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察
===
就连个框框都垮掉了!
广安紫云台公园“半球场”呈现“四不管”,市民:本就先天不足,还打个球!
谢歌说事
“过去,这个篮球场至少还有个“架架”在痛苦地支撑着本就艰难的痛苦岁月噻,可是如今,连这个框框就垮求了,还打个球?”
昨日(21),居住在广安主城区紫云台公园附近一位篮球爱好者如是说。
无篮板的篮球架
谢歌说事留意到,市民所称“篮球场”位于紫云台公园。过去的这个篮球场的篮板是这样的,看上去“高大上”:
3年前篮板刚“出嫁”时的模样
据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说,当时修建这个篮球场的时候,大家还真心地激动了一回。可是,好景不长。现在看上去日龙垮筛的,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模样。篮球场一修好后即被移交给当地,后面即出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得人管了。
此前,曾多次爆出照明灯不亮
谢歌说事关注到,2020年6月,有网友在本地论坛留言称:紫云台公园内一篮球场照明灯不亮,此情况已持续多日,周围漆黑一片,严重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结果是没人管。
2021年,网友再爆:灯不亮!结果:党媒关注后,有关部门表示:马上核实。
谢歌说事记得,当时的党媒广安日报还专门对此作了一期报道,搞了个“爆料回音壁”,说是协兴园区环卫园林管理所在接到网友的诉求后,第一时间即派员赶赴现场将照明灯线路修复,恢复了正常照明,同时组织抢修人员对紫云台公园内其他照明灯展开线路故障排查,满足市民在夜间的休闲需要。
市民评论此现象:在基层,有关部门的工作作风犹如“算盘子子,不拨不动,党媒一关注,马上就行动”。
在被官媒狠狠地把“他们”表扬了一番之后,今天的结果是,经不起表扬。
印象中,3年前的那时候,该篮球场的照明灯还是这样的:
这篮球场的灯,好孬看上去还过得去。3年过去了,物是人非。现在的篮球场却是这样的:
市民:篮板架日龙垮筛,哪还有个“球”的精神?
现在,篮球架倒了,连个框框都垮了。晃眼一看像个感情受伤,好像从来就没有吃饱过的“怨妇”样,看上去萎靡不振,就像当地基层的一些不愿干事的干部作风一般。老百姓说,看这篮板架架就日龙垮筛,哪里还有“球”的精神?
一位居住在此地附近的篮球运动爱好者这样描述:
该蓝球场在建设的时候就出现先天不足,像个早产的婴儿。因为受地形条件影响,有关部门别出心裁地只建设了“半个球场”,因此,当地居民便称其为“办球场”,如今篮板倾斜无人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真正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半球场”,场内破败不堪。
昨天,谢歌说事在该球场遇见两个市民,询问了关于篮球场的情况。不妨摘录一段两位市民的对话:
市民甲:紫云台公园“半篮球场”不知还能不能修复?
市民乙:钱呢?关键是由谁来买单?
市民甲:球场建设好之后移交给了某个部门在管理,这应该属于市政维修的吧。目前的情况很尴尬:一是政府没钱来“搞”这个事,大家都有点忙,哪个还管你小老百姓打球不打球哦;二是住建部门也没球得时间,都不得空(一般市民都习惯了把这归罪于当地住建局),不过,我认为市政游乐(公用)设施,城管局有监管责任,结果也是个卵的。
市民乙:篮球场本来是应该有两个篮板,结果生辰八字出了问题,当初就难产,结果在市民的诉求后,有关部门为了照顾市民情绪,还是修了个球场,结果是修的半个球场。就算是半个球场也行啊,可是后来灯又不亮了。灯不亮也没得啥关系噻,后来是篮球架架都垮了,还打个球?
市民甲:其实对于基层群众的体育活动,市委市政府倒是非常重视的,可是,很多的文件啥的,一到了基层就打折扣。篮球场刚修好那时,开始还好,后来就卵嘎了。
市民乙:重建设轻管护,如今无人问津,都已经找不到婆家姓张姓李了。
谢歌说事留意到,关于这篮球场,不,准确地说是叫“半球场”,周围的居民及游客对此怨声载道,他们都在追问,到底该由哪个部门来管护?
再贴一次这个看上去“婀娜多姿”的篮球架,让大家都来围观,用个“日龙垮筛”的形容词一点也不夸张↓↓↓
现在的情况是:
当地物业不管、开发商不管(据说是建好后移交了的)、社区(乡镇或办事处)不管、住建不管(环卫所指绿化),成了个“四不管”。
说多了又要得罪人,就此打住。后续,我们仍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