如此巨大的转变,一大原因就是乾隆忽略了一点——欲望是压抑不了的。
一出生就是天潢贵胄的生活,让他从小就被培养起了无比精细的欣赏品位。
十几年皇帝当下来,他一路顺风顺水,成绩超乎预期,自信心也直线增长。事业与生活,他自认为有能力兼顾,没有必要再苦着自己。
皇帝做到第十六年时,进贡的大门第一次被打开。
那年他第一次南巡,同时是太后的六十大寿,皇帝下旨说,两逢盛典,许多大臣一再要求进献贡物,以表微忱。如果他一概拒绝,似乎不近人情,所以就收一点吧。
然而享乐之门一旦打开,就只能越开越大。
从此之后,为皇帝准备贡品,就成了官员们一个重要的,甚至是最为重要的工作。
他们逐渐摸清了皇帝的喜好,钟表、字画和古玉,最讨皇帝喜欢。另外,扳指、鼻烟壶、小刀等,也容易被皇帝收下。
晚年时期,乾隆对自己的统治成果很满意,讲究和奢侈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一次,大臣送来很多东西,其中的“镶玻璃洋自鸣乐钟”和“镀金洋景表亭”皇帝特别喜欢,他发话:“这两件东西很不错,以后多找几件类似的送来,不必在意价格。”
此话一出,整个官场都知道皇帝喜欢西洋钟表,广州的西洋八音盒等售价因而猛涨。
对于珍品字画、古玉的兴趣,也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收藏家。
进贡之风兴起,影响的不仅是乾隆和官员本身,也打开了官场腐败的大门。
送到皇帝手里的一万两,可能意味着督抚们从州县官员那里剥削了十万两,而州县们则完全有可能从民间剥削了百万两。
羊毛出在羊身上,每一件精美绝伦的礼品,每一件都是民众的膏血凝成。
同时,皇帝对物欲不加节制的追求,也带动了官场的奢靡之风。官场之上,官员们整日比的是谁家的厨子好,谁请的戏子高明,谁收藏的古玩稀奇。
张宏杰在书中写道:“专制政治中,皇帝是整个国家的神经中枢,官僚体系的精神状态就是皇帝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放大。不但是人亡政息,同一个统治者的心境变化,也可以使国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皇帝的勤奋进取,经过官僚系统的层层传导,最后抵达社会可能只剩百分之十。然而皇帝的松懈懒惰,却会被官僚系统层层放大,抵达基层,会扩大十倍、百倍。”
而乾隆前后半生的转化、康乾盛世的坍塌,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在于对欲念的掌控。
欲望是人之天性,它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只会在压抑中积蓄力量,寻找反弹的机会。
心理学中有一个“禁果效应”,人被禁止做某件事时,反而会更迫切期望去做这件事。
小时候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更喜欢吃零食来补偿自己。
欲望是无法压抑的,也是无法逃避的。接纳自己的欲望,在自己可以做到的范围之内满足自己,用智慧和欲望和解,一个人才可能掌控欲望。
有句话说,“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欲望,欲望无法避免,能做的只有尽力不被欲望侵蚀。”
与每个十点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