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 郑望春 “我们古路村是一个偏远的彝族村寨,但相继产生了两位全国人大代表。这不是说明古路村的工作有多了不起,恰恰说明党和国家对偏远山区的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我们一定要感恩铭记,更好地履职尽责,为偏远山区老百姓发声。”赴京参会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原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语重心长地对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古路村现任党支部书记郑望春说道。
新老代表,新老书记,这支责任的“接力棒”一直在传递。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 陈淋 摄影
“85后”郑望春,是较早一批回村发展的年轻人。曾在沿海地区工作过好几年的他,是村民眼中“有文化知识又见过世面的人”。“我们这个地方现在还很落后,你能不能回来参与家乡发展,一起为乡亲们实实在在做点事情。”2012年,古路村两委来做郑望春的思想工作。彼时的悬崖村庄古路村才刚通电两年,公路尚未直达村里,村民出行仅靠一条在绝壁上开凿出的骡马道。
这位年轻人当下立即决定“回村干”。跟着老书记骆云莲,在这个悬崖村寨,干成了很多从0到1的大事:没有出村道路,就修建悬崖索道;没有网络,就铺设光纤;没有支柱产业,就种核桃花椒脆红李,打造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村民兵连长申其林是村里的脱贫攻坚户。曾经家庭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时常有上顿无下顿,日子过得紧巴巴。通过产业帮扶,两个儿子外出务工,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
“无中生有”的变化,让村里更多像申其林一样的贫困户摘掉了“穷帽”。这个汉源县最贫困的乡村找到了致富奔康的幸福之路。这不只是古路村一个村庄的路,也是全国千千万万个偏远村庄的脱贫奔康之路。
2020年5月,郑望春从骆云莲手中接过发展的“接力棒”,为古路村探索发展的新“路”。凭借曲折骡马道和悬崖风光吸粉无数的古路村,流量变现为乡村的致富密码。“旅游产业是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郑望春说,目前村里已发展了21家农家乐。今年春节假期,古路村人气爆满。
赴京参会前,全国人大代表郑望春走村入户收集民情
“申大哥接待站”的老板申绍华,是村里第一个开农家乐的人。“现在一年挣几十万。”围坐在火塘前,申绍华笑着说道。在他身后的房梁上,挂满了腊肉、香肠。“望春,你到北京后一定要邀请大家来村里做客,看看我们‘悬崖彝族村寨’翻天覆地的变化!”临行前一晚,乡亲们对他千叮万嘱。
“要吃好这碗‘旅游饭’!”站在院坝内眺望远方的高山与峡谷,郑望春内心已有了明确思路。“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完善,我们要修好旅游栈道、悬崖观景平台。并进一步挖掘好民族文化,争取让游客过来了多耍几天。他们待的时间越长,就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收入。”
骡马道曾是古路村进出村的唯一道路,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路
“接下来,村集体经济要与乡村旅游相融合,打造旅游类的专业合作社,建立民宿联盟,形成让老百姓人人参与乡村发展,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致富。”郑望春认真地说到今年的工作重点,“要争创3A级景区,村里计划成立自己的旅游公司,打造一个相对高端的民宿,成为村集体资产,提高村集体经济收益,为老百姓带来更多收入。”
郑望春,长辈为他取名时,寓意“希望春天的到来”。而他带领的古路村,也正在迎来新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罗文强 川网传媒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陈淋 除记者署名外,部分图片及视频素材由汉源县人大常委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