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云南小城,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繁华喧嚣,名气也不怎么显赫,它只是它自己,默默无闻地藏在滇南的群山一隅,但它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就是建水古城。初识建水,第一印象是无论当地人,还是街道两旁的古建筑,都给我一种淳朴的感觉,商业气息不太浓厚,让人踏实安心。
建水古称临安,亦名巴甸,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距离昆明以南220公里。它至今具有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
建水城最早是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非常壮观。建水人文鼎盛,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建立建水州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行院,境内人才辈出。当时建水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要占半数,堪称云南之冠,故而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
古城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也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朝阳楼古代叫迎晖门,又称东门楼,始建于明朝洪武(1389年),比北京天安门还要早修建28年,时至今日已经6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西南边睡古代的军事重镇的象征,大明王朝建立后,在云南的明军平叛云南后,军队驻进临安,开始修建城楼,并修建四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各建三层楼阁,东门叫迎晖门(即朝阳楼),南门叫阜安门,西门叫清远门,北门叫永贞门。到了清1647年,南门、西门、北门三座城门毁于战火,唯有东门朝阳楼完好无损保存了下来。
|