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180|评论: 2

[民生杂谈] 内存已满舍不得删,你是否患上了“数字囤积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4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换了新手机,旧手机里的照片、视频、文档一个都不舍得删除,连聊天记录都恨不得全部迁移到新手机里;网上冲浪,看到有用的信息,总是忍不住随手“码住”,收藏夹列表满满当当,却没有几个能被再次点开……如果不幸“中枪”,可能需要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数字囤积症”。所谓“数字囤积症”,用学术一点的语言解释就是“数字文件的积累致使个体降低目标检索能力,最终导致个体的压力和混乱”。互联网时代,人们用“数字仓鼠”这一生动的形象来指代那些热衷于囤积数字化信息的人。他们往往痴迷于收藏电子媒介中的内容,而且很少会清理和删除囤积的东西,就像一只小仓鼠,乐此不疲地将存储空间填满。在信息日益碎片化的当下,受“数字囤积症”影响的队伍十分庞大。有网络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囤积信息,其中有一半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可能已经变成了一只“数字仓鼠”。为什么热衷于囤积信息?从客观条件上看,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与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每一天,我们都在使用各式各样的APP发送消息、浏览资讯、分享照片,生产着海量的电子数据。而与有限的物理空间相比,赛博空间能够无限膨胀,只需花一笔不太多的钱,便可以升级网络云盘或者购买新硬盘,轻松获得更大的存储空间。在这些便利条件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人养成了囤积信息的习惯。从主观动因上看,人们囤积信息的动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出于工作与生活的需要,进行工具性存储。比如,将工作中的文件资料归类存档,需要时调取使用;把网上看到的健身视频、烹饪教程、旅行攻略放进收藏夹,方便日后浏览;等等。另一种是情绪性存储,为了记录有意义的人生片段和瞬间。和亲人的一张合影、与朋友的一张聊天截图、手机备忘录里的一段话、路上抓拍的一朵云……这些零零碎碎的数字痕迹,细细密密地编织起来,拼凑成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回忆,帮助用户定格时间、对抗遗忘。无论生活在什么时代,人们始终有保存和记录信息的需要。只不过在电子设备高度普及的当下,抽屉里厚厚的办公文档变成了电脑中的一个个Word文件,相簿中泛黄的老照片化作了应用软件“那年今日”的图片动态。信息储存的媒介与形态变了,但内核没有变。应当说,无论是出于工具性还是情绪性目的,合理有效地存储和使用信息都是必要的,也是数字社会必备的一种生存智慧与能力。只不过,如果不考虑实际需要,盲目而不加选择地囤积信息,甚至为了囤积而囤积,反倒可能容易为海量的信息所累。一方面,“什么都想保存”“什么都舍不得删”,不仅会增加检索信息的成本,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带来无序感和混乱感;另一方面,囤积了却不使用,这些信息的价值便所剩无几。有网友坦言,看到网络上的干货帖,“一键收藏”时总想着“现在很忙,以后再说”,可是“以后”却永远没有到来;还有网友表示,逛博物馆时习惯用手机将文物介绍匆匆拍下来,“回去再看”,最终却是“相册满满,脑袋空空”。可见,堆积过量无用的数字信息,变拥挤的是虚拟的数字空间,影响的是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许多“数字仓鼠”已经行动起来,努力戒除“数字囤积症”,倡导“数字极简主义”。比如在网络小组“收藏夹不吃灰”里,有人定期给手机内存减负,有人分享每周清理一个收藏夹的经历,通过种种努力,让数字空间变得更清爽,让生活变得更轻盈。不过也要看到,“数字仓鼠”和“数字极简主义”代表的只是不同的信息收纳偏好,没有明确的好坏高低之分。如果信息囤积行为能够带来更多掌控感与安全感,同时没有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扰,那么做一只快乐的“数字仓鼠”也没什么不妥。毕竟,储存信息的目的是让生活更方便、更美好,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在数字社会中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3-3-12 12:33
赞👍🏻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