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正式发布2023公园城市花粉指数。
春季,是不少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灾难”:鼻涕眼泪横飞,接连的打喷嚏头疼,皮肤瘙痒红肿难忍……
从2018年开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过敏反应中心,长期对成都市区花粉分布情况进行监测。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过敏反应中心副主任孟娟介绍,近几年的监测数据,与30年前,同科室一位已退休老教授所做的研究数据对比,成都地区近几年的花粉总量,是30年前的19倍。
成都近期哪些植物容易致敏?预防措施是什么?一文带你了解!
①
致敏祸首不是鲜花?
3月1日上午8点半前,放置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技楼楼顶的花粉收集器刚刚完成了每周一次的更换采集。到中午12点,约4个小时,圆形的采集器大约转动了8毫米长度,已经明显能够看到采集器上的灰色痕迹。
“我们涂覆了白色凡士林,对漂浮在空中的花粉起到黏附的作用。”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过敏反应中心技师贾巧茹解释说,这套拖着“大长尾扇”圆柱形的花粉收集器,依靠太阳能和风力转动,能够保证从风吹来的方位抽吸到花粉。
“从2018年开始,我们对成都城区的气传花粉进行了监测,主要针对空气中漂浮的花粉,都出现在什么季节,有哪些品种,以及数量情况。”孟娟解释说,连续多年的监测数据,与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位退休老教授在30年前所做研究数据比对发现,现在的花粉总量,是30多年前的19倍,部分种类花粉,甚至是30年前的80多倍。
出人意料的是,提到花粉过敏,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远离玫瑰、百合、栀子花等这类花香扑鼻的鲜花,“有不少患者来医院确诊之后,都说要回去把家里种的花扔掉。”孟娟解释说,实际上,这是花粉过敏患者中常见的误区。
花粉过敏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树和杂草的花粉。
“家中种植的一般都是观赏性花卉,花粉量不大,且通常是虫媒花,主要依靠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颗粒大、粘性大,不容易在空气中传播。”孟娟说,而致敏性花粉,通常是风媒花,没有香味和鲜艳的颜色,不能吸引昆虫授粉,只能靠量取胜。“所以风媒花的花粉通常质地很轻,可以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 比如,杨树、榆树、柏树、桦树、梧桐、构树等。
②
成都春秋两季常见致敏性花粉
是哪些?
根据监测数据,成都有两个花粉季节,分别在春季和秋季。
成都的春季相对暖和,最早的花粉散播,出现在立春左右。“比如今年2月1日,我们就监测到了圆柏的花粉,最先出现。”孟娟说,这是成都春季最常见的致敏性花粉,通常要从2月持续到3月底。进入3月,气温升高,花粉种类也逐渐增加,构树、梧桐树、桦树,纷纷加入了“祸害”队伍。“尤其是构树的花粉,现在的监测数据,约是30年前的80倍,也是增加幅度最大的一种。”到了秋季,成都地区的过敏性花粉“主角”就成了葎草和蒿属类植物花粉,也就是杂草类的花粉。时间要从8月底持续到10月底11月初。
孟娟介绍说,和前几年采用的“重力沉降法”相比,今年,中心利用了专门的花粉收集器,采用国际更认可的花粉监测方式,得到的数据可以直接与国际数据对比。“重力沉降法,主要是把涂了粘附剂的玻片自然暴露在空气中,靠花粉自身的重力沉降到玻片上完成采集,但是有一部分质量很轻的花粉,或者受到气候环境影响,可能沉降不到玻片上,也就采集不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技师贾巧茹正在提取花粉收集器中的样本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院成立的监测小组负责人李梦霞介绍,虽然近期开花植物种类多为“虫媒花”,但仍有少数强致敏植物开花,空气花粉浓度一直维持在50粒/千平方毫米左右,浓度较低。
但3月1日,花粉浓度已经上升为85粒/千平方毫米花粉,指数为二级,易引起轻度过敏,预计有11~25%的患者会出现症状。
③
如何预防、就医?
从临床上看,到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也印证了成都“花粉季”的时间。
“到花粉季,过敏专科门诊一半的患者,都是花粉过敏的。”孟娟解释说,从数量上看,秋季的过敏人群,比春季少,这也与监测到了秋季花粉总量比春季少的特征吻合。
对于花粉过敏的患者,孟娟解释,建议到医院接受正规检测,明确到底是对哪些花粉过敏,在这些花粉散播的季节,如果经济条件或者时间条件允许,最好的防护办法就是离开居住地,到没有这些花粉的地方暂时居住。“比如有的患者,春季到海南,就会发现自己没有过敏症状,正是因为环境中没有致敏花粉。”
但是绝大部分的患者条件不允许,那么就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居家或者在车上时,关闭门窗、车窗,减少室外的花粉飘散到室内来。
外出时,必须戴好口罩,眼睛症状比较明显的人群,可以戴上护目镜,最大程度地减少皮肤裸露。回家后,要及时清洗手、鼻腔,减少沉积在身体上的花粉量。
最容易疏忽的一点,是衣服的晾晒,在花粉季,最好是选择室内烘干,“在室外晾晒,空气中的花粉附着在衣物上,也会引起过敏。”孟娟说。
除了预防措施外,花粉过敏的患者及时到医院就医,医生会给予对应的药物处理,比如口服、鼻喷、滴眼液等等,除了能减少过敏患者的病程,更重要的是,如果反复过敏,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控制,从最初的过敏性鼻炎,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下呼吸道系统,引发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期,是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孟娟说。
那么成都近期还有哪些植物容易致敏?近期成都主要致敏植物为柏科的圆柏属、扁柏属植物、油菜花等。柏科植物在公园、小区造景中有广泛应用,油菜花在成都周边也广泛种植。除此之外,杉科、松科、石楠等致敏植物的花序也逐渐成熟。未来随着后续气温的升高,强过敏季节会逐渐到来,过敏患者要注意避开这类致敏植物,出游时要做好防护。
↑柏科植物花序
↑油菜花
↑杉科植物花序
据成都市气象台预测,未来几天成都以晴好天气为主,最高气温会迅速上升到20℃以上,花粉浓度会有略微上升,花粉指数整体还将维持在一级左右,较为适合出游,但郊野区域花粉致敏植物分布较多,出游期间要注意防范过敏。
=========相关报道===========
【华西专家说,成都空气花粉量是30年前的19倍,花粉过敏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有没有发现,厚外套都还没脱下来,但周围已经有很多鼻涕不停、喷嚏不断、鼻子不通、眼睛痒、咳咳怂怂的小可怜了。是的,一年一度的“春季花粉过敏节”已经拉开序幕,今年的鼻笼口水比往年来得更早了点——
“是啊,之前差不多要3月份才开始过敏,最近从2月中旬鼻子就不通气了……”
“以前从来没过敏,这段时间一直咳嗽流鼻涕还以为是感冒了,结果去医院说是过敏了,咋个今年突然就遭了呢?”
“不懂就问,我生活半径10米以内没有一朵鲜花,咋医生说我是对花粉过敏呢?”
从今年立春那天起,我们华西医院过敏反应中心已经监测到成都花粉季开始了,最先到来的是圆柏花粉,随后构树、梧桐、桦树花粉将接踵而至……由于气候相对温暖,成都的春季花粉季比北方地区早了一个月,持续时间更长,美好的春光将是花粉过敏患者的灾难。并且,我们发现近些年气传花粉的量是30年前19倍,其中有些花粉的量竟然达到30年前的80倍,因此花粉过敏人群数量越来越大。
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过敏反应中心副主任孟娟医生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大家究竟是对哪些花粉过敏,有没有办法可以让自己在过敏季来临时症状少一点。
一
以下ABCD四种植物,大家觉得哪种最容易引起花粉过敏?
是不是觉得上面两种颜值高、颜色鲜艳的花花是引起大家咳嗽与鼻涕齐飞的“凶手”?错了,其实更容易引起过敏的,是下面那两种看起来平平无奇、人畜无害的树(C:柏树)以及杂草(D:葎草)的花粉!春季引起过敏的主要是树木类花粉,而秋季引起过敏的主要是杂草类花粉。
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据花粉传播方式的不同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两大类。
风媒花
“风媒花”就是利用风力作为传粉媒介的花,这种花一般花型小,花色不鲜艳,甚至很多已经是退化的状态,没有香味和蜜腺,让你看不出来更闻不出来像花。
但风媒花产生的花粉数量特别多,表面光滑,干燥质地也很轻,风一吹就可以飞到很高很远的地方去,比如2、30层楼的高度也跑不脱。
这类花的代表有:杨树、榆树、柏树、桦树、银杏、梧桐等。
虫媒花
“虫媒花”就是靠蝴蝶、蜜蜂这些昆虫来传播授粉的花,这类花大多数鲜艳美丽,有芳香或其他气味,花粉粒通常比较大,产量相对较少,再加上经常都是粘成块块,既不容易被风吹散,更不可能吹得好高!
所以相比来说,那些无香、无色、无味,甚至看起来不像会开花的树类、杂草类植物,由于花粉产量大+容易被风吹得高+吹得远,才是引起人过敏的主要元凶。
问
“也就是说,最近大街上开得茂盛的梅花、桃花、樱花也不是过敏原了哇?那可以开心自由地赏花了?”
答:虽然梅花、桃花、樱花还包括油菜花都属于虫媒花,基本上不会引起大家过敏,但我们还是不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去自由赏花,毕竟一般赏花的地方不仅仅只有这些虫媒花,也可能有杨树、榆树、柏树、桦树等会让你过敏的风媒花哦!
即便没有,随风飘散的风媒花粉也会让你防不胜防。所以在花粉高浓度时节,赏花可不是春游的最佳选择,还是应该减少户外活动哦!
问
“你们华西嘞专家,除了搞医学,还要研究自然、研究植物嗦?!”
答:那当然,我们华西医院的过敏反应中心就是专门研究这个嘞,他们长期都会对成都市区花粉情况做监测,还绘制了成都市区每月花粉颗粒数量分布图↓从这张图大家就能看见,每年春天2~5月,尤其3月花粉数量是达到了高峰。而另外一个小高峰在秋天的8月下旬~10月。
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些花粉让大家过敏,他们在监测后又对成都市区主要致敏的10来种植物的花粉期做了研究↓
想看看医生们是咋个做监测研究的哇,请戳小视频↓↓↓
二
剧情1
宫斗剧里娘娘引诱得了哮喘的死敌,到正在开花的柳树下,最后死敌因过敏引发哮喘毙命。
实际情况:像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柳树花粉致敏性并不强。
柳絮不是柳树的花粉也不是柳树的花,是柳树的种子及其上附生的毛,靠风吹来播散种子。柳絮飘散的季节往往和其他强致敏树木花粉播散季节吻合,比如柏树、梧桐、构树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花粉,让明显可见的柳絮成了“替罪羊”,也正是因为两者时间重叠,才让许多人误以为是柳絮造成的过敏。
剧情2
给有哮喘或过敏的人送鲜花,收到花的人一闻就倒下了。
实际情况:这样的情况也很少见。根据目前研究和我们临床案例来看,人类对鲜花也就是虫媒花过敏是非常非常罕见的,除非明确闻了或者摸了它们确实出现了明显的过敏症状(也不会倒下…),否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花真没有啥影响。
三
当风媒花的花粉进入过敏人群的鼻黏膜、眼结膜、甚至下呼吸道时,会让人出现这些症状:
1. 鼻子痒、鼻子阻、流清鼻涕、打喷嚏;
2. 眼睛痒、红、肿、流泪;
3. 咽喉痒,耳朵痒,总之五官七窍,凡是开孔的地方都瘙痒难耐;
4. 咳嗽不断,气喘、气紧,夜间甚至不能平卧,活动受限;
5. 少数人出现暴露皮肤,比如面部风团,皮肤瘙痒。
花粉过敏
VS
普通感冒
花粉过敏的确跟感冒很像,但可以这样来区别——
除了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外,感冒经常还会发热、全身酸痛,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缓解,并且没有鼻子痒、眼睛痒的症状;通常好了之后不会在短时间内频繁发作。而花粉过敏引起的症状就不一样了,至少在春天里就紧到好不到,也不会出现发烧、全身酸痛的症状。
四
前几天,“过敏性鼻炎无法治愈”的话题上了热搜,在这里华西过敏专家也要肯定地答复大家,的确,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把过敏性鼻炎完全治愈的方法,但这并不是说过敏就可以不用管。
就花粉过敏来说,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一半花粉过敏引起过敏性鼻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9年内就很有可能发展成齁ber也就是哮喘。齁ber有好恼火你们晓得三,要是身上没带药,或者没被紧急送到医院,说不定命都要戳脱!
所以,有花粉过敏症状的人,需要及时到医院头就诊,接受正规专科医师的诊治,以免把病情拖凶了!
目前针对花粉过敏的治疗总的来说有3个步骤:
第1步
做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的花粉种类
第2步
花粉期来临前2周 提前用药
在做过敏原检测明确到底对哪些花花草草过敏后,在医生指导下,在相应的花粉期来临2周前,就可以开始用药来控制可能的症状。
如医生会给患者选择使用鼻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口服抗白三烯药物等;眼痒明显的患者需要使用控制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齁ber患者症状可能还需要吸入激素等药物,直到让你过敏的风媒花花粉期结束。
而症状严重,需要联合多种药物才能控制或者药物控制欠佳的患者,可以选择在花粉季节内每月注射一次抗IgE抗体的单抗类药物,帮助重症患者安然度过花粉季。
第3步
其他治疗
在此期间,用生理海水清洗鼻腔、用花粉阻隔剂也会起到一定辅助作用,比如使用花粉阻隔剂涂抹或喷到鼻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不让花粉接触到鼻黏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针对部分症状严重患者,经医生评估适合的,还可以进行脱敏治疗,也是目前唯一一种对因治疗的方式。
五
很多微商热销的国外“鼻炎神药”,不仅不是神药,还隐藏着很多的风险。
风险1:部分鼻炎药物没标注成分
不管是哪国的药,只要是国家批准、正规上市的处方药品,是应该标注有成分的,但我们仔细看了下,有的“外国鼻炎药”真的没有标,也就是说,它很可能不是正规上市的处方药。
风险2:多数含盐酸萘甲唑啉,不能长期用
在标注了成分的国外海淘药物中,几乎都有血管收缩喷鼻剂,如盐酸萘甲唑啉(也叫萘甲唑啉、鼻眼净、滴鼻净),是常用于收缩鼻腔血管的药物,可以使鼻腔快速通气,让很多人觉得“一用就灵”。
确实,含有萘甲唑啉或麻黄素成分的药物使用后会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消除黏膜肿胀,可以迅速改善鼻腔通气状况,但作用仅能维持2~3小时左右。此外,这种药使用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建议使用周期不能超过1周,长期使用会造成鼻黏膜的血管反跳性的充血更加严重,形成药物性鼻炎,导致鼻阻更加严重,二天更难治。
风险3:少数药物成分是国内已淘汰的
在上面一堆国外代购的药物中,红色那一管也被吹得很凶,我们nian究了后发现这个药确实很凶——因为它就是地塞米松喷鼻剂!再说直白点,就是劣质鼻用激素药!
虽然鼻用激素是过敏性鼻炎治疗的首选用药,但地塞米松喷鼻剂因为全身吸收量大,抗炎活性不够强,在国内都是淘汰了的,而目前国内医生开具的都是新的抗炎活性更强、全身吸收量小,更安全的喷鼻激素,包括布地奈德、糠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等。
总 结
1. 国内目前正规医院开具的过敏性药物,都是经过了安全和效果论证的,大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就行。
2. 国外的确会有一些更新更好的控制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但国外药物的销售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没有医生的处方绝对不可能买到。而代购的药物几乎可以不凭处方就可以买到,一定不是处方药,往往长期使用还有可能造成其他不良反应。
六
花粉过敏真的还是歪,不仅治愈不到,就连预防也没有啥子非常高精尖的方法,最有效的就是——惹不起,只有躲!
这样· 躲——
在花粉过敏的高峰期,要尽量减少去树多的地方,尤其是晴天花粉浓度最高,所以不要想到出太阳了就赶紧去接触大自然,对花粉过敏的人还是在室内待起好些。
但在屋头也不是就安全得很了,毕竟花粉会随着风到处吹,所以建议花粉过敏的人可以在家准备一台空气过滤器,可以达到一定过滤花粉的效果。
这样· 出门——
如果实在要选择在花粉高峰期出去,那下面几点要注意了:
1.户外活动时记到戴上口罩;
2.如果可以选择,出门最好选在清晨或雨后,这段时间空气湿度较高,花粉颗粒吸了水分后,会沉降下来,不得到处飘;
3.用有镜片的眼镜代替隐形眼镜,外出时带上护目镜,可以减少眼睛受影响的几率;
4.外出回家后进行鼻腔冲洗,以清除气道黏附的花粉;
5.尽量关闭车窗、门窗,防止花粉进入。
花粉过敏的人·这些事不能做:
1.不要在树木密集的地区做长跑、爬山等剧烈运动,因为这时呼吸道处于高反应状态,在花粉浓度高的环境中做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憋气甚至哮喘,危及生命;
2.花粉飘散的季节不要在室外晾衣物,尽可能在屋内晾干(用干衣机更好),避免衣服、被单、床单等沾染花粉;
3.部分花粉过敏的人在吃一些水果、坚果或者蔬菜时会出现嘴唇口腔瘙痒、发麻、水肿,全身起风团、痒、恶心、呕吐、肚子疼、拉肚子、甚至胸闷气紧等症状,尤其需要警惕。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和花粉成分类似的过敏原,所以一旦吃哪种东西有不舒服,就建议你们不要再吃了!
七
问
“医生,我去年都上好的,咋个今年突然就过敏了?是不是免疫力下降了?”
答:过敏发生的原因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爸妈都有过敏疾病,那你很可能跑不脱;
其次,长期的过敏原接触和刺激,会诱发过敏症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需要经过敏原反复刺激,所以大多不是一出生就会有表现,尤其花粉症的高发年龄一般在15~45岁;
最后,过敏性疾病与免疫反应过度有关,而并不是免疫力下降导致的。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种自我保护系统,能帮助机体识别和排斥侵入机体的异物。它有时候也会扯拐,对身体以外无害的物质比如花粉、尘螨发起攻击,就会出现过敏症状。所以与免疫力降低也没有关系。
王尔德说:经验就是人们对他们所犯错误的命名。
那么希望你们今年对花粉过敏的经验,
多于你们往年所犯的错误。
点击加群 回复“卫生”
加入四川手机报读者“公共卫生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